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4410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 服务 创新(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与服务创新,公司业务部 李超,2013年10月,主要内容,国内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现状,第一部分,(一)什么是对公业务,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价格向法人客户提供的实物、服务和知识,它是商业银行从事对公业务最直接的工具。 狭义的对公业务产品: 在分业经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法人客户提供的融资性、存款类、资金交易、结算等产品 广义的对公业务产品: 在狭义对公业务上增加商业银行自身所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类产品等,对公业务产品分类,按照产品种类分类 资产业务:为法人客户办理的融资性业务,资产类产品主要涉及各类法人贷款,所以法人业务资产类产品也可以称作贷款类产品 负债业务:对法人客户的主动

2、和被动的负债的总和,是资产负债表中涉及法人客户的负债项目部分。主要涉及各类法人存款,因此法人负债类产品又可以称为存款类产品 中间业务:指不运用或者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信息、机构网络和商誉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对公业务,建国-80代初 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大都是由国家财政拨付的,银行只是担任中介的职能,相当于是政府的出纳,不要求盈利也不需要承担风险。在计划经济时代,现在的四大国有银行只是人民银行的几个部门 专业银行时期 自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设,四大银行相继设立,分别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农村、外汇和基本建设领域

3、占据垄断地位,而且业务严格划分。这一阶段,尽管国家专业银行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运用信贷资金的权力非常有限,在信贷计划“笼子”内不能越雷池一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对公业务,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1987年交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分工经营的格局逐步被打破,各专业银行不仅突破了专业分工的界限,而且开始突破行业分工的界限,开始组建各自的信托投资公司、开办大量的证券机构,形成了事实上的综合经营模式。 但是, 综合经营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违规经营,扰乱了金融秩序。导致1992年下半年出现经济泡沫;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出现了局部金融风

4、险。 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四大国有专业银行走上了向商业银行转型的改革道路。,(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对公业务,1994年今 四大银行在分离政策性业务后,开始了商业化的改革进程,同时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努力把自身办成具有国际先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 经营战略发展历程 改革初期:“抢市场、增份额、占位次” 改革发展期:“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部分退出机制,强调提升对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益贡献度 改革中后期:对公业务基本形成公司信贷业务、国际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中间业务等几大板块,提出大

5、中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把提高资产质量、网点单产作为重点 深入发展期:提出新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战略,全面推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注重公司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四)对公业务现状,对公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中占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无论是创造的利润,还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规模,对公业务都继续在整体银行业务中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主要上市银行年报可以看出: 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由对公业务主导 存贷息差仍是对公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资产类对公业务现状,对公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体,资产类对公业务现状2,对公资产业务获利主要还是依靠我国利率管

6、制 对公贷款收益率高于个人贷款收益率 比较接近市场的票据贴现和海外业务贷款收益率远低于普通对公贷款业务,资产类对公业务发展与创新,扩展贷款对象 由原来的仅向公有制企业贷款扩大到向各种所有制企业贷款,仅向单位贷款扩大到向各类市场经济活动主体贷款 扩充银行对公贷款的种类 以前贷款按照是否用于生产流通领域还是基建投资领域,简单的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现在银行更多是按照公司客户需求的不同来细分贷款种类。,资产类对公业务产品,从流动资产贷款上衍生出: 循环额度贷款、法人账户透支、票据贴现(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买方付息票据贴现)、银票通、保兑仓业务等产品 在固定资产贷款基础上

7、衍生出: 飞机、船舶和其他固定资产融资租赁; 满足客户房地产投资的融资需求: 房地产开发贷、经营性物业贷、土地储备贷、法人按揭贷等 针对客户外汇业务贸易融资需求: 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出口议付、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进口开证、福费廷业务等产品;,资产类对公业务产品2,针对小企业客户融资需求: 推出业主助业贷款、联保贷款、速贷通、成长之路贷款等产品 按照贷款担保的方式 衍生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动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货权质押贷款、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负债类对公业务现状,法人客户存款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主要来源 数据显示: 对公存款付息率

8、要低于个人类存款付息率,但是比较接近市场的海外业务存款付息率要大为提高 对公业务存款成本较低还是依靠现阶段我国对利率的管制 对公贷款收益高、付息率底,对公业务巨大的存贷差是银行大力拓展对公存贷款业务的主要动力,负债类对公业务发展与创新,增加了主动负债类业务工具 改革开放前,我国几乎没有主动负债类业务工具。改革开放后这类业务工具不断增加。 目前主动负债类业务工具主要有:同业拆借、债券回购、金融债券、票据转贴现等。 对公存款产品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除了在个人存款业务中大力吸存,而且针对公司客户类的存款产品也越来越多,存款结构更加合理化。 例如:通知存款、协议存款等存款类别,对公中间业务现状

9、,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主要由公司业务衍生 2012年,我国四大上市银行公司类中间业务收入占其中间业务总收入比例均值为70.47%,其中: 顾问和咨询费占比18.21%、代理业务手续费占比13.75%、托管类业务佣金占比5.12%、结算类手续费占比20.51%、担保及承诺手续费占比5.79%,公司类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公中间业务现状,以投资银行类为主的中间业务为主要组成部分 2012年,我行投行收入占全行对公中间业务收入中的38.82%,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17.95%,为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主要原因: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增长 “结构融资”(银团)类投行业务增长 担保及

10、承诺业务手续费收入也有增长 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顾问业务逐年增长,对公中间业务现状2,从长远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要发展,重点是要在中间业务上有所创新。 银行中间业务是国内银行走向成熟的增长点,也是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的堡垒。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超过50%,而我国大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仍不足20%,不少中小银行甚至在10%以下,这说明我国大型上市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还具有极大的上升空间,中小银行就更有潜力可挖。,(五)对公业务发展的特征,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转轨时代”特征和问题 业务创新以行政推动

11、为主,市场需求为辅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经营人员不仅在创新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贯彻政府的政策精神 银行管理人员对政府发出的信号非常敏感,而对于来自市场的信号却反映迟钝。 现代商业银行的创新是需求引导型的,我国银行应学会主动顺应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 采取“拿来主义”策略, 引进国外银行业务创新成果,对公业务发展的特征2,业务创新以政绩型为主、盈利性为辅 由于我国的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主要追求的是政绩,而不是利润。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以政绩导向性创新为主。具体表现为,业务创新较少注重成本核算

12、,较多注重社会影响。 现代商业银行主要追求的是利润,业务创新应建立在严格成本核算基础上的,是完全以利润为导向的创新。,对公业务发展的特征3,业务创新以传统领域为主、新领域为辅 以中间业务等新领域创新推动和促进存贷业务,最终通过传统领域的业务发展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 原因: 受到国家对利率管制和国内银行业的保护,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继续维持着丰厚的盈利空间。 相比而言,现代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是建立在利率放开、存贷差很小的背景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只是维持客户关系的基础,往往在一笔存贷款业务上可以衍生出很多中间业务,通过中间业务来为客户和银行创造价值。 客户已习惯以往免费的服务,对中间业务收

13、费有一定抵触情绪,(六)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面临的挑战,全球化并购趋势对传统分业经营模式的挑战 全球金融业国际化使商业银行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竞争发展的新战略,并购有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混业经营加快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创新业务,相对降低了成本费用。 第一,并购中表现出明显的强强联合趋势, 与以往“弱弱联合”或“以强并弱”全然不同, 国际银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金融机构巨型化成为大势所趋; 第二,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金融机构跨国并购成为主流,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海外资产迅速扩张。 第三、商

14、业银行在业务领域的混业经营成为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规避经营风险和开辟利润来源,纷纷与投资银行并购出现了“金融超级市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而我国金融业基本仍实行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分业经营模式对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出现,而且日渐明显: 一方面,分业经营不利于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张; 另一方面,分业经营也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全方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网络信息化趋势对传统营销渠道的挑战,在新技术推动下,网络服务渠道与金融相互融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并逐

15、渐成为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的主要竞争对手 支付业务脱媒。 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凭借综合化的网购平台,借助银行力量,创新虚拟账户和信用担保支付模式,迅速成为在线支付的主体,银行沦为“账房先生”,银行的支付主渠道地位被日益边缘化。 零售业务脱媒 在抢占支付业务的同时,新兴互联网企业加快了虚拟账户的应用,利用各种手段促使客户从银行账户向虚拟账户充值,尽可能将客户资金长期留存,实质是“揽储”。 除了陆续开办转账、缴费、基金、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外,第三方支付企业正试图利用沉淀资金和积累的商户信息与交易记录,进军消费信贷、小额信贷等融资领域 此外,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双方面临的监管不对称进行监管套利,银行

16、零售业务中的资产、负债、收单、中间业务等受到全面冲击。,网络信息化趋势对传统营销渠道的挑战,资金脱媒。 大量结算资金在网络支付公司平台沉淀,越来越多的投资借贷行为开始以网络理财、网络融资形式出现,客户资金在银行体系之外流转,银行信用中介作用受到削弱。 信息脱媒。 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无偿获取了各家银行大量客户信息并留存,形成了海量的、超越银行的金融数据资产,如支付宝快捷支付已接入160家银行,积累了超过1.2亿客户的实名账户资料,再次支付即可无需银行验证。本应由银行掌握的客户信息不断脱离银行体系,银行日渐成为信息孤岛。 渠道脱媒、客户脱媒 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断将自己的服务终端延伸,快速在桌面、移动、电视、销售等各类终端布局,将商务信息与金融信息融合,形式上隔离了银行的服务渠道,使客户对银行渠道的依赖度大大降低 三方支付公司和电商,凭借其巨额沉淀资金和积累的海量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直接撮合客户资金交易,从而使客户脱离银行服务,客户需求快速变化,与以前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经营所依赖的目标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的需求也呈多元化发展。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