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4124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4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心理(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主讲:刘学兰,第二章 认知心理,认知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问题解决和创造等。,授课提纲,授课提纲,第一节 注意,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第三节 记忆,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第五节 智力与创造力,第一节 注意,一、注意及分类,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诸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诸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诸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切认知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三、注意的规律,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2、,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强度、活动与变化、对比、新异性,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精神状态。,三、注意的规律,明确活动目的,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干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增加知识经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次,一个语文老师上公开课,讲一词多义,一共讲了五、六个例句,学生有点不专心了。老师故意停下来,用目光扫射教室四周,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老师问“你们知道我在看什么吗?教室里有黑板报、名言,你们谁能从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说出它的两个意思?”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都踊跃发言。“我找了一个,服装的装,有衣服的意思,还有装东西的装。”“我也知道

3、怎么说了,黑有天黑的意思,还有黑心,指心很狠毒。”就连平时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也都有了兴趣。结果这节课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四、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几个不同的对象,是指一个人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训练,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一、感觉及其规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感觉的分类,感觉剥夺实验,(二)感觉的规律,感觉的规律,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受性与

4、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感觉补偿,感觉适应,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马赫带,二、知觉及其基本特征,知觉时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一)知觉的分类,物体知觉,指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中所处位置的知觉。,是指客观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深度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亮度

5、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不正确、歪曲的知觉。 有大小错觉、方向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等,以视错觉(形状、明度)最为普遍。,长短错觉,长短错觉,大小错觉,【分析】两个内部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当一个圆被几个较大的同心圆包围时,它看起来要比那个被一些圆点包围的圆小一些。,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闪光错觉,颜色错觉,社会知觉错觉,【分析】总统错觉。两张脸都是克林顿的脸,但因为头发和服装的影响,很容易把后面的人看成前副总统戈尔。熟悉两位总统的人更

6、容易发生这一错觉。,四、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任务 2、掌握观察方法 知识准备 观察计划 善辨多思 观察总结 3、加强观察训练,第三节 记忆,一、记忆及其分类,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 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的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模式图,二、记忆的过程及规律,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保持: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重现:经验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把

7、它回忆出来。,1、识记:把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象记住。,2、保持与遗忘,3、再认与重现,记忆的过程,识记,再认或回忆,遗忘,遗忘,保持,遗忘规律和遗忘曲线,遗忘规律:先快后慢(Ebbinghaus),影响遗忘的因素,请记住以下单词:,Hippopotamus,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面所学材料对后面所学材料的干扰。,后面所学材料对前面所学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三、高效记忆策略,识记策略,保持策略,提取策略,(一)识记策略,识记策略,1、明确的识记目标,2、多用意义识记,3、多通道协同识记,4、记忆术的运用,记忆术,口诀法,谐音法,表象法,首写字母连接法,4,1,2,3,口诀法举例,二十四

8、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谐音法举例,电功的公式“W=UIt”,谐音为“大不了,又挨踢” 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打得敌人呜呜直哭”。,表象法举例,首写字母连接法举例,“HOMES”:表示“Huron,Ontario,Michigan,Erie,Superior”五大湖。,4,复述:维持性复述、选择性复述、概述,1,2,3,5,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适度的超额学习:150%,6,复习方式多样化,(二)保持策略,(三)提取策略,提取策略,1、联想追忆法,2、推理促

9、进法,3、再认助忆法,4、注意转移法,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一、思维及分类,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分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 根据思维的中介物分类,实际动作为中介物的思维。,以事物的表象为中介物的思维。,以语言为中介物,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成人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

10、思维,2. 根据思维的方向分类,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3. 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类,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或判断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类,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案例:严密思维,某日,老师在

11、课堂上想看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样,就问他: “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 “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吗?”“确定。” 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不算。” “打鸟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

12、十只?”“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 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 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二、问题解决,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问题解决,1、目标指引 2、操作序列 3、认知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知觉情境,知觉情境就是被

13、直接感知到的问题的空间组织形式。一般而言,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解决问题就越容易。复杂、隐匿或容易引起误解的知觉情境都将妨碍问题解决。,如下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2英寸,求正方形的面积。,2、问题表征,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知觉情境、定势作用都会影响到问题表征。,请用连续四条线段把九个黑点连起来,残缺棋盘问题,不适当的表征,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两个方格,想象把长方块放在 棋盘中的各个位置,正确的表征,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一个黑方格和一个白方格,计算切除后剩余的黑白方格数目,案例:7座桥问题,德国哥尼斯堡有一条布勒尔河

14、,该河有两条支流,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大河,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哥尼斯堡的一个大学生傍晚散步时,总想一次走过7座桥,而每座桥只准走一次,可是试来试去总是办不到,于是写信给数学家欧拉,请他解决这个问题。,案例:7座桥问题,欧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把4处地点缩小为4点,并把7座桥简化为7条线。经过如此这般的抽象,欧拉就把一个有着形象因素干扰的难题转化为“1笔画问题”:能否一笔画出该图而只一次通过每个点。简而言之就是,能否不重复地一笔画出该图。,问题表征,3、心理定势,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A.S.Luchins量水实验,A,B,C,D,结果

15、,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些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利用给定的工具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屏风上,功能固着,三、想象及分类,在人脑中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脑中留下的印象。,想象,表象,想象的分类,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积极的幻想:理想 消极的幻想:空想,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看小说红楼梦,在头脑中出现林黛玉的形象。,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曹雪芹创造林黛玉的形象。,如,如,第五节 智力与创造力,一、什么是智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种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intelligence quotient,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智力,智商,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二、智力测验,高尔顿是第一个提出有关智力测量的重要思想的人。,二、智力测验,比奈(法国)1905年编制了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