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03916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中考诗词赏析观沧海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

2、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

3、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望岳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

4、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

6、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 词语解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 )2、 方好:(正显得美 )3、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5、 湖:(杭州西湖)二、文学常识作者是( )朝的( )3、 赏析理解1、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 )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2、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

7、丽 3、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5、 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1) (2) 6、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 )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钱塘湖春行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 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9、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黄鹤楼一、填空1.本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 ,本诗选自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5. ,此地空余黄鹤楼。6.晴川历历汉阳树, 7.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

10、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

11、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5分) 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