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392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教育教学设计科 目人与自然单 元授课节数第1节授课时间12月4日课 题垃圾分类好处多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2. 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教学难点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引发思考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师:说的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生看扔垃圾录象)生谈此时的感受。二、说一说,分一分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指名答。学生在说出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来说。这时教师就要做适当的引导:想想

2、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哪些垃圾。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指名答。3、学生动手分垃圾。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的地方的原料。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类。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 易拉罐 、废报纸、 瓜果皮 、变质食物 、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 铁剩丝、 杀虫剂罐子)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小结:我们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 过

3、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三、垃圾的处理方法(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成新产品。(二)不可回收垃圾处理专题教育教学设计科 目人与自然单 元授课节数第2节授课时间12月6日课 题拒绝一次性用品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户外考察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教学难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保护环境的做法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调查有关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激趣导入。1、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4、提高,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一次性用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可少的一部分,谁能说说你都使用过一次性用品?(学生回答)屏幕出示各种一次性用品实例2、师:你觉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生答:卫生、方便、快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次性用品,去了解它板书: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二)交流与讨论2、播放课件资料一个小区内到处堆放的一次性用品垃圾 因大量生产制造一次性用品致使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严重 一次性电池危害讲述。3、按每个袋重4克计算,宁阳县每天丢弃塑料袋约87万只,重约3.48吨。按每吨原料材5000元计算,每天扔掉的原材料聚乙烯膜价值多少?一年又扔掉多少呢?(学生马

5、上埋头计算,大喊:“每天扔掉1.74万元,一年扔掉635.1万元!”)4、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一次性用品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回答: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5、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次性用品,你有什么办法吗?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尽量不用,回收;研制无毒、易溶解的材料;变废为宝过渡:一次性生活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播放课件资料)(三)拓展与创新(四)总结提升专题教育教学设计科 目人与自然单 元授课节数第3节授课时间12月7日课 题变废为宝巧利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

6、初步的了解。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起,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教学准备身边不用的废品教学过程一、各小组对其收集的废弃品进行分类,边分类边做好记录表。队员出示分类表,小组讨论出最好的分类方法,以这方法现场进行分类。二、各小组指定汇报员汇报小组内的分类方法有几种?谁的分类方法最好?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近阶段的资料做总结汇报,并从活动中学会筛选出合适的方法,并以此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三、小队在交流分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意见分歧?是如何

7、处理的?四、小结分类方法师相机指导知识点:可回收标志,及其特殊含义:第一,它提醒人们,在使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包装后,请把它送去回收,而不要把它当作垃圾扔掉。 第二,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做的,因此是有益于环境和保护地球的。城市垃圾分类法: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此活动中教师渗透环保意识教育五、以城市分类法进行垃圾分类学生马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实践验证,安排这个环节可以马上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掌握情况,并教育学生从我们的生活中做起,今后要注意垃圾分类,做个环保小卫士。六、分类后的资源

8、你打算如何处理?征集废弃品处理金点子,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专题教育教学设计科 目人与自然单 元授课节数第4节授课时间12月11日课 题低碳生活伴我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2、使学生知道如何从生活点滴做起,走进低碳新生活,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贡献力量。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从生活点滴做起,走进低碳新生活,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贡献力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1、公布班级“低碳生活伴我行”活动方案2、墙报张贴教育活动主题在班级张贴栏内,张

9、贴“低碳生活伴我行”宣传口号,将低碳生活伴我行的图片上墙,时刻提醒孩子,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二、开展活动,加深思想认识1、召开“低碳生活伴我行”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播放视频,了解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WWF今年还在中国延伸发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动,每天将提出一项节能减排目标,包括节约1升水、节省10张纸、减少塑料袋使用等。2、写一篇“低碳生活伴我行”的文章每人写

10、一篇“低碳生活伴我行”的作文,强化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生活我先行的意识。3、共同打造“低碳世博”“低碳世博”知多少: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搜集,列举世博会上的有关低碳方面的做法教师:在世博活动场地和舞美方面,“低碳环保”的科技亮点处处闪现。(如:重要活动场地,是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而成,大规模使用LED节能灯光,对音响的分贝级也有一定的限制。鼓励符合环保理念的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部分场地安置环保坐椅,坚持“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可循环原则。力求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从设施到细节都突出“低碳”的理念。)4、 开展演讲活动,以“低碳生活伴我行”为主题,进一步号召学生低碳生活

11、5、低碳生活,我倡议,人人争做低碳达人教师:减碳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随时随地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环保的“低碳人”。学生分组完成低碳生活的倡议书三、总结表彰,巩固教育效果四、活动收获:专题教育教学设计科 目人与自然单 元授课节数第5节授课时间12月11日课 题厨余垃圾大变身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2、通过小组内合作,动手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小组

12、内合作,动手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1、教师故意在课前洗手,在讲台上掏出纸巾拭擦双手后把纸巾扔在地上。2、师:是呀,我们常常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随手扔掉,造成垃圾到处都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垃圾”。(板题:我们身边的垃圾)二、创设情景,再次发现垃圾师:(出示插图)小朋友们,鸭先生屋前的小路美不美呀?为什么?师:对啦!小动物们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非常美丽。我们的校园也一样很美丽,想不想逛一逛呀?那好,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到操场周围走一走吧。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

13、有目的地“逛校园”。2、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个地方垃圾最多?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边走边议)3、带领学生返回教室。(1)说一说校园里的垃圾是从哪来的。(2)播放录像。(3)师:生活中的垃圾真多!我们总不能在垃圾堆中生活与学习吧?想一想,该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三、讨论交流,处理垃圾1、小组讨论,想出处理垃圾的点子。2、班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3、评一评。师:小朋友们的“点子”可真多,真好!现在请大家听听机器猫的“点子”吧。1、师:根据机器猫的介绍,老师设计了一个垃圾箱,取名为“绿色苹果”,里面可装下瓜皮果壳、落叶杂草、蛋壳等,这些垃圾可有用啦,他们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帮助植

14、物的生长呢!你们可有更好的设想吗?2、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3、评价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当解说员,介绍其产品,教师可相机评价。五、总 结专题教育教学设计科 目人与自然单 元授课节数第6节授课时间12月13日课 题灵感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能借鉴自然界中优美的形状、结构、色彩、韵律等要素,进行艺术设计。2.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能借鉴自然界中优美的形状、结构、色彩、韵律等要素,进行艺术设计。教学难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哑剧表演)(1)教师表演哑剧拉大锯2.新课展开。(1)启发联想。教师:看了老师的表演,我们了解了“建筑祖师爷”鲁班从生活现象中悟到了锯的原理,并发明了它,可见很多优秀的设计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灵感的。引出仿生设计概念:通过研究生活中各生物系统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有选择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2)仔细观察。学生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大家共享,投影仪显示。提问:在你周围有这样的设计吗?你喜欢吗?为什么?仿生设计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模仿”(提示:外形、色彩、结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