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2366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抗震设计规范.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篇一:-基础设计方法一、引言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

2、元。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3、和深入。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

4、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中国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

5、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阪神地震的经验,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修复和重建都比下部基础经济和省时、省力,因此桥梁基础的抗震能力的要求应比桥墩高。三、日本桥粱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细节1.按流程,先用震度法设计。震度法基本概念是把设计水平震度Kh乘以结构Kh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中Cz-地区调节系数;Kh0-设计水平震度的标准值。其中, 是把抗震设计所确定的地基面以上的下部结构质量的80或100和该下部结构所支承的上部结构质量的 100之和作为外力施加到结构上在上部结

6、构惯性力作用点位置发生的位移。2用震度法设计以后,如果基础结构是桥台基础或者桥墩的扩大基础,不需要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设计。这是因为设计桥台基础时,地震时动力压力的影响非常大,此外结构背面存在的主体也使结构不容易发生振劾。而对于扩大基础来说一般地基条件非常好,因此,地震时基础某些部位转动而产生非线变形可以消耗许多地震能量。3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设计时,首先要判断基础水平耐力有没有超过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这是因为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的基本概念是尽量使地震时在桥墩而不是在基础出现的塑性铰。如果在基础出现塑性铰,发生损伤后,修复很困难。所以,我们要把基础的行为控制在屈服范围内。如果基础水平耐力小

7、于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则要判断桥墩在垂直于桥轴方向的抗震能力是不是足够大(按式(3)。因为如果桥墩在垂直于桥轴方向具有足够大的抗震能力(例如壁式桥墩),而且基础的塑性反应在容许范围以内,则基础的非线性行为能吸收大量的振动能量并且基础仍然是安全的。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Pu (3)Khco-设计水平震度的标准值;Cz-地区调节系数;a-容许塑性率;W一等价质量(W=Wu十CpWp);Wu-振动单位的上部结构质量;Wp-振动单位的桥墩质量;Cp-等价质量系数(剪断破坏时,剪断破坏以外是)。4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满足Pu时,对基础塑性率进行对照检查。虽然基础的非线行为能吸收大量振动能量,但是对于有的基础部

8、件来说,可能会遭受过大的损伤。所以要控制基础的反应塑性率,按如下要求:FRFL(4)式中FR-基础反应塑性率;FL-基础反应塑性率的限度。5发生液化时,要降低土质系数。随后的计算(对照和检查)同上述方法基本一致。6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的流程中,最后是对基础水平位移、转角的对照和检查。要求是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40cm左右,基础最大容许转角为左右。四、结语本文对世界主要的的基础设计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比较,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基础设计方法。总的来说,日本的基础设计方法规定比较细致,相对而言,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比较笼统,对于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没有分开规定。这一点,在新规范制定时应予以

9、重视。篇二:现状的现状(一)前言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我国90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入近十年来,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 ,一个中等强度地震导致了桥梁的破坏,这一后果告诫人们现代城市交通网络中断的危害性。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也是一个中等强度地震,造成洛杉矶市高速公路上多座桥梁崩坍,严

10、重的交通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近的日本Kobe地震 ,同样是一个中等强度的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隧的破坏,使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如都以当时的币值为准,以上三次中等强度地震导致城市经济总损失分别为70、200、1500亿美元。日本1995年限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和加州交通部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

11、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相比之下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其后果必然是我国不少的桥梁工程将留下地震隐患。我国管理部门已经认织到上述问题。建设部已委托同济大学士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范立础主编新编的城市桥梁抗展设计规范,由北京、天津、上海等四家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参编;上海市建委抗震办公室也委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编上海城市。同时,交通部也着手修订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本文的任务是对目前各国的的使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比较,探讨我国的修订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

12、和设计准则是制定规范的最重要之处,它决定了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采用的设计地震动水平和地震反应的计算方法。因此这里首先介绍世界几本主要的的基本设计思想。当前主要地震国家的基本思想和设计准则是:设计地震作用基本分为两个等级,都可归纳为功能设计地震和安全设计地震。虽然各规范使用的名词不同,但其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功能设计地震具有较大的发生概率、安全设计地震具有很小的发生概率。在功能设计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只允许发生十分轻微的破坏,不影响正常的交通,不经修复也可以继续使用;在安全设计地震的作用下,允许桥梁结构发生较大的破坏,但不允许发生整体破坏,如倒塌、落梁,欧洲规范对此规定得最为清楚、具体。比较起来

13、,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仍在使用烈度概念,关于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桥梁来说过于笼统。各国中虽然设定了两个水准,但在具体的设计程序上绝大多数仍坚持以安全设计地震为准的单一水平设计手法,并认为第一设计水准的要求自动满足。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变化,ATC-32和日本即将出版的新的都建议对两个设计地震动水准进行直接设计。这代表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具体程序上的一个变动方问。的现状(三) 地震设计谱的阻尼修正阻尼比是影响反应谱值一个重要参数。当结构阻尼比较小时,其变化会显著地改变反应谱值,从而影响结构所受地震力的大小。一般规范设计反应谱均以一个标准阻尼比值为基准,当结构主要振型的阻尼比偏离此标准值较多时,需

14、要对设计反应谱进行修正。AASHTO、ATC-32、Caltrans和NZ规范不对反应谱进行阻尼修正,而EC-8、JAPAN和中国公路规范对设计谱进行阻尼修正。实际上,规范反应谱是否需要进行阻尼调整与以下两件事有关:所适用的结构。一般说来,不同材料建造的结构,阻尼特性相差很大。若规范适用的范围广,则阻尼调整是必需的;控制结构反应的振型数。结构计算依赖于阻尼的假定,阻尼假定导致不同振型有不同的阻尼比。若结构的反应由多个振型控制,则可能要求对阻尼比进行修正。美国规范规定只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通桥梁,因此材料阻尼基本相同。同时,这些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重点在桥墩和基础,其地震反应主要由第一阶振型控

15、制,高振型的贡献很小,因此通常采用单自由度体系模型进行动力计算,这样就无需进行反应谱的阻尼调整。即使采用多自由度体系计算模型,由于地震反应主要由第一振型控制,高振型阻尼比的变化导致的反应谱的修正对反应的最后预测结果影响甚小、因此从实际意义上说,可以不对反应谱进行阻尼调整;特殊的阻尼元件。结构减隔震设计方法已经和即将写入各国的。减、隔震元件的阻尼特性显著不同于结构的材料阻尼特性。有两个原因,第一,减隔震装置产生的阻尼是集中阻尼,而材料阻尼是分布阻尼;第二,减、隔震装置的阻尼比通常远高于材料的阻尼比。这种情况下显然要对反应谱值进行合理的修正,但如何修正尚待研究。1997年7月出版的“Caltrans抗震设计准则”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法,但只针对位移反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4地震反应分析和计算方法各国采用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列于表4。可以看到,目前规范计算地震反应的方法有四种,即等效静力法、线性动力法、非线性静力法和非线性动力法。其中等效静力法和弹性动力法是目前规范中广泛应用的方法。非弹性静力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确定结构的倒塌机制和能力。ATC-32和Caltrans于1999年出版的桥梁抗震设计准则中引入这一方法,将来可能有的规范引入这一方法。各国规范对非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