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991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招录考试复习题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甘肃的玉门 、陕西的延长、 新疆的独山子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1955年1月1日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资经营新疆石油工业。移交后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按照当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 第十四次会议 的决定,在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钻第一口油井。 1955 年 6 月 14 日,一支由 8 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技师)陆铭宝、副队长(副技师)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东南方向55公里处,承担起钻凿 黑油山一号井 的任务 1955年 7 月 6 日

2、启动钻机开钻,于 10 月 29 日,钻至 620 米处完井出油。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的出油,标志着 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 发现,也同时揭开了 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 的序幕。1956年 4 月 23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 4 号井出油,从而证实了 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 ,也为关于黑油山地区的学术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1956年5月 1日,按照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读音,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9月 5 日后统一为“克拉玛依”。克拉玛依l号井,其出油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因为它作为一口参数井(预探井)意外出油带来的惊喜振奋了新疆石油工业

3、的士气,更因为它证实了 黑油山 地区是有希望的含油聚集带,而非过去普遍认为的黑油山油藏已基本散失;对新疆石油工业来说,则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敞开。它是让后人瞻仰的标志性井位。 193号井1958年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井深227573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260吨,为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高产井。从理论上讲,193号井单井的年产量有可能达到9万多吨远远高于新疆石油工业首先开发的独山子油田最高年产量的703万吨,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能源紧缺,只有克拉玛依一个大型油田的历史背景下就显得格外突出了。所以,193号井被誉为“英雄井” 、“王牌井”,引起了无数关注的目光,甚至惊动

4、了中央高层领导,1958年9月12日,朱德 亲临193号井生产现场观看了喷油盛况,这不仅是对193号井的肯定,也是对新疆石油工业在那段艰难岁月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褒奖。然而193号井的历史价值不止于此,它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1909年,新疆省政府筹银30万两,从俄国购买了1架顿钻钻机,在 独山子 开掘了第一口油井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达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石油资源,同年4月,新疆省政府派员与苏方人员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地区进行石油勘察;10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 安集海 的炼油厂并入,改

5、称独山子 炼油厂从1936-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过 独山子炼油厂、乌苏油矿筹备处、 及 独山子油矿管理处 三个阶段的经营,共钻井33口,进尺14152米,采油11497吨,日产20110吨,单井最高日产达40吨。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名列全国三大油矿之一的独山子油矿职工 150 人,日产原油3-5 吨。通过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实践,新疆石油工业在 钻井 、采油、勘探、炼油 及 辅助生产 等领域的专业队伍渐具雏形,完成了边生产边培训队伍的任务,对于刚刚起步的新疆石油工业乃至中国石油工业来说,独山子这一最初的小舞台,无疑起到了练兵场的作用克拉玛依从1955年10月29日1号井出油,到1958年

6、正式开发,再到1960年底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创油田开发以来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油产量达到 万吨,全国原油产量 万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占当年新疆原油产量的 98.46% ,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1958年5月 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年 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1958年 9 月 23 日发现 依奇克里克 油田并投入开发。60-70年代,筹建 (64年9月)。1978年11月21日,柯

7、10井强烈井喷,1979年11月5日柯9井井喷,发现 柯克亚大型凝析油气田 。 1985 年,证实塔里木盆地“ 三隆四坳 ”的地质构造格局。1984年4月10日, 勘探开发指挥部在 正式成立。1999年7月,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整体移交给 . 20世纪 50 年代,油田开发初期,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生产生活用水都要用车辆甚至骆驼从几十千米外拉运。直到 玛纳斯克拉玛依 管线给水工程的修建,才缓解了油田开发初期的用水需求1961年2月,在几乎完全依靠人力挖掘的条件下,克拉玛依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水渠,百口泉克拉玛依水渠终于竣工,暂时缓解了油田大规模开发造成的用水紧张局面。 1965

8、 年,克拉玛依实现了油田稳产百万吨 的突破,也造成了第三次水危机的出现:百克水渠的供水量已不能满足油田产能建设和生活用水的增长需要1967年, 白杨河 引水工程开始筹备,至1979年其配套工程储水 1900 万立方米的调节水库和日处理 4万立方米的净化水厂建成,才使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和生活用水在短期内得到了保障。 1997 年,引水工程正式实施, 2000年 8 月 8 日,总长 400 多千米的引水工程全面竣工。困扰了克拉玛依几十年的水危机终于得到彻底解决。克拉玛依有了属于自己的河流克拉玛依河,这座城市的居民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每年 8 月 8 日的克拉玛依水节,更有了这座城市灵动的气韵。 年

9、月 日, 江泽民 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欣然挥笔题词:“ 加快准葛尔盆地开发 , 再现克拉玛依油田辉煌 !” 2000 年 1 月 1 日,新疆油田公司重组改制,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公司“立足大坳陷,寻找大油田;胸怀大目标,敢冒大风险”,实施加快发展战略。 年,陆梁油田投入开发,当年日产上千吨, 亮相,树立了 化、 两个典范。 2002 年 2 月 22 日,油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 个千万吨大油田,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几代石油人的梦想。工程技术服务实施“强、精、特”战略,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 备,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系列产品和配套技术。实现了经营收入、

10、主要实 物工作量、员工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新疆油田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克拉玛依 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的起点( 2008 年至 今 )2008年,按照集团公司 化、 化、 化 的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 新疆油田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党委、管理层立足于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开创的坚实基业和物质基础,基于新疆油田进入 发展、 发展、 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分析油田内外部环境,从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出发,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 , , 。稳步落实“两步走”目标,到2011年原油产量稳定在 1000 万吨以上,天然气产能规模增长到 50亿 立方米

11、以上,现代化大油气田 的格局基本形成;到 2015 年油气产能规模达到 1600万 吨以上和 100亿 立方米,实现由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绿色、数字和人文 特征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大油气田发展远景:一个定位 、五大基地 、三大产业 、两个平台 。一个定位: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 。建设五大基地:油气生产基地、技术工人培训基地、油气技术服务基地、炼油化工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发展三大新兴产业:金融 产业、信息 产业、旅游 产业。构建两个平台:高品质的城市 、最安全的城市。 1955 年 1月 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公司业务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 。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 新疆石油管理局 ,于1962年3月从乌鲁木齐迁驻克拉玛依 。2000年1月1日,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为 新疆油田公司 和 新疆石油管理局 2008年1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 和 新疆石油管理局 重组整合为 新疆油田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