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1799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石竹高二年级学年度第二学期石竹高二年级 6 月份月考月份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只有 “上好礼” ,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 A推崇以德治国理念 B发挥君主示范作用 C稳定社会等级秩序 D提高儒学社会地位 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 理工作,如删诗 书 、订礼 乐 、著易传 、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 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 ) A为儒学思想寻

2、找历史依据 B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C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3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 , 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东方朔、主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 务” ,被简拔为官员。材料表明汉代( ) A君主专制的政治风气还没有形成 B自下而上察举选官的方式已被改变 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官民可通过上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4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 ,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 税县官如故事” , 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 A

3、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5 “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 “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 。 “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 时( ) A儒学影响扩大 B私学发展迅速 C监察制度缺失 D社会秩序混乱 6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 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 名富贵。他认为汉代( )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C包容诸子百

4、家的学术思想 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7宋代“职” “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 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 “一经此职,遂为名流” 。据此可知宋代( )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8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 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9两宋时期

5、,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 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 “宋时蜀刻甲天下” , “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10.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 “况青天”之称。明代 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况钟话本况太守 断死孩儿 。这表明明代( ) A文学作品承载社会

6、教化功能 B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C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11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 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12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 六。 ”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 向江南购买

7、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 ) A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 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生产地域性分工的加强 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 13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 。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 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 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 14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 业必疏”

8、,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 。这说明当时( ) A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 B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C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D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 15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 本 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 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 职方 外纪 等。这一情况的出现( ) 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 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6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 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

9、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 剧种的形成( ) 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 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 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 17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在 成年以前会得到城邦抚恤金,并把这些遗孤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说明当时雅典( ) A注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 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C戏剧表演融入民主原则 D教化功能贯穿戏剧始终 18公元前 425 年上演的阿卡奈人戏剧中写到, “我们定好了今天开公民大会,而这个会场却 还是空空如也。大家还在市场里蹭来蹭去,躲避那条涂着赭石粉的赶人索” 。公

10、元前 392 年上 演的公民大会妇女则提到,当妇女女扮男装参加公民大会达到开会的法定人数时,真正 的雅典男性们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没有领到薪水。材料反映出当时雅典( ) A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B人文精神已深入人心 C城邦凝聚力日渐削弱 D民主体制潜藏着危机 19公元前 4 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 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 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 A人文精神缺失 B城邦财富外流 C公民意识崩塌 D贫富分化加剧 20图 6 为民法大全中所载的

11、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述。其意在强调( ) A人的自然权利是平等的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奴隶制度违背法的精神 D法律具有至高权威性 21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 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 ) A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22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 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 ) A司法独立原则 B程序法

12、定原则 C契约自由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23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 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罗 马法( ) A创制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B在实施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C具有发达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D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4 国忆录中写到, “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 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强调以德治国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主张思想自由 二、材料阅读 25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 750 年与宋的 1050 年做一 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 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 唐时有 1814 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 12 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 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 adminis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 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

14、有了印刷、 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 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 大。宋朝 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 一小部分。到了 13 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 45 万人,但只有 500 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 nation 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 1500 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 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 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 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 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 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 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 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 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