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01724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CON10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贸、金融、保险等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 分:3学分主讲教师:李青、施丹、刘晓惠、孙华妤、董虹、邹亚生、齐天翔、粟勤等指定教材:1、(美)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英文原版)R.Pindyck & D.Rubinfeld: “Microeconomics”5th.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课时:18周,共54课时成绩标准:百分制,100分满分,其中平时成绩(以平时作业统计)占20%-30%,考试成绩占80%-70%,考勤中的缺勤为倒扣分。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

2、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机制是如何通过需求、供给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了解经济行为者是如何通过对自己最大利益的追求进行消费和生产的决策;同时了解市场机制对解决资源配置的局限性以及政府所相应采取的措施又是如何影响市场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许多的专业课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和工具。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消费者行为与效用论;生产与成本理论;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决定;要素市场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市场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教学内容提纲: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言课时:3

3、课时参阅教材第一章。本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微观经济学的应用。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1.1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社会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 选择(choice)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使人类必须面对选择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1.2微观经济学的定义选择的内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how much?)如何生产?(by what?)为谁生产?(for whom?)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选择和选择的变动,即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資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

4、系2.1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有效途径价格机制决定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看不见的手”原理价格的决定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2.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价格决定理论-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即均衡价格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需求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总是有效的,通过政府的行为实现资源更有效的配置。2.3市场与价格市场的定义、划分和界定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2.4 微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2.5 流量循环图(图示)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

5、sis)与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均衡(equilibrium)分析边际(marginal)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4、微观经济学的应用解释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阐述政府政策对市场诸多方面的影响第一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的复习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课时:8课时参阅教材第二章。本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分析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如何说明了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具体内容包括: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分析;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政府进行价格控制的影响等。1、需求与供给1.1 需求的基本原理1

6、.1.1需求的概念1.1.2影响需求的因素1.1.3 需求函数1.1.4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概念上)表现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同(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不同1.2 供给的基本原理1.2.1 供给的概念1.2.2 影响供给的因素1.2.3 供给函数1.2.4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2、均衡价格的决定2.1 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静态分析)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求解)2.2 均衡价格的形成3、均衡价格的变动(比较静态分析)3.1 需求变动的影响 3.2 供给变动的影响3.3综合因素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案例美国禽蛋

7、价格和大学教育的价格4、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1 需求弹性4.1.1 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与计算弹性系数值的分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证明)4.1.2 需求的收入弹性概念:衡量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根据弹性值的大小判断(定义)商品的性质4.1.3需求的交叉弹性概念根据弹性值的符号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4.2供给弹性供给弹性(supply elasticity)狭义即指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弹性的概念与计算供给弹性系数值的分类影响弹性大小的因素4.3 弹性理论的应用线性需求曲线的形成需求的预测根据需求供给弹性的变动确定产品价格的最终走势案例咖啡的价格变动5、政府的作用对

8、均衡价格的影响政府可以两种形式影响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直接的价格政策和间接政策。本节只涉及直接的价格政策对市场的影响。5.1限制价格最高限价例子:美国对天然气井口的限价,中国对生活必需品的长期限价。5.2支持价格最低限价例子: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中国的农产品收购第二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的复习题、练习题。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课时:4课时参阅教材第三章、第四章及第四章附录。本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分析决定价格的市场需求是如何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的。具体内容包括:用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和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效用分析来说明消费者的选择,而消费者选择的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9、1、效用1.1效用的概念和特征1.2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效用的两种度量方式。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效用论为边际效用论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为无差异曲线分析1.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无差异曲线分析2.1 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的含义和假设条件无差异曲线分析中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2.2 无差异曲线2.2.1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2.2.2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2.3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举例: 对汽车款式和性能的偏好2.3 预算约束2.3.1 预算线预算线(budget line)的概念预算线是消费者选择的(资源)限制条件2.3.2预算线的移动收入变动预算线平行移动商品

10、的相对价格变动预算线斜率变动3、 消费者选择3.1消费者选择的必要条件图示表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公式表示:在切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证明)举例:汽车的消费者选择3.2消费者选择的特解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特别的偏好当消费者的预算有其他的限制时4、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分析可根据效用函数来分析消费者的最优选择。4.1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已知效用函数U=U(X,Y)和预算约束的限制条件对效用函数U=U(X,Y)在预算约束下求极值(通过设计拉格朗日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证明)4.2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效用分析两种分析结果一致第三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的

11、复习题和练习题,第四章附录的练习题。第四章 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课时:3课时参阅教材第四章、第四章附录,选择阅读第五章。本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分析当收入和价格变动时对消费者选择变化的影响,同时说明了个别需求的形成。具体内容包括:消费者选择的变化;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消费者剩余及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1、 消费者选择的变动研究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均衡购买)的影响1.1 收入变动的影响 1.1.1收入-消费线1.1.2 恩格尔曲线1.1.3 恩格尔系数1.2 价格变动的影响1.2.1 价格-消费曲线的形成1.2.1 价格-消费曲线的形成1

12、.2.2商品关系与价格-消费线1.2.3 (个别)需求曲线的形成1.2.4 相对价格与边际替代率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购买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根据商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可将商品分为正常品、低档品和吉芬品。2.1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2.2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2.3 吉芬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举例:含退税的汽油税的影响3、市场需求从个别需求曲线可以获得市场需求曲线存在连带外部效应(network externality)的关系3.1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3.2 连带外部效应攀比效应为连带外部正效应虚荣效应为连带外部负效应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13、及其应用5、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略讲)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第四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的复习题、练习题。第五章生产与成本理论课时:8课时参阅教材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七章附录。本章教学内容从本章开始研究决定价格的市场供给一方(企业)的行为。本章主要分析企业生产中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具体内容有:投入(要素)和产出(产量)的技术关系生产函数,以及产量的短期和长期变动规律:企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成本函数及其变动规律;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对偶关系等。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研究企业生产中投入(要素

14、)和产出(产量)的技术关系。通过短期生产函数研究产量的短期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通过长期生产函数研究产量的长期变动规律规模报酬规律。1.1 生产函数1、概念2、特征3、研究生产函数的目的研究产量的变动规律可通过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体现。4、生产函数的形式经济学中广泛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1.2 短期生产函数1.2.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2.2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2.3 技术进步与短期生产函数1.2.4 劳动的生产率1.3 长期生产函数研究长期生产函数(所有要素都是可变的)可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所有要素按同比例变动时产量的变动规律规模报酬规律,二是生产同一单位产量时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3.1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1.3.2 规模报酬规律2、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2.1 等产量线的概念与特征2.2 边际技术替代率2.3 等成本线及其移动2.4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