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2011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313 课课 东汉的兴亡东汉的兴亡 教学内容 教材 P5861,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王莽建立新朝、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光武中兴知道宽松的政策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东汉衰败的原因。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包括图表、史料,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 探讨问题的实质。 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西汉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到公元前后,阶级矛盾异常激 烈,西汉政权已像一个病入膏

2、肓的患者,无可救药了。历史又进入了东汉时代,东汉政权是怎样 建立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公元 9 年,王莽篡位建立“新”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结果失败,社会由此更加动荡,阶级 矛盾异常尖锐,导致了大规模的起义。曾经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在公元 25 年即位称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刘秀的统治被称为“光武中兴” 。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武中兴”? 一、光武中兴 (老师提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可互相讨论得

3、出答案)问题: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治政 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 (1)释放奴婢。 为解决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被迫大量转化为奴婢的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前后九次下 诏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公元 35 年,光武帝又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对未被释放的官私奴 婢,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这些措施,对劳动力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起 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三十税一。 三十税一曾是汉文帝时的制度。这一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 于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 (3)精兵简政。 大批士兵复员还乡以从事农业生产。精简机构,中

4、央裁减了许多机构和官员,地方上也合并 郡县,减少地方行政单位四百多个,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废除苛法。 (5)整顿吏治。 光武帝裁汰了昏庸无能的官吏,惩办了贪赃枉法的官吏,奖励、重用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 官吏。(讲述“强项令”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故事。) (6)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 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如人口由东汉初年的 1000 多万,增加到 2100 万。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 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 。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 二、

5、外戚宦官专权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 阉割过的男子。两者的社会地位截然不同,但他们却能越过皇帝对国家发号施令,是谁给他们的 权力?皇帝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基本没有权力?(出示东汉和帝以下各帝王即位年龄表,让学生 发现其特点,并设想会带来什么问题。) 从和帝开始皇帝即位时年龄都特别小,不能理政,政权由他的母亲皇太后主持。而皇太 后又依靠她的父兄,这就造成了外戚专权。当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当傀儡,往往依仗身边的宦官 夺回权力,而宦官又凭借拥上有功把持朝政。等这个皇帝死后,皇后及其父兄又利用机会选立较 疏远的宗族的小孩做皇帝,把政权从宦官手中夺回来

6、。当幼小的皇帝长大后,又依靠另一些宦官 消灭外戚。这样的斗争循环反复、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为加深学生理解, 可要求学生设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腐败。祸不单行,东 汉末年灾荒连年,出现水灾、旱灾、蝗灾。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三、黄巾大起义 河北巨鹿人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利用“太平道” ,通过传教和治病进行宣传和组织;经 过十几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起义前张角提出了预言,下面来看“黄巾军预言” ,你能理解它的 含义吗?(引导学生分析“苍天” “黄天” “天下大吉”分别代表什么?简单介绍“甲子”的含义指 184 年。)从预

7、言上反映出起义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 ,起义时间“岁在甲子” ,是 有准备的起义。184 年,张角领导几十万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他们攻占城 市,焚烧官府,捕杀官吏。东汉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调集全国军队 镇压起义军。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黄巾军主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终失 败了。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这次起义和我们以前学的陈胜、吴广起义有所不同。同学们能否把这两次起义作一个比较, 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自刘秀建立东汉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措施,出现了“光武中兴” 。 但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专权使政治腐败、黑暗,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在黄巾起义的沉重 打击下,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形成了封建军事 割据,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