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064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 立和 发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我已经把哲学的原理确定下来了,但这些原理不是哲学的,而是数学的。 牛顿,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 经典力学是从伽利略和开普勒时代开始的,到牛顿时代到达成熟阶段。 从科学方法上看,它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方法和数学的引入,也就是离不开归纳法(需要实验)和演绎法(需要数学)两者的结合。 讨论与思考: 为什么要先学力学? 中学时学的力学,你还记得多少? 请你说出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2.1 坐标系、位置矢量、速度,力学是定量的科学,为了描写物体运动,必须引入基本量位置、时间、速度。 在牛顿力学

2、中,坐标和时间是独立的,且在不同参考系中用“长度不变的尺”和“绝对时 间”(即不同参考系中钟的快慢一 样)。 速度是矢量,速度合成用平行四边 形法则。,在数学和物理中,作图法很重要,可帮助我们理解。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重视图形的用处,体会用图来分析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x,y,z,O,2.2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一、向地心说挑战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托勒密地心说体系,托勒密,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

3、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日心说提出的科学根源、哲学根源和历史根源是什么? 科学根源:随着天文学观察数据越来越多,为了给予解释,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断修补,越来越复杂,难以使人信服。 哲学根源:他接受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宇宙是和谐的,可用简单的数学关系来表达宇宙规律”的基本思想。他也赞同柏拉图哲学,同柏拉图一样,高度赞美太阳,给予太阳“宇宙正中”的位置。 历史根源:在意大利留学

4、10年,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影 响,思想解放,投身科学革命。,哥白尼,哥白尼日心说示意图,日心说的创立和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二、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哥白尼和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强烈吸引开普勒。 与第谷合作,使他从第谷处获 得了大量精确的天文学数据。 16091619年,他先后提出了 行星运动三定律。,第谷在天文台工作,第谷用过的望远镜,1.椭圆定律:每个行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一 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一定律,2等面积定律:在行星与太阳间作一条直线,则此直线 在行星运动时于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和谐定律:行星运动周期T 的平方正比于行星与太阳 平均距离R 的三次方,记为:,开普勒第二定律,

5、开普勒已经认识到:他的定律 强烈地暗示了太阳对行星有一种吸 引力,这个力随距离之增大而减弱。 这样才能理解例如为什么水星(离 太阳最近)的运动速度比金星的快, 因而周期最短的事实。但这是什么 样的力呢?开普勒还想不出来,揭 示这一自然奥秘的任务是后来牛顿 完成的,但开普勒的理论为牛顿经 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从 开普勒起,天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精 确科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开路先锋。,开普勒,2.3 伽利略和近代力学的诞生,一、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自制望远镜 发现木星的4颗卫星 发现太阳黑子 定出太阳自转周期,伽利略,伽利略望远镜,木星卫星,二、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 动

6、概念 勇敢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划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而是抓住了运动基本特征量速度和加速度,把运动分为“匀速”和“变速”。 用思想实验和斜面实验驳斥了亚里 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观 点,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与斜塔,伽利略斜面实验,三、对科学方法的贡献,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伽利略在解释其观察结论,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进行数学和逻辑的推理,实验验证,形成理论,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并将实验、观察和理论思维相结合。 提出了思想实验。,爱因斯坦评价他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端。” 伽利略被后人称为“现代

7、物理之父”。,罗马教庭对伽利略的审判,2.4 牛顿和经典力学的成熟,英国著名诗人Pope写道: 自然界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成为光明。,牛顿发明反射望远镜,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力同时引起另一物体对该物体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过程 1思想突破 问题的提出月亮为什么不掉到地球上来? 别人只看到了天上和地上的运动不同,牛顿看到了它们的相似性,把它们统一起来。这正是牛顿哲学思想统一性原理的体现。,卡文迪许测得: 目前的国际公认值:,卡文迪许扭称,卡文迪许,Nm

8、2/kg2,Nm2/kg2,旋吊线,悬吊在半空中可以 自由转动的木杆,小铅球,大铅球,3理论预言的实践检验哈雷彗星和海王星的发现,哈雷彗星,海王星,4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我把这部著作叫做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因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 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 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 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 象。” 牛顿的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从实验出发,由特殊到一般 演绎法:以理论为主,有一般到特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值得思考:牛顿在这里不仅讲了研究的目的,还讲了科学研究方法。即从特殊(现象)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回到特殊。前者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的“归纳法”,它以实验为

9、基础;后者是被数学家兼哲学家的笛卡儿所强调的“演绎法”,它要用数学工具。 在牛顿前,两种方法被认为是互相排斥的。牛顿在科学方法上的重大贡献就是他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了。 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的建立到被世界公认的过程,就可以看到牛顿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说明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这也牛顿哲学思想的体现。,三、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4条哲学中的推理法则:,简单性原理: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再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 因果性原理: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 统一性原理:物体的属性,凡是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为我们实验所能

10、及的范围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就应视为所有物理的普遍属性。,真理性原理: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而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很接近于真实的,虽然可以想象出任何相反的假说,但是在没有出现其他现象足以使之更为正确或者出现例外之前,仍然应当给予如此的对待。,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及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模型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仅使他成功地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而且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大发展。,恩格斯:“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玻恩:“真正的科学是富于哲学理性的,尤其是物理学,它不仅是走向技术的第一步,而且

11、还是通向人类思想的最深层的途径。”,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 “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不知世人将如何看待我,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发现呢。”,五、牛顿物理学的局限性 当物体运动速率很高时(接近光速),当所描写的体系很小时(微观体系),当所描述的物质系统很大时,或引力很强时,牛顿的万有引力、运动定律和牛顿的时空观就不完全正确了,将由新的理论来代替。,2.5 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下一节要讲的角动量守恒

12、定律,揭示了在物体运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东西。这些守恒定律常被人们用作处理动力学问题的出发点,使问题的处理简单、方便,而不必知道物理过程的细节,就可以由初始条件推演出过程结束时的运动情况。,一、动量、力的冲量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 冲量引起动量的变化: 动量守恒:在一个封闭 (不受外力)的体系内, 在内力作用下总动量保 持守恒。,压缩弹簧使两车分开动量守恒,二、描述机械运动的两个量动量和动能 这两个量互不相同,有本质区别,都很重要。 动量是矢量,它的变化与冲量有关。 动能是标量,它的变化与力做功有关,而且它可以转化为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三、重力势能、功、机械能守恒 举重物体,要先克服地球引

13、力做功 物体下落,势能转化为动能 在保守场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功是力与位移的标积,2.6 弹性和振动,下面讨论另一种保守力弹性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的描述。 以弹簧振子为例,设弹簧振子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弹簧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振子动能与势能之和为常量,即机 械能守恒,振子位移随时间的变化,遵从余弦(正弦)规律 其中 振子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可以得出:,2.7 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角动量 开普勒第二定律指出:由太阳到行星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谓矢径即是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其方向指向行星。,二、角动量守恒 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相对于固定点(或固定轴)的力矩为零,则物体相对该固定点(或固定轴)的角动量守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