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1793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7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承德第一中学河北承德第一中学 2018-2019 年度(下)第三次月考年度(下)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总分:总分:100100 分分 时间:时间:9090 分钟分钟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 “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分封制遭到破坏 B. 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C. 周王室已经衰微 D. 楚庄王图谋周镇国之宝 答案:A 2.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

2、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 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 )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 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统治思想。材料反映的是从商朝到西周,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强调民心 的变化,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以适应王权统治的需要,A 项 符合题意;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故 B 项错误;C 项是近代西 方思想,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从商朝至西周,王权与神权逐步分离,但仍保留了一些宗教神 学色彩,故 D 项错误。 3.古代中国锁孔设

3、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 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 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古代中国( ) A.商品设计理念先进B.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 C.礼乐文明制度下移D.社会秩序等级化明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使用的锁孔是不一样的,以此象征其身份的不同, 这说明我国古代社会秩序等级化明显,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等级秩序森严,不是商品设计 理念先进,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与礼乐文明制度无关,排除 C 项。 4.

4、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 36 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邪 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的边疆地区,故 A 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 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邪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罝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 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人口众多,地方事务繁杂,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

5、故 C 项 正确;以上地区位于中原或北方,没有体现出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故 D 项错误。 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秦朝太尉一职的认识。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 故 A 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 B 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 取大型军事行动,故 C 项错误;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6、,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 D 项错误。 6.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 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由此看出秦官吏职业规范强调( ) A.儒家的治国理念B.官吏的道德品行 C.严格按法律办事D.官员的实际业绩 答案:B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忠信”“清廉”“善行”“恭敬”等可知,秦官吏职业规范侧重官员 的道德修养,B 项正确。秦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A 项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为吏之道 对官员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依法办事,C 项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 D 项,排除。 7.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

7、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 “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制的改革。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相互推诿,办事效 率低下,可见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 A 项正确;三省长官还是各负其责, 权力并没有扩大,故 B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行政效率,不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故 C 项错误;材 料没有说明要废除三省六部制度,故 D 项错误。 8.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

8、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结合题干中“地方官”以及对地方官任 职的限制规定可知,其目的主要是为限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发展,从而加强中央集 权,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A 项中瓦解宗法体系与题干强调的是主旨为“地方”问题不符,所以 A 项不正确。C 项强调的“健全地方行政机构”,而题干强调的是对于地方任职资格的限制,并非是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所以 C 项不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及地方监察问题,所以 D 项与题干不符。 9.北宋初期设多名参

9、知政事分化宰相权力,军事上设枢密院代表皇帝单独掌管军事,财政上设三司 掌管财政都向地方派出专门的监察官垂直管理相关事务。实施这些措施的直接原因是( ) A.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消除宰相专权的现象D.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紧扣关键词“直接原因”。由材料关键信息“北宋初期”“都向地方派出专门的监察官垂 直管理相关事务”等可知,北宋不仅从行政、军事和财政方面加强了君主专制,而且从这三方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故 A 项正确。 10.下表反映了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10、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 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 问题不断暴露,致使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故 A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王国问题的解决状况, 故 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

11、大大加强,排除 C 项; 材料反映了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故 D 项错误。 11.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 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统治范围 B.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经济交流 D.改革官吏制度 答案:B 12.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 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这一记载表明明代( ) A.人才选拨更加注重形式B.科举制程序日益规范 C.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D.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

12、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明代科举考试防范舞弊的制度更加细致严格,这表明 明代科举制程序日益规范,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科举考试具有严格 的规范,不能表明人才选拔注重形式;C 选项错误,科举制程序严格规范与君主专制强化没有直 接关系;D 选项错误,科举考试注重的是才能,不是道德品行。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3.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 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孝廉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B.九品中正制是入仕的主要途径 C.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D.唐宋政府完全成为平民的政府

13、 答案:C 解析: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 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 比例,故 C 项正确;A 项属于汉朝的察举制,排除;唐宋时期九品中正制已被科举制取代,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唐宋时期的政府组成,故 D 项排除。 14.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 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 立( )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D体

14、现了政治决策封闭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 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可以得出军机处提高了办事效率,故 C 项正确;材料 主旨体现不出政府的执行力和规范化,故 AB 错误;材料信息和决策封闭性无关,故 D 项错误。 15.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 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 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 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C.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 君权受到内阁制约

15、答案:A 解析:材料“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反映了内阁 借皇帝权威获得实际权力,本质上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果,故 A 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内阁 已经取代六部,故 B 排除;内阁权力源于君主,并不是不受制约,故 C 排除;君权至上,并非受 到内阁制约,故 D 排除。 1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 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他强调了( ) A.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B.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 C.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D.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城邦在本性上

16、先于个人和家庭”和“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 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可以得出其观点是城邦至上,故答案为 C 项;其观点强调城邦的地位,而 非城邦的人员构成,A 项排除;材料主旨是城邦利益高于公民利益,B 项排除;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城 邦与神权关系的信息,D 项排除。 17.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 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 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题干中“数量平等”的意义是对于同一事物,你所得与他人所 得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比值平等” 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不同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而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依据个人不同的能力水平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