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4099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9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总论1.1项目由来1,3-丙二醇(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为有机溶剂应用于油墨、涂料、润滑剂、抗冻剂等行业,还可用作药物合成中间体。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聚合体单体合成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1,3-丙二醇可以替代乙二醇,1,4丁二醇和新戊二醇等中间体用于生产多醇聚酯及作为碳链延伸剂。其与苯二甲酸合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显示了比乙二醇、丁二醇为单体合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P)等更优良的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兼具PET的高性能和PBT的易加工性的新型聚酯材料。目前,世界范围内对聚酯的需求十分旺盛,生产及消费量逐年递增,使得对原料二元醇的需求量也

2、持续增长。黑龙江省辰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从2002年8月开始至2003年9月止对已基本完成1,3-丙二醇项目的工业试验,验证了清华大学的二步发酵法工艺技术。专家认为,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与化学合成法(环氧乙烷法、丙烯醛法)相比,具有利用可再生资源、设备装备简便、操作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大大降低成本等先进性。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推进我国的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这一领域的竞争能力,有利地促进我国发酵行业、合成纤维行业以及纺织业地发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1年6月30日作了关于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号为计高技200

3、11912号。拟建项目选址于黑龙江肇东市西面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生产能力2500t/a。受黑龙江省辰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调查及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提交主管部门及专家审查。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

4、境保护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2.2相关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2.3相关文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关于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3编制目的按照环评工作的要求,充分分析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组成、功能、规模等),详细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概况和环境质量现状,确认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本次环评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本着“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的指

5、导思想,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各环境要素的预测和评价,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4控制与保护目标 本评价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文化设施和水源地,鉴于项目区位于城市上风向,项目地处空旷碱地,周围2km以内无居民,南侧200m为肇东市金土地奶牛繁育治疗标准化研究中心,东侧800m顺达葵花养殖场,西侧600m为昌五奶牛高产示范区,因此确定本项目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为:控制营运期锅炉排放的烟尘与 SO2,保护厂区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控制营运期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呼兰河水质;控制施工及运营期的噪声声强,采取有

6、效措施,严防噪声污染。具体敏感目标见表1-4-1。表1-4-1敏 感 目 标序号名称方位距离保护理由1周围生态场界周围邻近在项目的施工期及营运期应注意对周围植被的保护2肇东市金土地奶牛繁育治疗标准化研究中心N200m营运期锅炉排放的烟尘与 SO2,保护厂区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3昌五奶牛高产示范区,W600m营运期锅炉排放的烟尘与 SO2,保护厂区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4顺达葵花养殖E800m营运期锅炉排放的烟尘与 SO2,保护厂区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5呼兰河N60km呼兰河为松花江一级支流,是本项目污水间接受纳水体1.5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7、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环发2000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的通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1.5.2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时段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5.3监测方法及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

8、方法(国家环保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特点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确定本次评价的内容为: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场址合理性分析等,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评价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方案,对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并开展公众参与的调查工作。评价重点: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1.7评价等级1.7.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93)中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级别的依据见表1-7-1。表1-7-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Pi

9、(m3/h)地形Pi2.51092.5 109 Pi2.5108Pi2.5108复杂地形一二三平原二三三表中复杂地形指山区、丘陵、沼泽、大中城市等地区。 Pi为等标排放量,Pi=Qi/Coi109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选用GB3095-96中二级标准中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本工程新建锅炉房排放的SO2等标排放量计算结果见表1-7-2。表1-7-2 SO2等标排放量结果污染物PSO2等标排放量m3/h3.52107根据Pi的计算结果,PSO22.5108,因此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7.2地表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

10、水环境(GJ/T2.393)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188m3/d地表水水质要求:类因此,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7.3声环境噪声源强较低,受影响的范围较小,受影响的人口较少,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1.8评价范围1.8.1环境空气以场址为中心,周围36km2(66km)范围内。1.8.2地表水环境肇兰新河至呼兰河入口段,总控制长度约为60km。1.8.3声环境厂界周围200m范围 。 2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2.1.1 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肇东市西部肇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距肇东市约11公里。工程

11、地理位置见图2-1-1。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归属绥化地区,地处东经1202012622,北纬45204620,南距省城哈尔滨60公里,北距大庆80公里,东与兰西县为邻,南与双城市相接,西于肇州县接壤,北与安达市、大庆市相连。面积3906km2,可耕地20.33万公顷。2.1.2 地形地貌肇东市位于松嫩平原,无天然山脉、丘陵,地形基本为松嫩平原东部的低平原。地势走向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海拔高度170米至230米。地貌单元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冲击低洼河漫滩区,分布于沿江一带,平均海拔120米左右,地势平坦,为冲击黑砂壤土。二是堆积阶

12、地区,分布于中东部及北部,平均海拔140160米,局部地段呈波状起伏,土壤为壤土和硝碱土。三是剥蚀堆积台地区,分布在市域西部,是全区的最高点,平均海拔200230米左右,土壤为黄壤土。四是市区,位于堆积阶地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在140米左右,南高北低,高差11.14米。2.1.3 气象气候该地区气候属于季风型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3.3,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38.8,年平均降水量443.5mm,年最大降水量659.6mm,最大积雪厚度200mm,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北西风,全年最大风速26 m/s,平均风速3.8m/s,平均冻土厚度为192cm。2.1.4 水 文

13、肇兰新河从肇东市区东流过。该河为人工渠,源于安达附近的青肯泡,流经肇东再经50km,在呼兰镇附近入呼兰河。肇兰新河断面面积70m3/s,最大流量50m3/s。肇兰新河是大庆石化总厂及肇东市的纳污水体。2.1.5 水文地质肇东市属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地层,厚度和岩石结构,性质变化较大。地下有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浅层潜水埋深23m,含水层厚度45m,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承压水分为第四纪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纪孔隙承压水两层,补给源以上游径流补给为主,与浅层水无水力联系。2.2 生态环境概况该区域按自然区划属半干旱草原区。该区正处在我国最大的内陆苏打盐碱土区的东部边缘,地表植被由于人类不断对自然进行利用

14、和改造,毁草种地,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逐步转化为人工、大农业生态系统,种植的品种有玉米、大豆、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气候干旱,土壤砂化严重,草甸植被退化,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该地区地表原生植被很少,草甸上生长的植物有羊草、车前子、碱蓬、剪刀股等,该区域无原始森林,林地为人工种植的防护林,主要是杨树,在居民点周围种植有榆树、柳树、松树等绿化树种。该区域野生动物在种类及数量上均较少,主要有田鼠、黄鼬、麻雀、布谷鸟、燕子等没有珍稀或濒危物种,本区无自然保护区。2.3 社会经济环境2.3.1 肇东市社会经济环境全市经济发展势头旺盛,曾2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到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3亿元、33.6亿元、1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22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财政收入实现1.8亿元,年均递增29.2%。在全省10强县91个考核指标中,肇东市进入前3名的有46项,其中工业总产值、乡企总产值、引进外资、外贸出口额、个体私营经济户数等18项指标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