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635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问题分析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加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发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3年9月国家人事部颁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3年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工作会议,部署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和计划。可以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潮,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归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冲突、教育方面与非教育方面

2、之间的矛盾、政策文件与实践执行之间的落差等。具体体现为:1.人事制度改革并没有显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显着性作用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先关注领域。但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看,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教师编制的重新确认和以县为主教师工资的财政拨付,的确减轻了农村教育的财政负担,在政策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然而,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数量精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推行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存在“好学校选好教师,好教师选好学校”的现象,往往是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在聘任教师中遇到的困难少,

3、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则难以聘用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等难以有高职称和高素质教师进入,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由此看来,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聘任制存在严重不足。2.合格新教师难以进入,代课教师成为新问题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财政困难的农村县市更多地基于减少财政负担的立场而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和教师工作。部分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考虑到自身机关行政人员编制的限制,还占有或者挪用有限的教师编制。教师编制的人员不在教学岗位,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包括教育局、乡镇教育办公室等非教学机构占有教师编制,在某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在一些贫困地区,鉴于财政拨付的教师工资比对

4、应的公务员工资要高,不少从教师队伍中提拔的干部往往不愿意放弃教师编制,这也使得教师编制更加紧张。在尽可能减少财政负担和编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新教师的进入显得十分困难。比较多的县近年来即使教师编制不满也不进新教师。也有的地区采用新教师的使用制度,即师范毕业生要经过1-2年的工作,才能在通过考核的情况下,享受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较多的农村县市采取找代课教师的方式,解决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的问题。但由此代课教师问题又重新出现,2003年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9%,预计2004年仍将在6%以上。3.教师聘任制存在不足推行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制是重要环节。在各地的实践中,教

5、师聘任制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显然缺少一种科学、规范且可持续的教师聘任制。实践中,行政性的聘任和走形式的聘任比较多,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反而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实施教师聘任制,涉及到如何评价教师的业绩与合格标准、如何建立教师聘任的长效机制、究竟由谁来聘任教师等问题。在以校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校长可以有聘任教师的权利,但校长自身的聘任也是当前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校长聘任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又怎么能要求校长对教师聘任制负很大责任呢?同时,在推行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还没有协调好政府、校长(学校)与教师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各自的权利、义务方面,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

6、在教师评价方面缺少具体的指导。教师聘任制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4.缺少配套政策和举措目前以教师聘任为主线的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仍受制于传统条例的制约,教师薪酬分配与职称的直接挂钩,教师工资由财政直接拨付,难以体现教师薪酬在教师聘任中的杠杆调节作用。各地在教师工资制度改革上,形式大于内容。在许多地方和学校,所谓的教师结构工资本质上也并不比以前的工资分配有多大的优势。尤其是随着教育收费和学校收费的日益规范,学校在调节教师结构工资方面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小。尽管各地在安置教师分流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在农村地区,如何安置分流教师仍是一个大难题,教育部门也心有余力不足。这种安置上

7、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在岗教师队伍的稳定。还有许多地方采用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弊病,它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建设。在对待老人与新人问题上,要体现合理性,也需要体现平等性,需要将体现人文关怀和规则约束相结合。许多地方没有建立并形成教师聘任制过程中的教师申诉与劳动仲裁的专门机构和制度。在实现聘任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5.教师编制的弹性不够,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难以解决在确定教师编制和定额方面,尽管中央要求在编制制订上要根据地方实际,但是,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等方面如何进行协调尚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财政能力有限的地区,总编制额度变化的可能性

8、小。因而,教师数量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学段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科之间的不平衡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小班教学将带来班级规模的缩小,新课程科目的开设将要求增加新类型的教师,如综合课教师等。如何将教师编制与课程教学的改革联系起来,这也是当前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改革思路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它不同于一般性的事业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更不同于行政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其必须围绕有利于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理念而进行。在此,就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特提出以下立场观点:1.改革取向不

9、能只是直接“减员”,而应该优先考虑教育“增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确实存在超编的情况,但从建设一支数量有保证、质量有保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来看,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可能不只是减少教师人数而已,关键是要优化教师队伍。所以,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能直接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也应该更多考虑教育的需要。教师人事制度的建设应该围绕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体现到人事制度的改革之中。因此,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增加柔性,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生数或者师生比等指标而决定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2.必须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实现优质教育目标的需求之

10、间尚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是关系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是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人员分流”。如果说教师人事制度是教师管理的内容,那么,这种制度必须与教师的职前培养以及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人事制度建设要与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结合在一起,要考虑促进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要求。在教师的人事管理上,要应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教师来源多元化等。人事制度建设要考虑到吸收更具有潜质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3.必须充分关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

11、情况小班化教育、双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型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等,不仅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要求,实际上也影响到了教师人事制度,如教师的工作量、业绩考核、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等。在教育教学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在职教师培训和提高已成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人事制度就必须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4.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构筑高质量的教师人力资源在当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考虑如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蓄能量和增加动力的问题。虽说教师职业已开始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教师职业要真正成为受全社会尊重、关注和向往的专业,还面临很多

12、挑战,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使中小学教育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以吸纳更多的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提出了“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因此,目前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到当前的有利时机和长远的战略设计,人事制度建设必须有利于吸收和储存高质量的人力资源。5.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要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互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

13、必须与以校为本的现代学校发展理念有机地结合。人事制度建设,既不能是完全的“自上而下”,也不能是完全的“自下而下”,尤其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机构能力还不足以实现完全的自主管理,包括教师的人事聘任等。所以,人事制度改革既要考虑到学校制度改革的需要,也要有助于促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政策层面的教师人事制度必须与现代学校制度下的教师队伍要求相互一致,相互促进。当然,其中对校长角色的定位与要求,也是影响教师人事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教师人事制度中必须考虑的内容。6.必须重视中央和省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力按照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权限在地方,其中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在县级。以县为主和编

14、制到县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践中也存在不足。正如上文所述,目前一些地方只是单纯限制新教师的补充,以控制教师队伍人数的增加,实现完成编制的目标。这就在实践中造成正规的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就业,影响到了教师培养事业的发展;同时又出现比较多的“代课教师”,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等。这些现象都是十分危险的。以县为主和编制到县,在很大程度限制了不同县之间的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运用中央和省的力量,调配教师人力资源。在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没有中央和省等部门的参与,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其自身很难有能力来实现以优质教师队伍为保障而促进本地区教育跨越发展的目标。因此,在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15、方面,教育部乃至国务院必须提出若干原则的改革意见,引导和规范地方的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省级政府需要指导和协调教师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安置。7.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中,必须考虑教师自身的主体参与,激发教师的主动性。教师不是“被改革者”,而应该成为制度建设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教师人事制度的框架中,必须设计教师参与的制度体系,使教师在整个教师人事制度实践中有“话语权”。教师资格制定、教师评价与教学绩效考核、教师报酬分配方案、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等诸方面,均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借鉴来自教师的观点和建议。三、行动建议1.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艰巨性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与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并能够促进教师发展的人事制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按照编制规定而控制教师编制的事情。它要求在整个社会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中,建立教师的人文关怀机制,以促进教师队伍自身的稳定和发展。要有“穷国办教育”背景下教育内部效率的意识,努力减少超编数量。在看待教师编制问题上要从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出发,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完全拘泥于编制数量而扼杀事业发展新增人员的来源。完成核定编制的任务,是一个比较持续而且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