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283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复习资料-重要概念[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财政财政学:是以政府部门的收支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揭示财政收支活动运行的规律,构建财政收支活动管理的机制,是财政学所致力完成的两大任务。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私人个别需要特点:效益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社会公共需要特点:效益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财政活动的基本特征:主体是政府,财政活动以政府为前提;政府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牵涉范围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政府的收支活动。政府的职能:资源配置(存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调节分配(基于因收入分配不公现象而产生的调节收入分配

2、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市场机制下,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稳定经济职能(因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的向前发展而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第二章 财政支出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总和。政府支出的数额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也反映着政府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理论分类:按性质分购买行支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购买、投资);与转移行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福利、债务、补贴)按目的分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和创造

3、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揭示财政支出的去向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按控制能力分可控性支出(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以由政府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和不可控性支出(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必须的支出)。表明政府对支出项目的可控制能力。按受益范围分一般利益支出(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到效益的支出)国防和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教育、医药。 财政支出体现的分配关系,分析各个阶层,利益团体的反映。按照级次:分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统计分类:出于方便统计和测算的考虑财政支出的统计分类行政管理支出:政府机关行使行

4、政管理职能所需要的支出;国防支出:武器和军事设备、军事人员给养、军事科研、军事援助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主要包括科学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事业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公营企业、公共经济事业、农业援助、交通运输、物资储备、对外经济援助支出;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支出:环境资源保护、污染控制、设施建设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公债利息、还本、管理支出;其他支出:上述支出中没有包含的项目,都属于其他支出的项目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一、购买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二、购买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三、购买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对

5、经济的影响:一、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二、转一项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三、转移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循环市场交替原则,对日常财政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购买。财政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上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支出增长:绝对指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时间数额。相对指标:财政支出水平、边际财政支出倾向和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水平指财政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边际财政支出倾向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比率、财政支出弹性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财政支出增长模型财政

6、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瓦格纳是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他曾致力于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GNP)比例的研究,指出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后人称他的研究成果为“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或“瓦格纳定律”。财政支出的梯度增长模型一、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的税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二、外在因素:除了财政的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个内在因素之外,还有一种外在因素也会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模型:是美国财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经济史学家罗斯托根据经济学发展阶段理论建立并用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第三章 财政支

7、出效益分析财政支出效益:是指财政分配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此关系。特点:财政支出效益是一个多层面的综合性概念:一、经济效益(财政支出与经济成果)与社会效益(财政支出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微观效益(具体效果)与宏观效益(社会整体长远效果)的统一;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财政支出的机会成本分析法;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把预算资金的使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之间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从宏观的角度,就是整体的财政支出对社

8、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就某一项目或方案的财政支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四章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有资产收益(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以者的身份,取得收益的一种形式)、公债收入(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与政府收费(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有偿性、不确定性、非规范性)。按经济性

9、质分为无偿收入(税收,主要用于满足国家行政管理、国防、社会科学文教卫生等消费性支出)和有偿收入(债务收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支出)。按级次分中央和地方;按连续性分经常性收入(税收,资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债务收入)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经济体制类型;价格因素。税收基本要素: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课税对象(课税的目的物,对什么进行课税)、税率(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统一比例的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的课税,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累进税

10、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反之越小,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累退税率(与累进税率相反)和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地区差别、幅度、分级定额税率)。税种:按课税对象性质分所得税-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利润额课征的税收、财产税-对纳税人的财产按数量或价值额课征的税收、流转税-对商品或服务买卖的流转额课征的税收。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的归属: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按计税依据不同分从量税(消费税中的部分税)、从

11、价税;按税额是否包含着计税价格中分价内税、价外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按课税权行使方式的不同分经常税、临时税;按税收收入形态的不同分实物税、货币税。公债: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形式;作为一种宏观调控工具。按发行区域分国内、国外公债;按偿还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公债;按举债主体分国家公债、地方公债;按公债流通与否分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按举债方法分强制公债、爱国公债、自由公债。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从考察政府财政对公债还本付息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

12、债的规模,主要包括公债依存度和公债偿债率两个指标。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公债依存度不能超过15%-20%,中央国债25%-35%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国际警戒线10%社会应债能力指标,主要是从考察社会经济对公债的承受能力以及公债购买者对公债购买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的规模,主要包含公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率两个指标。公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量规模的比例关系,不超过45%, 我国20%以下。居民应债率是指公债余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关系,小于100%政府收费分规费、使用费两种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

13、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使用费是政府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一般发生在公路、桥梁等设施的使用上。第五章 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一个国政府在税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国情的需要建立的税收体系,同时也是征、纳税的基本指导准则。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 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反之不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 受益原则,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

14、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支付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税收效率原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率配置,使社会从可用资源的利用中获得最大效益;从经济机制的角度,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从税务管理的角度,税务行政要讲求效率等。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而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指在考察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而检验标准在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

15、入的比重。税收的转嫁;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税收的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到最后结果。前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最典型最普遍形式,多发生在商品课税上。后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消转,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二手货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

16、入增长中自行消失。散转,多种转嫁形式一起起作用的形式。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与后转不同之处,耐用资本品,转嫁方式不同。税收转嫁与归宿和供求弹性的关系: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与归宿状况的关键因素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越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大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全部前转;反之供给完全没有弹性,全部后转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有弹性,税收全部后转;反之供给完全有弹性,全部前转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收后转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