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考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565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补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补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补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补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考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作业第一部分:浅谈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与应对策略 写作提纲:1、我国经济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出现了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且出现了资产泡沫等情况,另外经济逐渐出现下滑;2、针对目前状况,需要政府花大力气调结构,主要通过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必要时通过政府手段干预,对产能过剩、污染较大的应该做出“手术式”的切割;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很有必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全力做好分配制度的改革。正文部分: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了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

2、应该看到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不足,部分产能过剩,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且出现了资产泡沫等情况。为了GDP,不惜牺牲“蓝天白云”“青山绿水”。2008年为了保经济增长,国家进行了强有力的投资。一方面固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面因为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出现了资产泡沫以及产能过剩情况,消费动力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指引下,GDP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高速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

3、济发展的奇迹,基本完成了“资本积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5%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 1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 但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因上分析,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尤其是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其次,内部体制出现障碍。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到现在,依靠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的旧有模式。旧模式中的

4、三个要素或称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把中国带到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种模式潜力已基本耗尽。中国人口老龄化非常迅速,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很快将迎来“刘易斯拐点”。经济增速放缓,现有发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达到了高峰。此外,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生态形式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使得一直支撑经济增长的体制内部出现了制度性疲劳和障碍。第三,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根据国际发展的经验,新兴市场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转变轨迹,就像掉入陷阱一样,最终出现经济停滞。一、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

5、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

6、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 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

7、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6.9 %,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

8、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安全生产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

9、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 (一) 转型升级促发展 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的旧模式已到临界点,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开启“发展升级版”和“奇迹第二

10、季”是新一届政府的紧迫任务。 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要打造“中国升级版”必须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改变一些政府官员唯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次,要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出路。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已不能继续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扩大内需

11、就成为当前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推动型经济转换。要努力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额的居民储蓄,许多行业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促进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内需的一大源

12、泉。经济学家迟福林指出:城镇化是支撑消费释放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必然会带动人力资本、土地资源资本化等诸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还能有效促进消费,并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城镇化发展蕴涵的内需潜力十分巨大。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如果我国的城镇化率能达到60%,这将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 第三,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升级版的主攻方向。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

13、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在竞争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小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2012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46%,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平均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减轻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拓展服务

14、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资、引智,加快提升服务产业竞争力。扩大开放合作,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对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二) 社会和谐求稳定 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稳中求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积累了许多难题和矛盾。迫切需要认真解决,以利再进。具体讲,和谐发展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缩小贫富差距。要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要逐步调整收入分

15、配体系,加大再分配调节。要大幅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由“哑铃型”向“橄榄型”转变。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全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 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发展、连着公平、连着和谐。及时解决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可以防止未来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患。要摆脱对GDP的崇拜,把经济发展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把经济增长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要积极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要坚持广覆

16、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改善市场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和平等享受的权利。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坚持不懈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反腐倡廉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注重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南北差距和城乡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