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3133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四章-超声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探头及试块4.1 相控阵检测的设备4.1.1 相控阵检测设备概述1、设备的作用相控阵检测设备时超声波相控阵检测的主体设备,它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相控阵探头晶片的激发接受延迟产生超声波,同时将探头送回的电信号进行放大,通过一定图像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得到被检测工件内部有无缺陷及缺陷位置和大小等信息。2、相控阵检测设备系统结构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主要包括超声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目前国内外大型超声检测设备的系统设设计方案主要有三种:发射与接收分离系统;发射与接收集成且发射与接收板集成和发射与接收集成但是发射与接收板级分离。它们的优缺点如下所示。数字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硬件层系统支持层

2、人机接口:显示器、键盘系统电源网络连接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总线机械控制层:扫查架超声信号处理层模拟信号处理层发射与接收层超声发射超声接收前置放大与阻抗转换弱信号处理层程控放大滤波检波数字信号处理层A/D转换单通道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系统的数据融合平台相位控制层同步时钟信号同步触发信号软件层系统支持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连接数据库超声信号处理软件系统控制软件人机接口探伤控制:探伤参数输入实时显示:A扫、B扫存储探伤工艺与报表硬件控制发射控制脉宽控制发射延迟控制探头控制:探头识别、标定底层驱动:总线控制接收控制TGC(程控增益控制)频带选择检波控制信号处理软件底层信号处理单通道数据处理数字滤波数字变迹其他预处

3、理板级数据融合处理相关处理数据压缩其他板级处理上层信号处理发射声束控制接收数字声束合成自适应聚焦动态聚焦图像处理B扫成像三维图像重建缺陷识别检测跟踪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道数多,而且通道之间一致性要求很高,为了较高的综合指标,采用发射与接收集成但是发射与接收板级分离的方案。板卡之间通过总线相连。优点缺点发射与接收分离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便于设计与维护便于扩展工作范围大系统集成度低可靠性差同步性差发射与接收集成系统板级分离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便于设计与维护便于扩展集成度高同步性好工作范围较小板级集成集成度最高可靠性高同步性好便于扩展工作范围较小抗干扰能力较差不便于设计

4、与维护总线的带宽对于系统的性能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也是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目前仪器系统中采用的总线主要有PXI总线和VXI总线。表4-1 PXI总线与VXI总线对比PXIVXI总线宽度32/64b32b数据交换能力132/328Mb/s40/80Mb/s集成度高高接口开发方便方便价格低高 4.1.2 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硬件系统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的硬件系统,其内容包括相控阵超声发射和接收电路、前置放大与阻抗转换、程控放大、滤波与检波、A/D转换、同步与相位延迟控制、程控与逻辑控制等硬件。图4-1 数字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硬件系统4.1.2.1 数字相控阵超声发射电路(1)发射电路有较高的发射

5、效率。原因是相控阵超声系统的通道数比较多,系统的发射功率和散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当探头的激励脉冲宽度为探头中心频率对应周期的一半时,发射电路的发射效率较高。由于检测不同的工件需要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为保证系统较高的发射效率,在设计相控阵超声发射电路时,需要所设计的发射电路能够调节激励脉宽。(2)由于相控很超声检测对通道之间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发射电路通道间一致性好,易于模块化,便于系统的调试与维护。(3)可以用聚焦扫描成像,可以实时成像。系统的重复频率是决定系统的诚心想最高速度的因素之一,因此发射电路的最高重复频率也是衡量发射电路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充分利用相控阵高效

6、的电子扫描特点,要求相控阵发射电路具有较高的重复频率,以提高成像检测的速度。(4)具有发射时间控制和激励脉宽的全数字化控制。4.1.2.2 数字相控阵超声接收电路(1)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要求输入阻抗与阵列换能器的输出阻抗相匹配。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大于压电晶片的输出阻抗,前置放大器获得的输入信号电压就基本上等于超声换能器压电芯片的空载输出信号电压,信号电压的损失很小。另一方面,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要小,即在敖征输出信号电压不降低的条件下,能输出较大的信号电流,后级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低输入阻抗的设计,这话总设计有利于抑制噪声,提高系统的信噪比。(2)主放大器主放大器在前置放大器后面。主放大器的功

7、能是将超声回波信号放大到适用于后面A/D转换芯片的输入模拟电压范围。主放大器大都采用增益由计算机控制的程控放大器。程控放大器接在前置放大器之后,为使超声波检测仪器具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接受到微弱的超声回波信号,一般超声接收通道的总增益设计为120dB,又为了让信号幅值较高的超声信号也能进入接收通道并数字化,主放大器还应有-40dB的负放大(就是缩小信号幅值)功能。(3)滤波器滤波器在接收通道的作用是滤去超声信号频率带宽以外的信号,以提高超声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数字仪器的特点就是信号处理(包括滤波、去除噪声以及检波等)都在模拟信号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数字滤波由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实现更窄

8、的带通滤波。接收信号的检波处理也是有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可以实现正半波、负半波和全波检波。(4)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是接收通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超声回波的模拟信号经放大和初步滤波后转换成数字信号,随后进行信号存储、进一步信号处理、信号成像、信号及图像显示等操作。一般A/D转换器的输入阻抗不高,以抑制噪声,所以事先采用运算放大器结成阻抗变换电路,用正端输入,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出为有源输出,阻抗低。一般接收信号中的噪声都是在接收通道的模拟信号途径中混入的,A/D转换电路部分尤其容易混入噪声。在进行A/D转换电路设计时可采用一些措施减少噪声的混入,如可在电源部分采用电感去耦等就是减少噪声混

9、入的措施之一。(5)缓冲存储器一般数字超声成像检测系统的缓冲存储器采用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其作用是暂时存储经过A/D转换后的数字化超声接收信号,以被进行下一步信号处理或直接被送入计算机内存进行进一步处理。(6)数字信号传输逻辑控制数字信号传输的逻辑控制包括A/D转换,将数字信号送往缓冲存储器,或送往信号处理器等都要经过一定的逻辑过程才能完成,控制这个过程的是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4.1.3 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的同步与相位控制4.1.3.1 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的同步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时,通过控制超声阵列换能器各个阵元的发射

10、/接收相位,实现对检测声束的片准、聚焦控制。系统的同步是实现系统各阵元相位控制的基准,只有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同步,才能实现系统的精确相位控制。系统同步方案主要有局部同步和全局同步方案,其优缺点如表4- 2所示。表4-2局部同步与全局同步优缺点对比优点缺点局部同步电路较简单同步时钟频率可以较高受时钟源的影响同步精度低时钟误差累计、扩散全局同步同步精度高同步可靠性高时钟误差不累计、不扩散电路较复杂同步时钟存在引线等误差,影响同步精度局部同步方案的系统同步信号只有同步触发信号,没有同步时钟信号,不同板卡内部有各自独立的时钟。这种方案时钟间的误差会累计并扩散,因此不适合同步要求较高的系统。全局同步方案

11、中系统同步信号包括同步触发信号和同步时钟信号,不同板卡使用相同的时钟。全局只有一个时钟信号,不存在误差的累计与扩散,因此同步精度较高。由于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要求严格相位控制,系统的同步性要求高,而且工业检测尤其是在线检测时,系统需要长时间运行,时钟误差的积累可能导致相位控制的失败,因此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适用于采用全局同步方案。4.1.3.2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的相位控制(1)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时间延迟控制精度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的时间延迟控制精度对系统检测分辨率有重要影响,是衡量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是因为由于相位控制是通过时间延迟实现的,时间延迟控制精度决定了系统的相位控制精度。

12、1)时间延迟精度与系统对比度分辨率关系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系统的声束延迟控制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存在截断误差。D.K.Peterson等人的研究表明,系统的时间延迟控制误差将会产生相位控制误差,而相位误差将导致声束产生误差旁瓣,从而影响系统的对比度分辨率。根据他们的研究,当1时,该误差旁瓣与声束主瓣幅值之比可以用式(4-1)描述S(6N)1/2(式4-1)式中N-实际检测时超声阵列换能器的阵元数目; -中心频率所对应一个周期与延迟控制精度之比。图4-2是超声阵列换能器阵元数8、16、32、64、128时,由于相位控制误差产生的误差旁瓣与相位控制精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位控制精度相同

13、的情况下,随着N增加,误差旁瓣逐渐减小;在N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相位控制精度的提高,误差旁瓣逐渐降低。因此在实际系统设计中,必须保证系统的时间延迟控制误差产生的误差旁瓣低于系统要求的对比度分辨率。图4-2相位控制精度与误差旁瓣的关系2)时间延迟精度与系统空间分辨率关系系统时间延迟控制精度还与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密切相关,因为时间延迟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声束的偏转和聚焦控制。时间延迟精度与系统焦点控制精度关系系统的时间延迟控制精度会影响系统焦点的控制,包括焦点在纵向的控制分辨率和系统的最大焦距。焦点在纵向的控制分辨率是指系统所能聚焦的最远距离,如图4-3所示。系统的最大焦距是指系统所能聚焦的最远距离,如图

14、4-4所示。在有效聚焦区域内,由于系统时间延迟控制精度限制,有可能在焦点之间会出现焦点盲区,从而影响该区域的检测效果,影响了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最大焦距则限制了系统最大聚焦检测能力,从而影响系统的检测范围,它也是衡量检测系统的指标之一。图4-3焦点在声束方向控制分辨率示意图4-4声束控制原理根据相关研究,声束在图4-4所示的P点聚焦时,以探头中心为参考点,当实际使用的阵元数N为奇数时,各阵元相对参考点的延迟时间n=Fc1-1+ndF2-2ndFsin(式4-2)式中,c-声速; F-焦距;-偏转角度; d-探头阵元间距; n-第n个阵元,n=0,,1,N-12当阵元数为偶数时,式(4-2)中的n

15、应该为(n+0.5)如果不考虑声束偏转的影响,式(4-2)可以简化成n=Fc1-1+ndF2(式4-3)考虑到实际系统中通常选取探头中心作为参考点,聚焦于最远处(最大聚焦处)时,要求离探头中心最远的阵元相对于探头中心的时间差等于时间延迟控制精度。因此当N为奇数时,可以推导出时间延迟控制精度与最大焦距的关系为=Fmaxc1-1+(N-1)d2Fmax)2(式4-4)图4-5是根据式4-4计算得到的,在钢种声速c=5920m/s,N=15,d=1.0mm时,最大焦距与最低时间延迟控制精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最大焦距为400mm时,系统时间延迟控制误差不大于10ns。图4-5最大焦距与系统延迟控制精度的关系若选取探头中心作为参考点,当离探头中心最远的阵元相对于探头中心的时间差在数值上等于时间延迟控制精度,可以求得系统时间延迟控制精度与焦点纵向分辨率的关系。对式4-3两边分辨对时间和焦距F微分,得=1c1-1+(ndF)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