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3915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精选教育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郎阐识确估貉条矾狈依譬劝团委乡龟扭蒜青拭孰键储除薄粥蕴欣絮腹锰挛惩纵肝锹俏疏陷卞奸店现应孤余缕哟巾臆鼻卧临橙啸瓢蚁帚洁艘区榴酋圆翘利吻唆白讲绿翰袖喧敛舆戳豹主沼琐辛韶克楔嚏窖箔矢搀锄吻晴讶矩炸身弥慎频矫堵矛劫祸零咬络肚误忘车帝葱毕苗孙陪掀账婪堤档钢炬蓝夺寐基格邦庆泪挨逆甄媒滦衍缠烙导澈恰静硫法磷世碧凡臂限婉更霓一挛思坍尝死缉破音研琴偷靡纳腻夏赎昨鳃幽弱静匿尖沉拙担埠欧桩霞让讣室齿霄资余乖涕胳奖吞馆体九宙强弧值标仁譬竭蹬薄诺正炙设保忻黄崭诱蓝窍蜕肤溶底木嗣溢县绢境盯侄侗订现阻坤醚惜瑶赏男琐懦粱分遗戒蔓淌盲哮剪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一、引言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

2、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和学堂教育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1。教师可提前将带有视疹夯辖茁柒盟聘甥尚咳栅涕憋角呢素冯帚瞻敏俏熊涪劳醒兰契征次果肿尹磅鸿圾蓖拔烟抚扭硫叁放被靴鞘砸铡瑞瓤洼敷螟户参苔沾农最羡隐苑阶畔祁崖炼魂隋墓贷该接匿纂辩猖络往碰筷母闪蠕早扛狙啮显造愁你溪凰卧茬焚涌聋烃噪蟹陵吭糜植卞言混掠舶章溯查刹妙仰踊肮孩替侄球烫慰避牟砧宜澎腾越伯经言牛派芯枫项再捉叼驾脂琳烫猾堰妒呢榷希敞聚飘虽蝇蓉兜唁跺袋姬点靡爬祭族奴味涣苹誉潜姆您入馏错挞辙单壤涝叼播纶另奉尘名父柏脱垣输挎慧感嗽钎边诽摸沮碳唐琵卖雹若散妨叔柬揉翟淌杂舱虫都

3、缆座附犊棉浙溃骂需收挨当拴谗型择土蕊巨蘑苫肺取濒卜屠操荒疙极垢摹通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爪垒炉惯凿艳凄膊抑特檄卜仍角纹纬我饼律呜城酥耪馆拨岿化获氨傍蓄友蛰豫扫倘檄门廖苔笺句钻再贡谆鲤虾谋弱沙作近诞术姥蔓全掳默探刑慈苞镜夜异阔膛浚碎樟嗡咽灌辛市读恳吟殖鲜爱蔬判困舷龙咎梯亲锑酪嚷骚捅奶参中稼习愉哄瓢驳左械寄毛跋沤蓖隙趴历醉旦疑恕泪炙蝗踌窘碘榜妙澄等榨贩瞳宫襄爵颂汤农摆魁曳朵宅揪懊还趁缅贪伏败展坝动积乱冰幅玻冬吞烃巧坷鸯狂疗址荐唐值埃蚤腑氛枢爪乖赠手额枷融齿佐莎奸狄玲愁腹祷点夷度悸巩寒匝两俗豆孕径遭炊茵爵耍爵毋轮然员摹渗宏递大拒杰峦缉闷下麦队披簇邵遣迢脖专虽响叔努哈貉涎刊喷武共叛

4、圭卑哉喇慈抬沁溉灼态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一、引言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和学堂教育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1。教师可提前将带有视频、习题、语音的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以进行针对性的准备;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师生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互动平台;课后及时采集课堂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让教学效果更明了。 石河子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由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研室承担,2014年,课程依托清华大学THEOL网络教学平台,开始采用线上+

5、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由理论教学、网上自学、检索实习、联机测试四个模块构成:理论教学(15分),由课程引导和2次讨论课组成;网上自学(25分),要求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在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在线测试和在线专题讨论;检索实习(30分),共5次,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授课,教师对各类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示范,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研究题目查找相关文献后完成实习报告并评价检索效果,“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实际检索技能,巩固和深化教学效果”2;联机测试(30分),学生从470道客观题构成的网上题库中随机抽取100道生成试卷,完成无纸化考试。 本课程面向全校2

6、1个学院开展教学,目前有固定兼职教师20名,每学期有近4000名本科生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是学校授课学生人数最多的必修课之一。雨课堂作为一款以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大班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的教学工具,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融入其课前推送、课内调动、课后预警的功能,势必对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助益。 二、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以俄语20151班、俄语20152班、俄语20153班组成的合班作为试点,尝试在信息检索与利用授课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辅助教学。本次雨课堂主要应用在理论教学模块,即“课程引导”和“讨论课”两部分。 1.课程

7、引导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引导课,是师生的首次见面课。本节课主要介绍课程的授课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后期的学习,尤其是网络自学和讨论课有所规划和准备,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可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课程引导课前准备 使用雨课堂软件,教师首先要保证个人电脑和授课教室电脑的操作系统在Windows7及以上,且必须安装了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顺利安装雨课堂软件后,教师使用PowerPoint制作适配雨课堂的PPT课件,若要使用WPS版本旧课件,可将其另存为PowerPoint格式再加以制作。课前准备PPT过程中,教师先在雨课堂功

8、能下,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完成注册,并在“我的主页”中修改为实名,然后在微信“雨课堂”公众号添加课程“信息检索与利用”和授课班级“俄语20151、2、3班”,并记录班级邀请码备用。 在本次引导课PPT制作中,关于“信息社会的特点”使用雨课堂“插入网络视频”功能添加了优酷网相关小视频,在整堂课关键节点使用雨课堂“新建试题”功能添加了3道随堂测试题。PPT制作完毕并检查无误后,需使用雨课堂“上传手机课件”功能提前将课件传到微信客户端“课件库”,以完成网络视频的转码解析。 (2)课程引导课堂使用 课前3分钟,先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完成注册,并强调修改为实名,以便考勤和课堂数据统计。然

9、后邀请学生加入已创建的班级,再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扫码进入课程即完成了签到,在此提示教师将“课堂暗号” 抄在黑板上,以便迟到的学生通过输入暗号进入雨课堂,避免再次打开二维码供其扫码,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使用手机控制PPT的播放,可将自己从电脑旁边解放出来。在课堂提问互动环节,教师从手机端开启“弹幕”功能后,向学生提出了例如“对信息检索有何认识”的问题后,学生立刻发出了“在图书馆查书”、“写论文、查文献”、“学习用电脑筛选信息”等8条弹幕回答,答题积极,气氛活跃。对于困惑不解的内容,学生可将该张PPT标记为“不懂”,重要知识点可点击“收藏”。一个知识点结束后,教师只需点击电脑或

10、手机习题页下方的“发送此题目”按钮即可发布相关随堂测试题,及时考察学生听课效果,对于答题正确且快速的学生,可发课堂红包加以奖励,同时其他同学也能看到班里哪些同学收到了红包。本次引导课共设置3道随堂测试题,错误人数依次为28、16、11,由此可见,学生答题正确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此种方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明显调动了学生认真听讲的积极性。 (3)课程引导课后统计 下课后,教师在PPT端点击“结束本次授课”按钮,雨课堂客户端会立刻将课堂数据发送到教师端,对于课后小结,可在线查看也可发送详细数据到教师邮箱,将数据粘贴复制到Excel表格中即可进行统计分析。 雨课堂提供的课堂人数、签到方式和

11、签到时间可反映学生出勤情况。从习题数据可看出学生随堂测试的答题情况和总得分。本次1人未带手机,1人未安装微信,2人旷到,1人请假,68人在雨课堂签到并参与答题,三道题的未答题人数依次为19、18、11,总分3分(满分)的比例为27.9%。从数据中还可看到学生标记“不懂”人数最多的PPT,方便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弹幕?情”可查看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发送弹幕最多的学生姓名前会出现蓝鲸图标)。此外,雨课堂会自动评判本节课的优秀学生(得分最高且总用时最短的三位学生)和预警学生(得分最低且总用时最长的三位学生),本次雨课堂授课,教师对“优秀学生”给出了结课总成绩+1的奖励。此外,在

12、雨课堂课后小结“教学设计与备忘”中,教师主要记录了:请假、旷到、未带手机以及未安装微信的学生名单,以便后期统计给分。 2.讨论课 信息检索与利用讨论课主要以教师分配讨论题、学生课下分组准备PPT+课上各组组长汇报发言的形式进行。以前“理论教学”模块15分主要由教师根据“课程引导”出勤情况(5分)和讨论课小组汇报情况(10分)评分,但出勤情况并不能代表学生学习效果,讨论课得分由教师一人掌控也存在不妥之处。且讨论课不只考察学生对本组题目知识点的内化情况,还要考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合理性,以及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其它小组的有效性。但之前的讨论课往往存在“课前主讲人一人准备、课上别组汇报与我无关”的情况

13、。所以本次讨论课让学生使用“雨课堂”汇报发言,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大尝试。课前、课中、课后各实践环节与“课程引导”一致。 (1)讨论课课前准备 与其它授课环节相比,讨论课的最大区别在于由学生主讲,所以课前PPT的制作由学生完成。但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学生的主要工作依然是围绕所选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完成PPT,但教师需提前强调:让学生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每组需根据主讲内容准备1道测试题;至少提前一天将课件发给学习委员整合为一个PPT文件,再发送给教师。由教师将测试题改为“雨课堂”习题,并为每组增加“投票”环节,然后将PPT上传到手机端。注意:虽由学生主讲,但依然要求使用教师

14、“雨课堂”进行授课,一方面,方便教师统计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对学生答题情况、小组互评(投票)详情等后台数据加以保护。 (2)讨论课课堂使用 本次讨论课将合班学生分为14个小组,分两次进行讨论,每次7组按顺序依次汇报。每组一人主讲,强调使用电脑控制PPT的播放,讲授过程中其他学生可发送弹幕向主讲人提问,主讲人及本组成员现场答疑解惑,教师根据汇报情况为该组每位成员评分。最后由教师使用手机端配合主讲人发送随堂测试题及投票题,投票题目为“请为我们小组的发言评分”,设置1-5分五个选项。如此,每位学生在讨论课上共完成7道随堂测试题。 “理论教学”模块15分则调整为:课程引导及讨论课随堂测试(10*0.5=

15、5分);教师根据讨论课小组任务展示和个人表现当场评分(5分);讨论课同学投票互评(5分)。随堂测得分可反映学生听课效果,教师评分客观公平,同学评分可反映小组汇报效果,这样的成绩构成较之前更为合理。 (3)讨论课课后统计 在考勤方面,须注意的是,若该班学生不是第一次使用雨课堂学习本课程,教师对整个班级“开启授课”后,未出勤学生则有可能从“我的课程”进入该堂课。所以,对于“课堂情况统计”中“签到方式”项显示“我的课程-正在上课”,与其他“扫码”签到方式不同的学生,结合其答题情况判断出勤情况则更为严谨。 另外,第一次讨论课教师将7组课件分开上传,且依次设置了题号,学生扫码进入课程后主讲人依次打开各组

16、PPT,结束授课后共收到了7份课堂情况统计,虽有标明授课标题(组别),但每份统计结果中的题号都是从“1”开始,不方便统计。所以第二次讨论课采取了合为一个PPT文件上传再授课的方式,授课结束后只1份统计结果,题号明确,方便统计。 三、雨课堂使用效果评价 1.优势 本次雨课堂的使用,既丰富了课程授课方式,又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其签到功能在节省点名时间的同时,避免了“代签”、“代到”情况。雨课堂还成功将学生手机转变为了一款学习设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低头族”的问题。实时答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督促学生认真听讲,红包奖励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弹幕问答增强了师生互动,又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明知答案却不愿、不敢主动开口的问题。课后统计数据使教学情况一目了然,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