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104121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1园林昆虫鉴别昆虫学基础(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园林昆虫鉴别,第一节 昆虫的特征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的特征,(一)昆虫具有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分节 2外骨骼; 3成对的分节附肢; 4体腔即为血腔5腹神经索,(二)昆虫纲的特征,头、胸和腹三个体段。 头部具有口器、1 对触角、1 对复眼和2 3 个单眼。 胸部具3 对足、常具2 对翅。 腹部有外生殖器, 有时还有1 对尾须。,(二)昆虫纲的特征,有变态。,(三)与节肢动物门相近纲的区别,第二节 昆虫的附肢、附器,一、昆虫的头部,(二) 头部的形式,昆虫有三种形式: 1 下口式 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幼虫等。 2 前口式 如虎甲、步甲、草蛉等。 3

2、后口式(如蝽蟓、蚜虫、叶蝉等。,(三) 头部的附器,1 触角 构造:触角由三节组成, 基部一节称柄节, 第二节称梗节, 以后许多节内部均无肌肉着生, 总称为鞭节,昆虫触角类型,A,B,C,D,昆虫触角类型,E,F,H,I,J,K,昆虫触角类型,2 眼,种类: 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两种。,复眼,单眼,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3 口器,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 由于昆虫的种类、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 它们的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 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蝗虫的咀嚼式口器构造,舌,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咀嚼式口器害虫的危害特点,对植物所造成的机械损伤明显。 有的能把植物的叶片

3、咬成缺刻或穿孔, 啃食叶肉仅留下叶脉, 甚至把叶全部吃光, 如金龟子和一些鳞翅目的幼虫。 有的在果实或枝干内部钻蛀隧道, 取食危害, 如各种果实的食心虫和危害枝干的天牛、吉丁虫等。 有的是潜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或果树表皮下潜食叶肉或皮层,,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状,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可将胃毒剂、触杀剂、微 生物农药喷撒在植物体上或做成毒饵,使其和食物一起被昆虫食入消化道,即可引起中毒和致病死亡。,(2)刺吸式口器,(2) 刺吸式口器,为害:吸取植物的汁液, 造成病理的或生理的伤害, 使被害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畸形, 或因部分组织受唾液的刺激, 使细胞增生, 形成膨大的虫瘿。多数

4、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 如蚜虫、叶蝉、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状,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防治:对剌吸式口器的害虫的防治,只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3)虹吸式口器,喙,下唇须,复眼,虹吸式口器,(4)锉吸式口器,二、昆虫的胸部,构造: 前胸、中胸和后胸 前足,中足,后足 前翅和后翅 背板,侧板,腹板。,(一) 胸部的附肢附器,1、胸足 构造:,昆虫足的类型,2、 昆虫的翅,翅的基本构造 前缘,后缘或内缘,外缘。 肩角,顶角,臀角。 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昆虫翅的类型,脉序,昆虫翅的两层薄膜之间还常有纵横行走向的翅脉。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

5、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脉序在不同种类间变化很大,常作为分类的依据。,假想脉序,昆虫学家根据对多种昆虫(包括化石昆虫) 的比较, 以及对翅发生学的研究等, 假想出一种原始的脉序, 这种脉序虽然不是实际存在的, 但它却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 现已普遍被昆虫学者所采用。假想脉序的翅脉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 它们各有一定的名称和缩写方法。,假想脉序,翅的连锁器,三、昆虫的腹部,(一)构造: 9 11 节组成 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背板,腹板, 侧膜 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二)腹部的附肢,(1) 外生殖器。 雌性外生殖器 产卵器, 位于腹部第8 、9节的腹面, 由3 对产卵瓣组成, 第1 对称腹产卵瓣,

6、第2 对称内产卵瓣, 第3 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 、9 腹节之间。,(1) 外生殖器,产卵器有很多变化: 蝗虫的产卵器短小呈瓣状; 蟋蟀的产卵器剑状; 姬蜂的产卵器细长, 有的可为体长的数倍; 蜜蜂的产卵器则特化为螫针; 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昆虫, 其产卵器往往成锯齿状(如叶蜂和蓟马)或为刀状(如蝉、叶蝉); 有些昆虫如蝶、蛾类、蝇类和甲虫, 它们的腹末几节逐渐变细, 互相套叠, 可以伸缩, 形成能够伸缩的伪产卵器。,昆虫雌性外生殖器构造 1雌虫产卵器 2雌天牛的伪产卵器,大青叶蝉产卵,锯状产卵器,蛾产卵,伪产卵器,蜜蜂的产卵器变异,螯针,雄性外生殖器,称交配器或称交尾器。 主要包括一

7、个阳茎和一对抱握器。 每一种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在分类上常作为最后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1侧面观 2后面观,(2) 尾须,为着生于腹部第11 节两侧的一对须状物,分节或不分节,长短不一, 具有感觉作用。,(3)幼虫的腹足,蛾与叶蜂的腹足,第三节 昆虫的各虫态,一、昆虫的变态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体积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也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的类型: 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主要变态类型 A不完全变态(蝽) B完全变态(蛾),三、昆虫各虫期的特征,(一)卵 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卵孵化所经过的时期。 卵的构造 卵

8、的大小、形状 产卵方式,昆虫卵的形状,1长茄形(飞虱)2袋形(三点盲蝽)3半球形(小地老虎)4长卵形(蝗虫) 5球形(甘薯天蛾)6篓形(棉金刚钻)7椭圆形(蝼蛄)8椭圆形(大黑鳃 金龟)9馒头形(棉铃虫)10长椭圆形(棉蚜)11长椭圆形(豆芫菁) 12肾形(棉蓟马)13有柄形(草蛉)14被有绒毛的椭圆形 卵块(三化螟)15桶形(蝽蟓)16双辫形(豌豆象),(二)幼虫期,当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昆虫的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叫孵化。,蝴蝶幼虫孵化过程,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成虫, 或完全变态类化蛹) 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 都可称为幼虫期。 在昆虫的发育史中, 幼虫期的

9、明显特点是大量取食和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体积。由于幼虫期是大量取食的阶段, 所以很多农林害虫的危害期都是幼虫期, 因而常常也是防治的重点虫期。,1、生长与脱皮,虫龄,每脱一次皮,虫体就显著增大, 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从卵孵化出到第一次脱皮之间的时期为第一龄期, 这时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或1 龄虫、初孵幼虫); 第一次与第二次脱皮之间的时期为第二龄期, 这时的幼虫称为第二龄幼虫(或2 龄虫), 以此类推, 最后一龄幼虫又称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由于头壳在同一龄期中, 几乎是不生长的, 因此在实践中识别虫龄, 根据头壳大小进行识别比较准确。而体长因在同一龄期内生长变化较

10、大, 而很难作为依据。,例如,已知大菜粉蝶第1龄幼虫头宽是0.4 mm,最后两龄头宽是1.8 mm和3.0 mm,从最后两龄头宽比1.83.0=0.6可以推知: 第5龄头宽:3.0mm; 第4龄头宽:3.00.6=1.8(mm); 第3龄头宽:1.80.6=1.08(mm),实测为1.1 mm; 第2龄头宽:1.080.6=0.65(mm),实测为0.72 mm; 第1龄头宽:0.650.6=0.39(mm),实测为0.4 mm。 并由此推知大菜粉蝶幼虫共有5龄。,2、幼虫的类型,1、无足型 2、多足型 3、寡足型 4、原足型,(三)蛹期,幼虫老熟后, 停止取食, 寻找适当场所, 缩短身体,

11、变得不活动, 乃进入前蛹期(预蛹期)。 前蛹脱皮后变成蛹, 这一过程称为化蛹。 从化蛹到变成成虫所经过的时期, 称蛹期。,蝴蝶幼虫化蛹,蛹的类型,蛾的被蛹,斑潜蝇的成虫和围蛹,蜂的离(裸)蛹,(四)成虫期,全变态类蛹或不完全变态类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后, 变成成虫的过程叫羽化。 大多数昆虫的成虫, 羽化后须继续取食一个时期方能进行生殖, 一般雌性比雄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 这种对性腺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蜻蜓的羽化过程,蝴蝶的羽化过程,独角仙的羽化过程,三、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昆虫由卵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年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

12、史, 即由当年越冬虫期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长的种类, 前后世代间界有明显的重叠现象, 世代的划分就变得很难, 称为世代重叠。 世代的划分从卵开始。 昆虫的生活史除文字进行叙述外,也可以用图表来表示。,生活史的图表表示,第四节 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一、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昆虫纲的分目是根据翅的有无及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的构造、触角的形状、跗节节数等进行的, 但具体目的数目及其分类系统, 各分类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目有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九个目。,昆虫纲分目,昆虫纲分为34目 一.

13、无翅亚纲 Apterygota (一)增节变态类 Anametabola 1. 原尾目 Protura (二)表变态类 Epimetabola 2. 弹尾目 Collembola 3. 双尾目 Diplura 4. 缨尾目 Thysanura,二. 有翅亚纲 Pterygota,(三)原变态类 ptometabola 5. 蜉蝣目 Ephemerida,(四)不全变态类 Hemimetabola,6 . 蜻蜓目 Odonata 7 . 蜚蠊目 Blattaria 8 . 螳螂目 Mantodea 9 . 等翅目 Isoptera 10. 缺翅目 Zoraptera 11. 叠翅目 Plecop

14、tera 12. 竹节虫目 Phasmida 13. 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四)不全变态类 Hemimetabola,14. 直翅目 Orthoptera 15. 纺足目 Embioptera 16. 重舌目 diploglossata 17. 革翅目 Dermaptera 18. 同翅目 Homoptera 19. 半翅目 Hemiptera 20. 啮虫目 Psocoptera 21. 食毛目 Mallophaga 22. 虱 目 Anoptera 23. 缨翅目 Thysanoptera,(五)全变态类 Holometabola,24. 鞘翅目 Coleoptera

15、25. 捻翅目 Strepsiptera 26. 广翅目 Megaloptera 27. 脉翅目 Neuroptera 28. 蛇蛉目 Raphidioptera 29. 长翅目 Mecoptera 30. 毛翅目 Trichoptera 31. 鳞翅目 Lepidoptera 32. 双翅目 Diptera 33. 蚤 目 Siphonaptera 34. 膜翅目 Hymenoptera,园林昆虫常见目比较,双项式 1、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2 口器非咀嚼式、嚼吸式-5 2、前后翅质地相同均为膜质-3 前翅皮革质或角质,后翅膜质-4 3、前后翅形状、大小、脉纹均很相似,有翅鳞,无连锁器-等翅目 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连锁-膜翅目 4、前翅为皮革质,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前翅角质,后翅膜质-鞘翅目 5、口器为剌吸式-6 口器为虹吸式或锉吸式或舐吸式-7 6、前翅质地均一,口器从头后方生出-同翅目 前翅基半部角质端半部膜质,口器从头前方生出-半翅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