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2201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设计题目认识人民币学生姓名齐XX学号XX05XXXX系部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系专业特殊教育班级208班导师姓名石XXX职称硕士研究生完成时间XX年12月15日教务处印制目录一、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简析.(二)学情分析.(三)目标导向.(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六)教学内容与授课安排.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与态度.(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五)教学方法.(六)教具准备.(七)教学课时.(八)教学过程.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3.呈现新知.4.巩固练习.5.课堂小结.

2、6.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参考文献.致谢.方案名称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简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是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一方

3、面以发现人文主义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二)学情分析培智学生认知水平比一般智力正常学生认知水平差,因而该单元教学内容适合比一般智力正常学生年龄大的学生学习。本班共有学生15人,(其中有12名学生在校学习,3名学生在家学习。)年龄层次跨度比较大,最小的年龄为7岁,最大的年龄为18岁。其中范贤川、邹端阳、刘陈熙、申勇、刘锦鹏等5名学生属于轻度智力落后,孙成安、彭小艳、蒋如愿、范宝贤、邓集军等5名学生属于中度智力落后,阳锦平、谭伟等2名

4、学生属于重度智力落后。范贤川是本班的班长,负责每天的营养餐的领取与发放,组织本班的队形排列与管理本班的课间秩序。认知能力相对本班学生而言是最好的一个,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与数字,认识拼音与声调等。邹端阳是一个爱劳动的学生,喜欢说脏话,认知能力相对较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与数字,认识拼音与声调,“zhi/chi/shi/zi/ci/si/ri”等音节发不准等。刘陈熙是一个爱劳动的学生,做事缓慢细心,认知能力相对较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与数字,认识拼音和声调等。申勇是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喜欢写字,喜欢随地吐痰,认知能力相对较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与数字,吐字不清等。刘锦鹏是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喜欢朗读,

5、认知能力相对较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与数字等。孙成安喜欢写字,“o”这个音节需要在老师的协助之下才能发出,有语言能力。彭小艳爱学习,有语言能力,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蒋如愿喜欢唱歌和跳舞,有语言能力。范宝贤患有精神疾病,特别害羞,无语言能力。邓集军是一名多动症儿童,上课时喜欢到处走动打同学。阳锦平脑部发育不完善,喜欢打人,无语言能力。谭伟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喜欢拿着饼干纸摇晃走动,无语言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等。由于他们智力落后,独自去市场购物的机会少,对人民币只是具有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理念会使学生对人民币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

6、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三)目标导向、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等于10角。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的习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会区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教学难点在购物实践运用中,准确、灵活地思维和计算。(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如PPT。(六)教学内容和授课安

7、排.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2.授课安排3课时方案名称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购物的实践活动,亲自经历元、角的计算过程。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三)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了解人民币的颜色及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四)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等(六)教具准备ppt、人民币、卡纸、抽奖盒、商品等(七)教学课时三课时(八)教学过程组织教学问好、

8、点名、查看学生情况2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魔法师”。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新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好吗?老师请来的好朋友就是魔法师。魔法师要给小朋友变礼物啦!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实物: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是有谁告诉能老师,老师手里的这些苹果是怎么样来的?3呈现新知利用多媒体,展现ppt,出示人民币。通过老师的讲解,直观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人民币(颜色、面值大小)等。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人民币有两种(纸币和硬币)。生活中最常见的最常用的是(纸币)人民币。(纸币)人民币质量轻、质地小、携带方便。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自主的找出能表示

9、人民币面值的数字及汉字。4巩固练习游戏:课前准备好人民币(硬币:1角、5角、1元;纸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1)、老师随意拿出一张,请学生回答(先集体后个别)。(2)、老师随意拿出一张,要求学生跟老师拿出一样的。(3)、老师口述人民币的面值大小,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人民币。(4)、分类:要求学生把同一面值同一数量的人民币按要求拼合。(例如:1角的硬币和1角的纸币是一对好朋友、)5单位兑换问题问题:1元的硬币和1元的纸币一样多吗?问题:10个1角的和1个1元的是一样多吗?问题:1角加1角等于多少?元加1元等于多少?6抽奖购物游戏: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出示各类商品并标明价格,逐个请

10、学生上来“购物”。7结课回顾新知8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民币,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人民币,那么还有一些人民币呢,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上再来学习。我们不仅要认识人民币,而且还要学会正确的使用人民币。9布置作业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场自主的独立完成购物活动。(九)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元=10角0角=1元(十)教学反思本堂课以“认识人民币”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我们时时刻刻都能用到,对于弱智孩子而言,他们势必也会接触人民币。为了加强和提高弱智孩子的生活、社会适应能力,从最基础的学,教他们认识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的单位换算,会自己正确的使用人民币。参考文献:

11、1刘XX.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2汤XX.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致谢时间如缓缓流水,转眼间三年的大学时间就这样匆匆走过了,其中经历了无数的辛酸苦辣,泪水里伴有泪花,泪花里又带着笑脸。我们此前无比憧憬着大学的生活,当我们踏进了大学校园,我们每天徜徉在幸福快乐的学习与生活中。在这样一片小小的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如今我们只能把那份感情深深的藏在心底,缅怀着。在大学的三年时光里,我成长并快乐着。首先我要感谢的是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感谢我的母校。您就想一片硕大肥

12、沃的土地,我就是那土地上了一颗小草,您滋养着我,给我生长的养料,我才能茁壮的成长。我还要感谢特殊教育系的全体教职员工,感谢你们的付出。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李玮琳辅导员,我想对您说一句:“李老师,您辛苦了!”三年了,您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您就像我们的妈妈。在我们需要您的时候,您总是能及时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管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你都毫无怨言的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您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我们很任性,经常说一些诋毁您的话,也做过一些很让您失望的事。但您,始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始终以一种很温和的口吻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道理。现在想想,我们真的很对不起您,给您添了很多麻烦,同时也深深地误解了您,误解您对我们不关心。我们曾经的任性和不懂事您都可以包纳,如今我们觉得很惭愧。我始终清楚的记得那一次,您慷慨解囊,掏自己的腰包为我们班级解决了难题,可以看出来,您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您教我们更多的是怎么去做人,您说的那些话我始终铭记在心。如今像您这样的教师愈来愈少,您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教导我们。人要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