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4127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心理学教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心理学教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心理学教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心理学教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程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教程,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对心理本质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练习,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879年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简称心理)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1920年) 德国心理学家。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说明人的高级心理现象,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的 范畴,进入了科学的行列。他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创建人。,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基础)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是思维) 情感过程 (动力)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

2、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意志过程 (调控作用) 人在行动中自觉得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简称个性),个性倾向性(动力因素) 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性心理特征(个别性集中表现) 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关系,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 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具有发展过程,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以下是低级神经中枢 大脑半球分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低级中枢包括延脑、桥脑、中脑、

3、间脑、小脑。低级神经中枢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 吮吸 条件反射(后天习得)望梅止渴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客观现实分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狼孩,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从时间上看分 长期和定期 从范围上看分 全面和重点 从规模上看分 群体和个体 调查法 谈话法 问卷法 测验法 产品分析法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课堂练习,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创始人是 德 国心理学家 冯特

4、。 2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客观”是就其反映的 客观现实 而言;“主观”是就其反映的 主观能动性 而言。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反射 。 4下列活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 a吮吸 b食物入口会分泌唾液 c异物入眼会流泪 d“望梅止渴” 5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b 。 a反馈 b反映 c反射 d反应 6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7如果将新生儿置于一个完全缺乏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环境中喂养长大,他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8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第二章 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 定义 二 、特

5、点 三 、功能,第二节 注意的分类 一 、无意注意 (一) 定义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2 、个体本身的主观状态 1)个体的个性倾向性 2)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 有意注意 (一) 定义 (二) 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三)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3)培养克服干扰的能力 4)合理地组织活动 三、 有意后注意 注意: 三种注意间的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 、注意的广度 (一) 定义 (二) 影响注意广度变化的因素 1、 刺激物的呈现方式

6、2、个体的知识经验,二、 注意的稳定性 (一)定义 狭义 广义 (二)注意的分散 (三)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四)如何保持注意稳定性 了解造成注意分散的原因 明确自己目前活动的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使注意对象多样化,不同活动交替进行 调节个体主观状态,三 、注意的分配 (一) 定义 (二) 注意分配取决于什么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 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甚至达到 自动化的程度.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密切相 关的并形成了动作系统.,四、 注意的转移 (一) 定义 (二) 注意转移的意义 (三)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分 (四)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与对引起注

7、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 有关 与一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与已有的习惯有关 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 1、 刺激过多或过少 2、情绪急剧波动 3、反抗或淡漠 4、 寻求注意和承认,二、 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一)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严格上课常规 4、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5、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二)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 分散注意的刺激 2 、教学内容要新颖、科学,教学形式和

8、教学方 法要多样、灵活、富有启发性,适时呈现直 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引导学生三种注意交替使用, 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1 、正确组织教学 2 、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 3、教学速度适宜 4、教学活动要连贯,第三章 感觉、知觉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一、感觉 (一)定义理解 (二)感觉存在的意义 (三)感受性及其测定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人类一些感觉的绝对阈限,二、知觉 (一)概念 (二)感知觉比较 、共同点 、不同点 、联系 (三)知觉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

9、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 (一)视觉 、定义 、视觉现象及其规律 视觉适应 颜色视觉 色觉缺失 闪光融合,(二)听觉 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应 (三)肤觉 当刺激物作用于皮肤表面时引起的感觉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四)嗅觉和味觉 (五)内部感觉 、运动感觉(动觉) 平衡觉(静觉) 、内脏感觉(机体觉),二、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物体的知觉 运动物体的速度 运动物体离知觉者的距离 运动知觉的参考系 知觉者自身的状况,()似动物体的知觉 自动现象 闪动现象 诱动现象

10、、错觉 ()常见的错觉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产生原因,第三节 感、知规律 一、感觉现象和感觉规律 (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后象 2、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 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3、 联觉,二、知觉特性 1、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1)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理解使知觉更深刻 理解使知觉更精确 理解提高了知觉的速度,扩大了知觉的广度 (2)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知觉经验 言语的指导作用 实践活动的任务,2、知觉的整体性 (1)依赖于知觉者的经验 (2)知觉的完整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 其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成

11、分有密切关系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subjective contour,3、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1)意义 (2)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3)知觉为什么会具有选择性,影响选择性的因素是什么 知觉者本人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期待 刺激物的特点,4、知觉的恒常性 (1)意义 (2)种类 亮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3)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第四节 青少年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1、视觉、听觉等感觉能力超过成人 2、动觉有了很大发展 (二)青少年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 感知觉的随意性是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感知活

12、动的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备的心理品质。,1、青少年观察的选择性有了很大发展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2、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 710 20分钟左右 1012 25分钟左右 1317 40分钟左右,(三)空间知觉 首先,空间知觉的抽象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小学阶段 初中以后 其次,宏观的空间观念逐渐形成 (四)时间知觉 1、在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方面 2、青少年对各种事件或现象的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渐 完善。 3、青少年开始理解世纪、纪元等历史时间单位,第五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二、师生间的第一印象及对待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下面每一题中都

13、包含两组数字,如果这两组是相同的,请打“”,如果两组不相同,请打“”。 862741896351 862741806351 87564531709857432 875645377098574322 2355654553575856382 2355654553565856382,(2)在2分钟时间内,把数字表里的8、6、3用“”划出来,划对一个记1分,划错一个扣1分,看谁的得分最高。 数 字 表 2 0 4 4 3 2 8 9 4 8 2 5 6 7 0 l 6 9 5 6 3 0 4 l 3 8 5 4 3 5 6 7 3 0 2 0 8 5 6 4 4 1 2 5 6 3 7 1 5 4 8

14、 9 7 9 7 4 7 2 2 8 2 8 5 6 3 9 6 3 0 l 7 5 4 4 9 6 3 7 5 2 1 8 5 4 9 8 9 7 4 7 3 2 2 6 8 4 0 4 3 5 6 7 l 3 8 5 6 4 8 7 5 3 l 8 0 6 3 9 6 2 3 1 7 7 5 4 8 0 2 6 8 7 4 2 3 1 8 2 5 0 2 0 8 5 4 7 7 9 2 6 2 0 8 5 4 l 2 6 7 9 6 8 0 1 3 5 7 6 4 3 0 9 8 7 5 2 4 6 6 0 2 3 1 5 3 6 4 8 9 6 7 8 9 3 2 4 5 6 8 9,课

15、堂练习 1感受性即 ,不同的人有 的感受性 2 在小学阶段发展的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a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当中途离开电影院,强阳光下,反而什么都看不清,这是感觉有 的特性。 a对比 b暗适应 c明适应 d疲劳 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 感觉之间 6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 7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8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第四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想象概述 一、表象、想象的概念 1、什么是表象(记忆表象)? 表象就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保留并再 现的形象。 2、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二、 表象、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一)表象的特征和功能 1、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 2、功能 表象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表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桥梁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1、特征 :创造性 新颖性 2、功能 (1)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