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119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 象派 诗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象征主义概说 二、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三、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一、象征主义概说,19世纪西方文学随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的逐渐衰落,象征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马拉美。他们同时也是前期象征主义诗论的主要代表。,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人的感官之间亦相互应和沟通,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和、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故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象征主义”概念的

2、提出是希腊诗人让莫雷亚斯。他于1886年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正式用“象征主义诗人”来概括法国这批新潮诗人。,前期象征主义诗论的特点:,主要强调展示隐匿在自然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要求诗人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皮维德夏凡纳 作品夏,20世纪初,后期象征主义诗潮再度兴起,并从法国扩及欧美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瓦莱里,英国的叶芝、西蒙斯等。他们既是诗人又是批评家,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批评。 与象征主义密切相关的,还有英美诗人庞德、休姆等倡导的“意象派”诗歌与诗论。,二、瓦莱里以音乐

3、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保尔瓦莱里(18711945),出生于地中海海滨小城赛特,母亲是意大利贵族后裔。后在蒙彼利埃大学学习并获法学士学位。大学时代就崇拜马拉美的象征主义诗歌,并显露出非凡的诗才。,1912年将青年时代诗稿结集为旧诗集存出版,1917年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一举成名。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海滨墓园标志着其诗歌创作的顶点。 1921年被评选为“当代法国最大的诗人”。1925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937年法兰西公学专门聘请他为诗学课教授。他逝世时,戴高乐将军为他举行了国葬。,瓦莱里的文学理论、批评活动主要活跃在2030年代,主要著作有灵魂与舞蹈(1923)、文学杂集(

4、1924)等,他的诗歌评论文章死后被收入瓦莱里选集第7卷诗的艺术中。 瓦莱里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象征主义的现实存在,象征主义诗歌在法国活跃了半个多世纪。 象征派内部在美学观点上并不一致,而且有人还否认象征主义在文学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理由。有鉴于此,瓦莱里从三方面论证了现实存在着的象征主义精神:,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瓦莱里认为,象征主义诗人视现实世界为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生命的实体”,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类的某些作品”所赋予的激情,诗人能从中汲取“珍贵的感觉、

5、无限丰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严谨和幻想的奇妙组合,还有与神秘相连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应和”的象征主义诗作。,第二,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瓦莱里认为,象征主义精神不屈从于读者的已有口味和审美习俗,而致力于一种艺术创新活动。象征主义诗歌要选择趣味高雅的读者作为对话人,同时要通过形式的探索与实验,打破读者旧的审美习俗和惰性,培养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第三,象征主义诗人虽有差异,但在精神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凝聚力。 象征主义诗人虽有文笔、手法、见解、感觉和写作方式及美学理想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在精神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强大的凝聚力,即他们反对只写

6、人性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重建个体的精神历史。,2.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对于象征主义诗歌的界定,瓦莱里同其前辈及同时代人不一样,既不同于“应和”论,也不同于“暗示”和“神秘”论,而是独特的“音乐化”论。在他看来,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首先,音乐化是指诗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瓦莱里说:“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这就是“诗情”。而“诗情”,是“一种兴奋和迷醉的心情”。作为“诗的艺

7、术”,就是要用“语言手段”“引起类似的心情和人为地促进这种感情”,也就是使“语言结构”与“诗情”达到一种默契与和谐。,其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瓦莱里的描述 即是说: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瓦莱里在一处描述“纯诗情的感受”时说: “这种感受总是力图激起我们的某种幻觉或者对某种世界的幻想上,在这个幻想世界里,事件、形象、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都仍然像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所见的一样,但同时它与我们的整个感觉领域存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内在联系。我们所熟悉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东西,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好像都配上了

8、音乐;它们相互协调形成了一种好像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从这点上来说,诗情世界显得同梦境或者至少同有时候的梦境极其相似。”,再次,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评价:,瓦莱里为象征主义规定的任务是“使我们感觉到单词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其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词)意(形)象感觉(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3. 对抽象思维和理性的重视,瓦莱里承认诗与梦幻的某种相似性,但他并非是个完全的非理性主义者。瓦莱里强调的重点恰恰在诗的理论沉思上和诗人应有的抽象思维能力上。,首先,瓦

9、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瓦莱里说,“诗人并非总是没有推论三率法的能力,如果一个诗人永远只是诗人,没有丝毫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愿望,那么就不会在自己身后留下任何诗的痕迹”;在他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强得多”。 这与当时西方流行的完全排除诗人的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直觉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思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次,瓦莱里认为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 二是诗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10、“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脑力劳动”。这比那种把诗歌创作说成完全是下意识的、甚至等同于梦呓、迷狂、醉态或精神分裂等观点,要具有正确性、辩证性。,再次,瓦莱里强调诗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瓦莱里认为诗不能满足于追求个人的价值,哪怕是对个人具有“无限价值”的东西。他心目中的文学的“铁的规律”乃是追求人类的普遍价值。而诗歌要表现普遍价值,是不能没有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的。,评价:,瓦莱里独特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比从波德莱尔到马拉美的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同时克服了他人的某些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三、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1. 庞德简介,艾兹拉庞德

11、(18851972),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曾就学于弥尔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08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在威尼斯出版第一部诗集垂死之光,并赴英国,定居伦敦13年。期间创作、出版了大量诗作,如人(1909)、反击(1912)、献祭(1912),并与休姆、弗林特等诗人一起发起“意象主义运动”,在英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派倾向的诗坛新人。,庞德曾对詹姆斯乔依斯和艾略特给予多方帮助与支持,使他们后来在文学上获得成功。二战期间他曾吹捧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意大利),战后被美国政府定为“叛国罪”而遭逮捕,后以患精神病为由免予起诉,被囚禁于医院13年,直至1959年才获释返回意大利。,1972年在威尼斯逝世。庞

12、德从1921年起直至逝世,以50年精力创作百科全书式的自由诗巨著诗章,主要的理论批评著作有严肃的艺术家(1913),罗曼司精神(1910)、庞德文学随笔集(1954)等。,2.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1913年,庞德任诗刊海外编辑,他将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的诗以“意象主义者”的名义发表于该刊上。接着又在该刊上发表了他与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三人一致奉行的诗歌创作三原则: 1.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这三原则后来被称为“意象主义宣言”。“意象主义”概念自此

13、正式提出。1914年,庞德又编辑出版了意象主义诗选,进一步宣传意象主义主张,扩大其影响。意象主义运动存在时间较短,庞德本人也不是理论家,其诗论也不系统,但庞德意象主义在诗学、美学上还是具有一些理论价值。,(1)意象主义独创的核心范畴是“意象” 庞德的诗学主张集中在对意象的阐释上。庞德说:“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观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层缺一不可。,关于内层: 庞德认为诗主要是思想感情的表现,特别是感情的表现。当然,诗不只表现感情,也表达思想(理性)。庞德多次地

14、提到艺术给人们提供有关“人性”和“思想”的“资料”。 庞德关于诗的内在方面,强调的是主体思想或理性与感情的交融、结合的“情结”或“复合体”,这也就是意象之“意”。,关于外层: 庞德认为思想感情的“复合体”要在瞬间呈现为“象”(形象),才构成完整的意象。对于“象”的要求,庞德倾向于提倡一种精确描写物象的主张,使表达思想感情的内外在形象精确地符合于生活实际。 庞德对诗歌形象的要求是在描写外物或表达内心两方面都要达到高度的精确和真实。,(2)重视诗歌象征 庞德对诗歌象征也很重视,他认为好诗歌要形成形象,须避免抽象,努力使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注意运用自然事物作适当的象征;如能用合适的自然事物精确地象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能形成好的诗歌意象;而且,要象征得自然,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3)重视诗歌形式、技巧 庞德对诗歌的形式、技巧也有严格要求。庞德认为艺术家应该熟悉一切形式和格律规则,要相信技巧和法则,懂得外在的和内容上的技巧。,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精练,“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 在韵律安排上,“韵律结构不应当损害语言的形成,或其自然声响,或涵义”,诗人要表现得像一位音乐家,要使诗更富有音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