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4128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件心理学第三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6/21,1,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第五节 社会知觉,2019/6/21,2,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019/6/21,3,一、感觉的一般概念,1、感觉定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分类: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远距离感觉:视觉和听觉 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内部感觉:饥、渴、胃痛、肌动觉、平衡觉等,2019/6/21,4,二、感觉的产生过程,三个环节: 第一步:

2、收集信息 第二步:转换 第三步: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并加工,2019/6/21,5,超感知觉 (extra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1.传心术(telepathy) 指两人之间不通过任何沟通工具或交流通道就能够彼此传递信息的过程。例如,在两人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如两人之间隔上布帘),其中一人在一边用心注视一张绘有图形的卡片,另一人在布帘对面静坐。静坐者如果能够知道对方所注视的是何种图形,就可推论他们之间确有心电感应。 2.灵觉(clairvoyance) 俗称“千里眼”,是一种不靠眼睛即可看到物体的特异功能。如能“看到”未打开的钱袋里的钱数,能“看到”未翻开的扑克的图形,

3、即表示具有超感视觉特异功能。 3.预知(precognition) 指在别人意见尚未表达之前即已预知,或事件尚未发生之前即可预卜的超人能力。例,电话铃响起时,还未接听即可预知对方是何人。,2019/6/21,6,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 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E=1/R)。 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2019/6/21,7,三、感受性与感

4、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2019/6/21,8,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 K=I/I K:韦伯分数或叫韦伯常数 I:原来刺激强度 I:差别阈限,2019/6/21,9,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 SKlgR S:感觉强度 R:刺激强度 K:常数,2019/6/21,10,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 二、基本的

5、视觉现象 三、视觉的机制,2019/6/21,11,一、视觉刺激,人类视觉刺激(可见光): 波长在400至75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2019/6/21,12,二、基本的视觉现象,(一) 视觉适应 适应: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明适应:暗处 亮处(光感受性降低) 暗适应:亮处 暗处(光感受性升高) (二) 色觉 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它由混合光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所决定,如红色、绿色 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也就是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 亮度

6、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2019/6/21,13,三、视觉的机制,(一) 眼睛 1.眼睛的构造 2.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棒体细胞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对微弱光线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 锥体细胞则可以专门反应光的波长(也就是颜色),但对光的强度反应很差 3、视觉适应原理 主要原因是视网膜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是视黄醛和视蛋白的结合物)的漂白与还原过程。人眼接受光线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内的一种光化学物质-视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发生漂白过程;当光线停止作用后,视黄醛与视蛋白重新结合,产生还原进程。由于漂白过程而产生明适应,由于还原过程使感受性升高而产生暗适应。,2019/6/21,14,三、视

7、觉的机制(续),(二)色觉理论 1、三原色说(杨-黑尔姆兹) 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敏感。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原色,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 评价:三原色说可以解释颜色混合现象,但是不能很好解释色盲和补色现象 2、拮抗理论-四色说(黑林) 他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每一对的两个要素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另一个就激活 评价:能解释色盲和补色现象,但是不能解释三原色混合产生一切颜色现象 现代心理学家:视觉感受器

8、水平上按三原色说发生,冲动在视觉通路上的编码传递过程是按拮抗理论说进行的。,2019/6/21,15,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剌激 二、基本的听觉现象 三、听觉的机制,2019/6/21,16,一、听觉剌激,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 频率(音高)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 振幅(音强)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振幅决定声音的强度 声波(音色)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2019/6/21,17,二、基本的听觉现象,(一)声音的属性 音强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物理特性振幅,即振动的大小所决定。0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

9、觉察的最小的声音大小。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次数决定, 音色指声音的纯度,由声音的波形决定 (二)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耳聋 、音隙 、失聪 (三)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声音的混合: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 声音的掩蔽: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2019/6/21,18,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2019/6/21,19,一、知觉的一般概念,1、定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

10、与感觉关系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的产生要借助过去的知识或经验的帮助,2019/6/21,20,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2019/6/21,21,(一)知觉的整体性,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格式培学派知觉组织原则 (1)接近性 (2)相似性 (3)连续性 (4)封闭性 (5)良好图形,2019/6/

11、21,22,(二)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过程。,2019/6/21,23,(三)知觉的理解性,定义: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的特性,2019/6/21,24,(四)知觉的恒常性,1、定义: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 2、包括: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2019/6/21,25,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一)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另一方面则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 1.来自剌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12、(1)大小 (2)视野中的高度 (3)遮挡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阴影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1)眼肌的调节与幅合 (2)双眼视差,2019/6/21,26,5.眼睛的调节,看近物,水晶体曲度变大;远物,曲度变小。水晶体曲度变化的信号提供了距离的信息。,2019/6/21,27,眼睛辐合,辐合指眼睛随物体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物体近,辐合角大,看东西费劲;物体远,辐合角小,视线垂直,看东西不费劲。 控制双眼视轴辐合的眼肌运动提供了关于距离的信号。,2019/6/21,28,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当人看物体时,由于两

13、眼间相距65毫米,两眼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表现在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了差异,称为双眼视差。 物体近,双眼视差越大;物体远,双眼视差越小。双眼视差的大小,提供了远近的信息。视差小,物体远,视差大,物体近。,2019/6/21,29,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二)运动知觉 人在知觉事物时可以获得物体位移及移动速度的信息称为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 1.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1)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3) 借助计时工具。 2.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 感觉通道的性质。 (2) 一定时间内

14、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2019/6/21,30,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2019/6/21,31,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1、定义 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内容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3、社会知觉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2019/6/21,32,二、社会认知的过程,(一)信息的搜集

15、和选择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 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社会刻板效应的形成原因,2019/6/21,33,卢钦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实验,以不同顺序对这两段材料加以组合 一种是将描写詹姆性格内向的

16、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另一种顺序则相反。 卢钦斯将材料让两组水平相当的中学生被试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 先阅读的那段材料对被试进行的詹姆性格的评价起着决定作用。 进一步研究,让被试阅读有关詹姆性格的两段描写文字之间,有一时间间隔。即先阅读一段后,让被试做数学题或听历史故事,再读第二段。 实验结果 与前述实验正好相反,这时对被试进行的詹姆性格的评价起决定作用的已不是先阅读的那段材料,而恰恰是后阅读的那段材料。,2019/6/21,34,苏联学者博达列夫晕轮效应实验,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照片前,实验者向第一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而向第二组被试说,此人是一个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 第一组 深陷的眼窝,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 深陷的双眼,表示了他的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2019/6/21,35,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