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3845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篇一:鹿山街道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小结鹿山街道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小结为切实做好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我街道根据流动党员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较好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建立健全社区流动党员组织网络。去年以来,按照“党员流动不流失”的要求,对全街道社区流动党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册,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将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社区党总支实行跟踪报告制度,每月收集一次、每季度上报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及时掌

2、握相关信息。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学习、座谈会、墙报、电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式,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人”的观念,增强社区意识,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让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针对不同层面党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四是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

3、难。社区党组织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深化党内帮扶工作,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个困难党员心中。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五是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发挥党员作用。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党员积分卡、“党员志愿者服务”、“我为社区出把力”等服务平台,通过发挥广大流动党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党组织活力。20XX年9月28日篇二: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总结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总结(20

4、XX年8月2日)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XX14号)和关于做好接收流动党员关系有关统计工作的通知,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与服务,整体工作有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要点汇报如下:一、强化管理,构筑组织机构一是建立管理体系。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流动党员流动而不散乱的管理体系,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流动党员中既有下岗失业,也有失业后到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中再就业的党员,还有企业内“两新”组织中暂未具备条件单独组建党支部的零散党员

5、。流动党员结构的多元化,对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在把握其中流动党员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选出工作有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对流动党员进行直接管理。通过这种“划整为零”的方法,使流动党员管理有了最基层的组织,结构更趋科学,管理起来更加简便。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定期或每月召开流动党员党委会,研究分析党员各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每年初拟好流动党员党委及各党支部全年的组织生活内容的计划安排,每月的组织生活分两次进行。除了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会议外,各党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这一精心组织、灵活安排的做法深受党

6、员的欢迎。二、调查摸底,建立管理台帐一是创新排查方法。主要通过“三访三查三找”,即:访流动党员家庭、访流动党员亲朋、访流动党员知情人;拉网排查、户籍民警协查、档案资料核查;原党组织找、流动党员相互找、利用媒体找。做到了“五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外出时间、新住址、联系方式、所从事的工作。二是建立专门台帐。结合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基层党组织普遍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一季度一调查,半年一更新。三是实行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建立了定期登门走访制度。通过流动党员家属、朋友、同学等关系及时掌握其动态信息,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子女上学等突出困难,以便有针对性的帮扶

7、。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备案制度。凡是要外出的党员,都要填写党员流动申请表,说明外出的事由、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经所在支部同意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要求流动党员主动将在外面流动的情况与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三是建立“三查一报”制度。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普查,重点查流动党员是否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是否转接了组织关系,是否交纳了党费,是否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联系等,要求检查结果及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党员联系人会议,及时掌握、通报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研究管理服务办法,落实

8、管理服务措施;区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党支部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四、改进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在建立流动党员台帐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主要采取“五个一”的管理模式,即“一人一证”,党支部对每个外出党员统一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待他们回乡时检查其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一站一岗”,在镇、村(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对外出流动党员设立了“我为家乡添光彩”示范岗;“一季一访”,党支部每季度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一次,跟踪了解流动党员和家庭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一节一问”,每逢“七一”等重大节

9、日,党支部向每名党员发信息、打电话,鼓励他们更好地创业,创好业支持家乡建设;“一年一评”,党支部根据流动党员实际情况,年终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在合法经营、创业致富等方面进行评议,并对流动党员评议结果进行格次认定。五、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形式一是强化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基层党组织通过行前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和返乡查验活动证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二是集中教育。基层党组织每年春节期间举办外出党员座谈会,听取回乡党员的学习和工作的情况汇报,教育他们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积极鼓励外出经商的党员把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带回家乡,领办企业

10、,参与家乡建设。同时,要求外出党员及时向所在支部提供市场信息。三是利用网络,开展流动党员跟踪教育。区委借助现代网络信息的技术支持,将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或重要事件刊登在网上,为流动党员建立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良好平台。篇三:湘乡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搭建创先争优舞台 施展流动党员才华湘乡市四措并举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破解流动党员组织运作难、管理到位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湘乡市针对全市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范围广、流动时间长等实际情况,创新各项活动载体,使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流而有位、流而有家、流而有为,确保创先争优不掉队,争当先锋有舞台。一、主要做法

11、一是加强管理服务,确保“流而有序”。湘乡市目前有外出流动党员2128人,各党支部对他们实行“一薄”(流动党员登记簿)、“一库”(流动党员信息库)、“一证”(流动党员证)管理,外出流动党员全部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各级党委(组)都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每个支部明确支部书记为流动党员联络员,在市委组织工作网和乡镇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党建动态”专栏,及时反映当前的党建工作动态和各类党建信息。乡镇党委和村支部书记采用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群内讨论和个别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近况,为“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搭建平台。在党员流出时,坚持为流动党员开具党员介绍信,让其到流入地

12、参加组织活动,村支部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沟通,不断完善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有效掌握流动党员活动情况,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序。二是强化培训引导,确保“流而有位”。根据流动党员的流动规律和职业特点,充分利用春节和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为流动党员“加餐”,通过业余党校和远程教育等培训平台,采取“课堂式”、“远程式”、“送学式”、“轮训式”等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流动党员开展送变电、高压架线、养殖、种植、建筑、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让每个流动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他们出去后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和需要,确保流动党员“出去能务工,回乡能创业”。今年七一前夕,市委组织部领导和乡镇村党

13、组织负责人分别到新疆、广东、海南等地的流动党支部,为流动党员派送党建学习资料,了解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的动态和成果,听取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意见建议120余条。同时,党支部经常走访慰问流动党员的家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主动帮助解决流动党员家庭劳动力短缺、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难题,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给予适当救助。通过为流动党员创造坚实的后方保障,解决他们外出创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位。三是完善组织设置,确保“流而有家”。按照“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该市对流动党员较集中的海南、新疆、衡阳、郴州张家界、韶关等地的

14、流动党员,乡镇办和村派出党建指导员指导其建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通过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并且明确了工作职责。同时,在全市大力推行“来去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节时有人慰,学时有人引,平时有人管”的“五有”制度,及时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四是创新活动载体,确保“流而有为”。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四比一树”(比技能、比知识、比致富、比贡献,树流动党员新形象)和 “五个一”活动(带一条信息、提一条建议、引一个项目、献一片爱心、带一批劳动力)活动,激发流动党员带头学习技能知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使他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多种形式创新载体,为流动党员在参与创先争优

15、活动中搭建平台,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为。二、主要成效一是加强了党员管理。党支部能够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雁行千里不掉队,风筝高飞一线牵”,流动党员与组织的联系日益紧密而融洽。使外出党员能够。二是推动了地方发展。许多流动党员致富不忘家乡,积极支持村上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如棋梓镇余庄村流动党员成志伟捐资8万元修建水泥公路,为了做大做强棋梓镇高压线架设业务,他与广东的流动党支部取得联系,与其他湘乡在广东的党员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仅今年上半年,他的高压线架设队就实现业务收入3800多万元,为当地上交税金300多万元,安排就业50多人;金薮乡永乐村党员郑小兵致富不忘家乡人,先后安排当地30多人外出就业。目前全市共有2100多名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带动本地群众外出务工经商1万多人,年创收达1亿多元,流动党员支持家乡建设,共捐资1000余万元,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牢记党员使命带领群众致富记金薮乡流动党员典型郑小兵郑小兵,男,74年3月出生,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兽医师,中共湘乡市工商联金薮分会书记,湘乡市海联会副秘书长,民生人寿保险公司湘乡服务部副总经理。郑小兵从98年开始,就开始在外打拼,直到20XX年底回乡创业。在他十年的外出生涯中,时间干得最长的就是在深圳的一家电子厂。在那个人才济济的企业里,凭着聪敏和勤奋,他由最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