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4127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课件3第三章效用论整理后(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效用与效用理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一、效用与效用理论,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满足人们欲望和需求的能力,也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要程度以及消费者对其满足程度的主观心理评价。 经济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效用概念,一种是基数效用;另一种是序数效用。,基数效用,效用是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衡量的,并且可以加总求和。 这是以人们能够说出每件商品的效用为前提。但事实上, 人们根本无法知晓商品的效用量的大小。因此,基数效用论的假定过于严格,很难合乎现

2、实。,序数效用,序数效用论认为,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 只需知道哪件商品能使自己得到较大的满足就可以了。或者说, 消费者只要能够排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就可以了。 这样既可摆脱基数效用论的困境,又可对消费者的行为作出解释。,与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区别相适应,理论界也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基数效用论采用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一)总效用 (二)边际效用,总效用的表示效用函数,如果以消费者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为自变量, 以效用作为因变量建立函数,那么,可以用效用函数来表示效用量与物品或劳务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在效用函数中

3、,TU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称为总效用。,效用函数的表示,令效用为U,消费者消费的物品分别为 q1,q2,q3qn, 则效用函数为: 如果消费者仅消费一种物品,则效用函数为: U=f(q) 如果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则效用函数为: U=f(q1,q2),边际效用 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称为边际效用。它是最后消费的那个物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化与物品或劳务消费量变化的比,即: 式中, MU为边际效用, TU为总

4、效用, q为物品或劳务消费的数量。 对于商品q的无穷小变化,即q0,则公式表明, 边际效用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他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的增加, 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是增加的,但边际效用趋向下降。因为微观经济学不考虑边际效用为负的情况。,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TU,TU,Q,MU,Q,MU,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 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 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减小。,边

5、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表述,设总效用函数为: 则边际效用函数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示为:,dTU/dq0表示总效用TU随着q的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q的消费量的减小而减小。 dMU/dq0表示边际效用MU随着q的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q的消费量的减小而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解释 (1)从心理的或生理角度 (2)从物品的用途角度,四、消费者均衡,效用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均衡的问题, 即在现行的商品价格和既定的货币收入条件下, 消费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他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数量,这种状态称为消费者均衡。,效用的交换,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既定的,

6、并且在这个收入范围内,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稳定不变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效用的过程,付出货币失去货币的效用,消费商品获得商品的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即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但由于购买单位物品支出的货币只占消费者持有货币量的很小部分, 所以, 当消费者购买的物品数量发生少量变动时, 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微小, 以至于可以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是一个常数。,货币和商品的交换,购买一单位商品得到的效用为:MUX, 付出的货币的效用为: 如果 消费者继续购买 如果

7、 消费者减少购买 如果 消费者达到均衡,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与消费者的需求,此式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该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承担的价格就越高;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承担的价格就越低。 也就是说,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才会增加购买,支付较低的价格以满足较小的效用。,边际效用曲线、个人需求曲线,P,Q,MU,Q,D,MU,较为严格的证明假定条件,(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即消费者对各种物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给定的; (2)消费者的收入I既定; (3)消费者既定的收入I仅购买X和Y两种物品; (4)X和Y的PX和PY价格不变。 则消费者均衡的制约

8、条件(预算方程):,1,在收入I既定,价格PX和PY 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购进的X的数量越多,购进的Y的数量就越少。 增加X减少Y,直到二者相等 增加Y减少X,直到二者相等 为了使自己花费的收入I所得到的总效用最大, 消费者必须调整X和Y的购买量, 以便使最后1美元收入购买的X和Y的边际效用相等。因此均衡条件为:,消费n种产品时的均衡条件,扩大前面的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n种物品的均衡条件是:,严格的证明 消费者均衡的数学推导 消费者均衡问题, 用数学语言讲就是在消费者收入预算约束条件下求解效用函数的极大值的问题。 设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分别为: TU=U(q1,q2) P1q1+P2q2

9、=M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V=U(q1,q2)+(M-P1q1-P2q2) dV/dq1=f1-P1=0 dV/dq2=f2-P2=0 dV/d=M-P1q1-P2q2=0 f1=dU(q1,q2)/dq1=MU1, f2=dU(q1,q2)/dq2=MU2 由、得 f1/f2=P1/P2 即为了使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之比必须等于价格之比。或者 f1/P1=f2/P2 即为了使效用最大化, 所有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必须相等。这就是效用函数极大值的必要条件。由、还可得 f1/P1=f2/P2=,是货币的边际效用,基数效用理论的局限性,理论上的局限性:对消费者偏好的描述过于严格。 实践上局限

10、性:无法解释违反需求规律的特殊情况。,六、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plus)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代价与他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这种差额,既可以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得到的总效用与实际付出的总效用的差额来表示,也可以用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总额与实际付出的货币总额的差额来表示。,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对于线形的需求曲线,可以用三角形面积来表示;对于非线形需求曲线,可以用定积分的方法计算(课本P67页)。 消费者剩余的经济学意义:用来衡量消费者福利的变化,评价市场效率的高低。,P,Q,Q0,P0,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 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

11、线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本假定,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商品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商品组合和消费束。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作如下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 2、偏好的传递性 3、偏好的不饱和性,二、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表:排列着两商品的各种组合,这些商品组合具有相同的效用指数,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是相同的,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根据无差异表中的数字, 在关于商品X和商品Y数量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条无差异曲线, 即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指数或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

12、种不同组合的曲线。,关于商品X和商品Y的无差异表,Y,X,0,无差异曲线,坐标系有什么变化?,U,无差异曲线代表着消费者偏好相同的各种商品组合。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两种商品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都相同,因此,无差异曲线上的点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这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构成的坐标图, 称为无差异曲线图。,无差异曲线图,1,Y,0,X,U3,U2,U1,无差异曲线图完整地描述了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偏好情况。无差异曲线图反映消费者的既定偏好, 有了无差异曲线图就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作出比较全面的解释。,无差异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的特点

13、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 (为什么?) 2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大,而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小。 3.无差异曲线图中任何两条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用商品X交换商品Y的比率叫做边际替代率。 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同等满足水平和效用水平下, 增加1个单位的商品X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边际替代率用公式表示: MRSXY= -YX 无差异曲线上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消费某一种商品单位数量的增加,他所必须放弃的其它商品的数量递减。 序数效用论提出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并试图用他来代替

14、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其实边际替代率递规律归根到底是由边际效用递规律决定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也有心理学基础。,三、预算线,1、预算线的概念 2、预算线的特点 3、预算线的变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本人的收入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假定某一消费者的固定收入为I,市场上商品X和商品Y的既定不变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如果消费者的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其购买数量分别用X和Y表示之,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I=PXX+PYY 即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购买商品X 所支付的金额与购买商品Y所支付的金额之和。,预算约束方程,预算线 如果以商品X的购买量X作为横坐标,以

15、商品Y 的购买量Y作为纵坐标,则上面的预算约束可以表示图中的直线AB, 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现有的全部收入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这条线称为预算线,也叫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预算线,Y,X,A I/Py,B I/Px,0,斜率-Px/Py,预算线将直角平面分为三个部分 预算线以内:商品X和商品Y的任何组合都可以实现,但消费者不能在现有的收入下达到最大的满足。 预算线以外:商品较大数量的各种组合, 尽管是消费者所向往的,但它们超出了消费者的实际支付能力, 预算上:是与消费者的既定收入相适应的商品组合。,预算线的变动 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它的斜率及其截距, 归根

16、到底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 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预算线的位置则不变。 但从较长的时期看,消费者的收入是可变的,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固定的。而两者中的任何一者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化。,价格不变,收入改变 收入的改变将只会引起预算线的平行移动。如果是收入增加, 则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加, 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 预算线将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反之, 如果收入减少, 则预算线将向左下方平行移动。,X,Y,O,图3-10 收入变化与预算线的平行移动,A,B,A1,B1,A2,B2,收入不变, 价格改变 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同幅度变化。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方向不同幅变化等等。 两种商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