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考方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2509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高考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民间高考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民间高考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民间高考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民间高考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高考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高考方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高考方案篇一: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升级版发布 核心让一个学生获多张录取通知书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升级版发布 核心让一个学生获多张录取通知书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实行招考分离20XX年7月7日的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据悉,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于20XX年发布首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并于20XX年规划纲要问计于民时再次发布方案升级版;如今在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酝酿的关键期,提出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考试:恢复全国统一命题,高考分学能指考两种考试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的高考制度改革建议包括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两个方面。在高校入学考

2、试制度方面,研究院提议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认为大规模考试应当遵循简单易行、科学和高效的原则,具有国际化视野;此举也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基本措施;在将来出现多个竞争性的专业考试机构之后,可由高校自主选择参加某一机构命题的考试。同时,研究院建议由国家统一高考的方式和内容,提出国家统一高考可分为基本学习能力测试(考试1)和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两种。考试1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按照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考察学生概括、推理、判断、探究等基础性能力。内容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外语。考试2是高校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提出的加试科目,一般不多于2门。目前可在高中的语文、数学、外语、

3、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选择。伴随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实践,考试科目可更加丰富,形成可供高校和学生选择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以突显学生的专长和满足高校选拔学生的需要。在条件成熟后,此两种考试可一年举办数次,成绩有效期三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对于目前一些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的改革思路,21世纪教育研究院认为,按照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高中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阶段,不是大学预科,不是高考补习班;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宜与选拔性的高考评价相混淆,采用等级制评价,由全省统一实施,作为学生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依据,作为高职院校入学的学业成

4、绩依据,作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评价的参考。21世纪教育研究院赞同英语等科目实行一年多次考试,认为英语实行机考和社会化考试的条件最为成熟,可实行一年2次考试,保留成绩2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目前需要制定统一的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标准,整合各不衔接的多种考试标准。不同高校和学科可根据需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招录:形成双向多选的自主录取模式,取消录取批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建议中指出,教育规划纲要已经确立高考制度改革实行招考分离的原则。只有实现招考分离,才能从根本上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增加人才评价的多样性,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具体构想包括:实行招考分离,省级招办转变职能,

5、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在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成为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构,保障高考安全和考试公平等。高校实行多元和综合评价,不同类型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采用的考试类型、成绩门槛和其它评价要求,形成多样化的录取标准,不再单纯以总分决定录取。政府进行宏观指导,逐步形成以下主要考试评价类型:(1)高职专科院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职业适应性面试;(2)地方本科院校: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3)高水平大学: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指定科

6、目考试(考试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高校自主面试。现行的推荐保送、特长生、加分录取、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等都可纳入高校多元综合评价模式,由高校自主确定使用。配合自主招生改革,高校须改革招生机制和程序,建设具有公信力的招生录取制度。包括成立有社会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的招生委员会,公开考生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对每位录取的学生出具录取报告等。此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建议:通过建立高校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实行考生与高校之间直接、双向、多次选择的录取模式。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份录取通知再进行确认,高校根据生源充足状况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录取。取消高校录取批次。借鉴部分省市做法,首先合并本

7、科录取第二、第三批次;随着网络录取平台的扩大,完全取消统一录取批次,促进不同特色和定位的高校公平竞争。实施:明确不同主体改革责任,渐进式改革策略21世纪教育研究院指出,高考制度改革的实施需明确不同主体的改革责任,其中,高校是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主体;改革宜采取放开两头、吸引中间、逐步过渡的策略,从目前的985大学和民办本科高校开始,逐步吸引其他学校参加。作为配套措施,需从快制定教育考试法;建立弱势学生补偿计划,包括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引导和激励研究型大学的行为改善,明确规定公立大学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高水平大学公布每年录取新生的城乡、地域、阶层、性别、民族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引入竞

8、争机制,促进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熊丙奇:我们高考制度设计的核心是让一个学生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记者:这几年香港一些大学在大陆的招生,包括洋大学在中国的招生已经突破了即有的高考的方式,都是统一高考的基础再加上综合的测评,这些洋大学在目前传统高考上的突破对现在高考改革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有多大的影响?熊丙奇(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香港地区内地的自主招生,应该说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触动性比较小。还有上海纽约大学他们可能采取了新的模式,但最后都出了问题,对我们内地的影响非常有限,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内地的学生不可能通过拿到港校或者内地的通知书同时选择!我们改革的核心说到底,是让一个学生可以

9、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这就是我们改革的灵魂。如果一个学生不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我们改革没有任何价值!改革有没有实质进展不在于考试怎么考,不在于学校怎么招,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通知书,能够自由的选择大学。因此我们的制度里设计的核心就是这个地方。为什么我们洋大学在内地没有起到作用就是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我们没有限制香港大学和内地学校同时可以竞争。而让一个学生拿到一张通知书是国家高考的前提,我们要打破这种前提。计划体制下面是计划管理,要按照我们通俗的说法是一个学生档案同时投给多个大学,让大学平等的录取。当大学被选择之后,中国很多的问题就改变了!包括宽进严出,严进宽出。包括我们加分腐

10、败也好,大学里腐败都跟我们受教育者没有选择权有关系!所以我们现在所推行的所有制度全是为自主招生,真正自主招生是一个学生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我们的改革目的也有检验标准,这是我的看法,可能各位还有不同的看法。记者:香港的大学和洋大学这些年对咱们学校的尖子生究竟有没有带来影响,从高中校长角度来讲,这些学校突破高考招生的方式,到底有没有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给他们在高中三年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熊永昌(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美国为例高端的学校为多,以前是中国高考考不上了去美国去,一般社区学院比较多,跟美国一比,咱们成绩还不错。在中国的成绩一塌糊涂,到美国一去,成绩马上就上去了。但是我们没有听说在中

11、国成绩很好,在美国读不动的。我们基础教育的难度比美国大,以数学为例,我们参加SAT的考试差不多高一的孩子的水平就搞定的了,我们孩子到港大去,看这个数学这还用学吗?我们早就学完了。这适当的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我们的学生去参加美国的SAT申请美国大学,又参加国内高考的,这样的学生是高精尖的孩子,两边都能兼顾,美国大学先出来实现了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同时也参加中国的高考,美国的录取如果大学他满意了他就去了,他参加中国的高考他也不去。还有一类,他参加中国高考,没有参加美国的SAT高考,就参加了中国高考,但是他可以申请香港学校,有两所是报志愿的,其中有两所是不报志愿的,包括台湾大学也是这样,日本的大学、

12、韩国的、法国的都是这样,比如法国的,你一本线上40分就可以到我们学校来,没有问题。而且法国政府还给你一定资助,它适度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特别是高中学生出国的优势更大,如果美国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学生的选择性会更大,就会逼着我们国内一流大学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如果他们不改革,真的是留不住一类的孩子,你在世界排名多少,哥伦比亚、哈佛、杜克在我们学校都申请一个,从学习管理上比咱们有优势,而且现在从北京的家庭来讲,这点留学的费用一般都能够承受!第二,对中学的教育是有影响的。美国招生,它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批判力。这块我们实际上国内的教育在中学的教育里是不足的,批判性思维,我们的教育里面课程里

13、面这块不足,我们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里不足的,我们搞研究性学习,我们会很用心去做,因为给孩子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中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高校也是招生录取的制度来走的话,对中学的教育也是促进。篇二: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民间建议方案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民间建议方案注:为随迁子女争取教育公平家长志愿者们在20XX年底提出“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的随迁子女高考问题的解决思路,并于20XX年1月撰写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布在我要高考网网站上,向社会进行公示。9个月以来,综合各方建议,几易其稿,逐步完善,并每月向相关教育部门提交,希望能为尽快解决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贡献出一份力量。请

14、各界人士多提宝贵意见,无论支持还是批评,我们都将认真聆听、虚心接受!建议可跟贴,也可发送邮件至news。感谢您的参与!一、现行依附于户籍的高招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有2亿2千多万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例如北京的非户籍常住居民万,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上海这一比重略高于北京2,深圳则达到了77%3。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他们的事业、家庭、不动产、交际圈均已扎根于输入地,绝大部分城市新移民不会再返回原籍。然而新移民作为输入地的纳税人,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承担市民义务的同时,却无法享受与输入地市民相同的权利,其中一个日益凸显的矛盾便是新移民子女的

15、受教育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高招制度,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全国教材和高考试卷不统一,这迫使大量城市新移民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户籍地读书,大量孩子即使随父母在居住地城市读到初中最终也要回到户籍地读高中和参加高考,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一,带来数千万的留守儿童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据我们对各行业各阶层抽样得来的100个非京籍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把孩子留在户籍地上学的主要原因,6%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和上学经济负担重,5%是因为工作不稳定或者将来打算回老家发展,5%原因复杂或者说不清,4%留在老家更方便照顾,80%是因为户籍教育体制问题,这包括不能正常升入高中、不能参加高考、以及由于户籍

16、歧视产生的小学入学难、赞助费等问题。根据20XX年全国妇联的调研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这些孩子普遍缺失正常家庭生活,缺少家庭教育,缺少安全保护,根据一些部门的调查,57%以上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参见全国妇联20XX年3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表达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但这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打破户籍壁垒,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和上学,父母在身边比任何部门和组织的关爱都更能让孩子感到幸福。第二,严重影响了很多孩子的前途。虽然有户籍壁垒,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还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根据20XX年的统计,仅在北京就有40多万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随父母在居住地上学,由于不能在北京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