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4334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001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谨以此文纪念爱伦坡逝世一百五十周年(1849年10月7日1999年10月7日) 曹明伦爱伦坡时代的美国文坛文豪辈出(如欧文、库伯、梭罗、霍桑和爱默生等等),但时间最终只给坡带上了天才的桂冠。然而真正的天才都是不幸者,因为他们很难得到同代人的理解和赏识。坡曾试图阐释死亡欲望(deathwish),可在弗洛伊德为其下定义之前,谁会理解这种欲望呢?坡喜欢描写血淋淋的暴力,可在海明威那些短篇小说问世之前,谁会认为暴力小说也是纯艺术呢?坡特别擅长制造恐怖悬念,可那个时代的读者尚不知“心理恐怖小说”(psycho-thriller)为何物。坡不止一次地以双重自我作为小说的主题,可

2、当时评论家的词库中还没有分裂人格(split-personality)这个字眼。坡仰天浩叹青山绿水被高炉浓烟蹂躏,可十九世纪的芸芸众生还没有环保意识。坡俯首嗟吁科学的发展并没有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可那时的文化人并不热衷于谈论终极关怀。更有甚者当笔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必读过坡我发现了之后再读时间简史的人多少都会有此同感。霍金的“大爆炸”难道不象坡的“神性自我扩散”?霍金的“黑洞”难道不象坡的“绝对空白”?霍金的“大爆作奇点”难道不象坡的“辐射中心”?而且两书都得出同一结论:宇宙之存在乃从“无生有”到“有化无”的一个过程,只不过前者的支撑是一个艺术家“头脑里幻影般的概

3、念”而后者的依据则是现代理论物理学。 坡在诗歌原理中点评平克尼(E.C.Pinkney,1802-1828)的一首诗歌时说“不幸的是平克尼先生出生在遥远的南方,不然他早就成了美国头号抒情诗人。”若平克尼真是生错了地方的话,那爱伦坡则是生错了时代。这位不幸的天才本该生在我们这个不幸的世纪。似乎坡当时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在我发现了中说“我不在乎我的作品是现在被人读还是由子孙后代来读。我可以花一个世纪来等待读者”。爱伦坡谢世已整整一百五十周年,但愿他等来的读者能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一、爱伦坡的身世 1827年5月,位于波士顿市华盛顿街70号的一家小印刷所出版了一本名为帖木尔及其它诗的薄薄的诗集。那

4、家印刷所的老板兼工人是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名叫卡尔.F.S.托马斯,他把自己的名字印在该书的扉页上。那本诗集的作者是个十八岁的青年,名叫埃德加爱伦坡,但他在诗集上留下的作者署名则是“一个波士顿人”。时光荏苒,那位姓托马斯的印刷商自那之后便销声匿迹无从查找,而那位匿名作者后来却蜚声文坛并名垂青史。那本收诗10首、只印了大约50册、售价为12美分半的诗集原版如今只有4册留存于世,早已成了美国文库中的无价之宝。 爱伦坡在这个世界上只羁留了40年(1809-1849)。世人都知道他命途多舛,半世坎坷,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却并不像某些学者说的那样充满了痛苦和屈辱。孩提时代的坡应该说是幸福的,虽然他的生父在

5、他出生后不久就离家出走,生母也在他不足两岁时就撒手人寰,但在坡的记忆中,他两岁以前的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他所依稀记得的只有生母那双乌黑的眼睛。他的养父母爱伦夫妇待他很好。他六岁时随养父母迁居英国。在英国五年他上的是私立学校。十一岁返回美国后他继续上学,直到1824年,少年坡仍然生活在幸福之中。在里士满他养父母的家里,他几乎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家具齐备的房间、最新式样的服装、各种他爱读的书籍。他甚至还有一架养父约翰爱伦为他买的天文望远镜,并经常约朋友来家和他一起眺望星空(他对天文学的感性认识就是在那个时期获得的)。少年时代的坡的确遭受过一次打击,那是因为一个女人夭亡。这女人是坡的同学罗伯特斯坦纳

6、德的母亲,她端庄美丽,成了坡心中美的偶像。1824年4月,31岁的斯坦纳德夫人病故,坡为此非常伤心,其后很长一段时间神思恍惚,常做恶梦,而且多次在夜里到斯坦纳德夫人坟头哭泣。这种“失美之痛”使他后来写出了致海伦一诗。就在斯坦纳德夫人去世前后,约翰爱伦的商行在长时间不景气之后终于倒闭(他只是在次年因继承了一笔遗产才又重振家业)。这段时间爱伦动辄发怒,坡开始感到往日的父爱越来越少。不过约翰爱伦仍然把坡送进了弗吉尼亚大学,但令人费解的是,当时弗吉尼亚大学一年的费用约为350美元,而爱伦只给了110美元。这导致了坡后来中途退学并最终与养父决裂,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涯。坡当然是怀着他的文学梦开始漂泊的。可惜

7、他在波士顿出的那本帖木儿无人问津,迫于生计,他化名应征入伍,后来还进了西点军校。(在进军校之前,坡在巴尔的摩找到了他的祖母伊丽莎白凯恩斯坡,当时她同守寡的女儿玛丽亚克莱姆一家住在一起。)可他对文学的渴望使他设法离开了军校。在其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流寓于巴尔的摩、里士满、费城和纽约,在南方文学信使、绅士杂志、格雷厄姆杂志、明镜晚报和百老汇杂志等报刊当过编辑。他是1835年8月从巴尔的摩赴里士满任南方文学信使助理编辑的,而他的祖母伊丽莎白披已于当年7月去世,所以他在里士满安顿之后便把他的姑妈玛丽娅克莱姆和她的女儿弗吉尼娅接到了身边。他于1836年5月同他这位十四岁的小表妹结婚。婚后他当然也有过欢乐和

8、幸福,但更多的却是在为支撑这个三口之家而苦苦挣扎,同时也在为创办一分他自己能当家作主的文学期刊而劳累奔波。弗吉尼娅于1847年1月因病夭亡。 1849年10月3日,有人在巴尔的摩街头发现了处于昏迷状态的坡,4天后他死于一家医院。据目击者称,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上帝保佑我可怜的灵魂。”世人多把坡后半生的不幸归咎于他的养父约翰爱伦,更确切地说是归咎于爱伦没给坡留下遗产,但这种看法似乎有失偏颇,因为约翰爱伦与坡的决裂说不上谁是谁非,何况没有遗产和穷途潦倒并无必然联系。坡当然有理由抱怨爱伦抛弃了他,因为他打记事儿起就作为爱伦的养子生活在他的家中,他曾满怀希望有朝一日能继承爱伦的部分遗产,而爱伦的“

9、绝情寡义”不仅是要掐断他的经济来源,而且是要毁掉他的文学抱负。但爱伦的“绝情寡义”也自有其道理,毕竟他与坡并无血缘关系,他当时收养坡仅仅是出于同情,他已经让坡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他曾希望坡有朝一日表现出能继承他经商事业的倾向和能力,可坡除了写诗似乎对其它事都不感兴趣,所以他也有理由抱怨坡背叛了他。坡与爱伦的决裂,实际上是两个性格志向都截然不同的男人的分手。约翰爱伦固执、冷峻、讲求实际;而坡则敏感、冲动、充满幻想。爱伦生活在他商品世界里,而坡则沉溺在他的梦幻世界中。所以我们说他俩的决裂说不上谁是谁非,因为这对他俩都是一种不幸。爱伦的不幸在于他收养了一个在性格志向上与自己没有丝毫共同点的孩子。坡的不

10、幸在于他一直混淆了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和他想象中的世界。这种混淆不仅使坡难以与养父沟通,而且也使他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想必坡也有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男儿气概。因为当时朗费罗的一首短诗便可得50美元稿费,库伯的一组短篇小说也获得过上千美金。无奈坡生不逢时,当时的读者、评论家和书商都意识不到他的诗文是天才的杰作,连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小说丽姬娅也只获得10美元稿酬,而泄密的心则一个美分也没得到。结果他的笔不仅没能为他挣得创办一份文学期刊所需的“千金”而且几乎难以维持他那,个三口之家的温饱。但坡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用他那支笔写出他的想象、梦境、思考和探索,同时也写出他对某些能获高额稿

11、费作品的轻蔑,写出他对某些互相吹捧的二流文人的愤概。他曾写过大量指名道姓的批评文章,结果在文学圈子内大量树敌,使他本来就不好过的日子更加难过。他似乎故意导演了一出悲剧。他似乎是亲手点燃了一团大火。他最终在这团悲剧的烈焰中焚烧了自己。他为不朽而付出了整个生命,不过这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二爱伦坡的小说 爱伦坡一生写了70篇小说(含残稿灯塔),除阿戈皮姆的故事长达12万字之外,其余69篇都符合他在创作哲学中制订的长度标准,即“任何文学作品的长度都有个明确的限定,那就是能让人一口气读完。”后人对坡的小说有不同的分类,有的将其分为幻想小说、恐怖小说、死亡小说、复仇凶杀小说和推理小说。有的将其分为死亡传

12、奇、旧世界传奇、道德故事、拟科学故事和推理故事。不过当代评论家对坡小说的分类已日趋统一,大致分为四类,即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和幽默讽刺小说。死亡恐怖小说是爱伦坡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类,其中著名的篇什有瓶中手稿、厄舍府的倒塌、红死病的假面具、陷坑与钟摆、泄密的心、丽姬娅、威廉威尔逊、椭圆形画像、一桶蒙特亚白葡萄洒和黑猫等等。这些小说的背景多被置于莱茵河畔的都市、亚平宁半岛上的城堡、荒郊野地里的古宅以及坡心中那片变化莫测的“黑暗海洋”情节多;为生者与死者的纠缠、人面临死亡时的痛苦、人类的反常行为以及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类小说气氛阴郁、情节精巧、有一种梦魇般的魔力。但这种魔力是

13、不确定的,所以150年来,评论家们对这些小说的看法总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这些小说内容颓废,形象怪诞,基调消沉,表现的是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有人则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或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来解读这些小说,认为坡在这些小说中表现了一种比人类现实情感更深沉的幻觉体验。具体举例来说,过去有人认为瓶中手稿不过是一则惊心动魄的海上遇险故事,而现在却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象征人类灵魂从母体子宫到自我发现和最终消亡的一段旅程;过去有人认为厄舍府的倒塌是美国南方蓄奴制社会必然崩溃的预言。而今天则有人认为倒塌实际上是宇宙终将从存在化为乌有的图示。总而言之,当代西方学者认为坡的死亡恐怖小说之解读范围非常宽泛,他们甚至从中发

14、现了坡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亲缘关系。不过笔者在研读坡的作品时有一种深切的体会,这就是坡描写恐惧是想查寻恐惧的根源,坡描写死亡是想探究死亡的奥秘,而这种查寻探究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能坦然地直面死亡。正如他在我发现了一文的篇末所说“当我们进一步想到上述过程恰好就是每一个体智能和其它所有智能(也就是整个宇宙)被吸收回其自身的过程,我们因想到将失去自我本体而产生的痛苦便会马上停息。”爱伦坡是推理侦探小说的鼻祖,这早已是举世公认的定论。不过在爱伦坡时代英语中还没有侦探小说(detectivestories)这个说法,坡自己将这类作品称为推理小说(talesofratiocination)。一般认为坡推理

15、小说共有四篇,即莫格街谋杀案、玛丽罗热疑案、被窃之信和金甲虫但就故事情节而论,他那篇“油腔滑调”的你就是那人(ThouArttheMan)似乎也应归入此类。坡在前三篇推理小说中塑造了业余侦探迪潘的形象,并创造了推理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尽管坡的初衷只是想证明自己具有分析推理的天赋,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小说类别,但事实上他这几篇小说却对推理侦探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福尔摩斯这家喻户哓的大侦探实际上就脱胎于坡的迪潘,福尔摩斯的塑造者柯南道尔曾感叹:在爱伦坡之后,任何写侦探小说的作者都不可能自信地宣称此领域中有一方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他说“一名侦探小说家只能沿这条不宽的主道而行,所以他时

16、时都会发现前方有坡的脚印。如果他偶尔能设法偏离主道,独辟蹊径,那他就可以感到心满意足了。” 坡不但是侦探小说的鼻祖,而且是科幻小说的先驱。尽管严格来说他的科幻小说只有两篇,即汉斯普法尔登月记和气球骗局但前者比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早30年问世,后者也比凡氏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早写19年。坡固然不以其科幻小说著称,但他对西方科幻小说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凡尔纳在1864年论及坡的影响说“他肯定会有模仿者,有人会试图超越他,有人会试图发展他的风格,但有许多自以为已经超过他的人其实永远也不可能与他相提并论。” 幽默讽刺小说是爱伦坡小说的一个大类,就篇数而论占了他小说的三分之一,其中脍炙人口的篇什有生意人、眼镜、森格姆鲍勃先生的文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