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大题回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01724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通论大题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哲学通论大题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哲学通论大题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哲学通论大题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通论大题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通论大题回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通论第一章 哲学的发生与哲学问题一、哲学发生于“惊异”吗? 我认为哲学发生于惊异。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如是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惊异是一种心理状态。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往往感到好奇和惊异,惊异的外在形式为哇!咦?从而人们会问“为什么呢?” 实现了从“! ?”的转变,由惊异转变成为的追问就是哲学的产生。(中国哲学并非源于惊异)二、哲学问题与哲学的问题有何区别?哲学问题本身是一种问题,它是哲学特有的问题,例如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性观等。哲学问题也是抽象的问题,是无意义的

2、问题,是为了寻求一种本质的智慧的问题,如:什么是自由?哲学的问题是需要以哲学的方式(形上之思)处理的问题。【形上之思:用抽象的思维把握现象背后的学问】三、哲学有哪两种基本问题类型?这两种问题在何种意义上才成为哲学的问题?提出的问题:面对的问题1.当这两种问题是终极性问题(问题序列的最后问题)2.当这两种问题最终决定问题的性质,具有根本性时3.元性四、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在哲学的问题类型上有何区别?这种区别决定了两种哲学在思想主题上存在何种差异? 古希腊哲学:what(向后追问深究,“是”)中国古代哲学:how(向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古希腊哲学: 源于对世界的惊异的古希腊哲学的主题为探索世

3、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源于对生命忧患的中国哲学的主题为寻求人的“生命之道”。第二讲 哲学与世界观一、如何理解“自然界”是西方文化中的一项发明?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而古希腊哲学中的思想主题就是“探索世界的本原”,即把握自然,认识自然,把握世界之真,即世界自身之“是, 其中已经隐含西方承认世界有了这个“是”。在这里,自然界已不是自然界本身,而是西方人思想建构中的自然界。二、西方哲学对于“世界”的观念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 古希腊:认识世界和解释外部世界是古希腊哲学的根本任务。在这时,世界是主体,人是客体。世界是象征着“真理”的存在,是确定的。 笛卡尔:实现了认识论的转向,笛卡尔提出疑问:人的

4、认识能够把握自然之本体吗?而在笛卡尔的怀疑之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人从客体 主体(主体原来是世界,是隐含的)的转向,因为开始把注意放在人的身上。 康德:哥白尼革命,从客体中心到主体中心。在康德之前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人要去把握规律,使人的主观符合客观。但是,康德提出:世界并不是它自身,世界是主体先天认知结构中的世界,是人观念所建构的世界。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人认知范围内的世界。 马克思:人的世界是关系中的世界。世界是不确定的,人也是不确定的,而确定的是人与世界间的一种关系,即现实世界。三、如何理解马克思“关系存在论”的世界观对西方传统世界观的超越. 在西方传统的世界观中,是人透过窗户看世界,世界是

5、人之外的世界,是人作为旁观者在观世界。在观世界时忽略人这一主体。但在马克思这里,重新定义了世界,“世界”就是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而作为人对整个世界的观念而存在的世界观,要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这决定了世界观需从原来的“观世界”变为突出强调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四、如何从人的主体性理解人的生活世界观?现实生活世界是与个体生命活动相关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我们自己的活动造成的,而现实生活世界之外的世界是背景世界和潜在的生活世界。我们每个人生活世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个体拥有世界的范围和进入世界的强度。五、如何从生活世界观理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统一关系? 生活世界观是以马克思“关系存在论

6、”为基础,强调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生活世界本质是人的世界,是人创造的、生活着的世界。基于生活世界观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其生活着的世界的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其生活着的世界中的事物价值的观念,人生观是人们对其生活的观念。在其本质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统一于人所生活的世界,实质上三者皆表达人们对其生活着的世界的观念,所以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内涵上是一致的,三者具有同一关系。第三讲 哲学与人一、如何理解“哲学的奥秘在于人”?原来的哲学是思考世界,目的在于探索世界的奥秘,把握世界的规律,但是这是科学的任务,并不属于哲学范畴。哲学的真正奥秘在于人,哲学思考世界的目的在于理解人、认识人。正如卡西尔曾

7、说过:”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在西方哲学史中有一条隐藏的线索人。西方虽然研究物,但通过研究物人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而中国古代哲学则直接通过研究生命来认识人自身。二、如何理解人不是动物? 人就是人,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人之所以区别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特殊性。 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既具有自然性,也具有超自然性;既有个体性,又有社会性。三、马克思认识和理解人的思想方法是怎样的? 1.不能用认识物的方式认识人,因为物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而人因为其特殊性与复杂性不是固定不变的。 2.“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怎样。”马克思理解认识人,是通过人表现他的生活得来的。四、如何从存在论上理解人的

8、双重生命本性? 人作为一个自然生命,具有自然性,但是人同样作为文化生命,也具有超自然性。因此人的生命本质具有双重性,其中双重性指的是两种属性的重叠、缠绕和交织,并不是一半对一半的关系。五、如何从人的生命问题上理解哲学与人的关系?人是有“问题”的存在,人的生命本质具有双重性,自然本性带来的问题往往需要超自然性来解决。其中人特有的生命问题是关于“做人”的问题。而哲学便是人的生命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自觉与观念上解决人的生命问题“应当”问题、“价值”问题、“生命意义”问题。西方哲学通过追问“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应当”的终极性根据;中方这下通过寻找“道”,为人生命问题提供终极性的应当。哲学具有普遍性与

9、个体性。哲学并非针对个体,而是社会提出的观念,个体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接受哲学只能解决社会普遍问题,而人作为有差异的个体存在,具有特殊性,每个人的问题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哲学来解决个人问题。哲学安顿人的生活、开启生命的智慧。第四讲 社会、历史、文化一、如何理解社会的关系本性? 社会的本质是人的关系。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个人的活动与享受是社会的活动与享受,体现出了社会总体的社会性。不管社会的形式如何让,社会都不是由个人构成的,而是由那些个人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的组合。在社会分工意义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都是社会性。因此,“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的, 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

10、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二、如何理解社会是人的存在的方式? 一方面,人的全部活动都属于社会,另一方面,因为人的自身有限性与特殊性,不可能脱离社会而满足全部需求,人的需求也来自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在人伦中、在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自己,社会左右着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问题也都是通过社会才得以解决。三、如何在思维方式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社会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是实践的、历史的,它形成于人的实践与交往活动之中,社会根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直接形成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之中。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通过实践及其交往活动创造了社会,并使社会成为一种有机体。人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社会历史的同时,

11、也创造和发展了自身的存在和自身的本质。四、如何从人的生成性理解人类历史?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应当从人的生成与成长看待历史。人的历史生成三阶段: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的依赖关系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此形态下,人的生产力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点上发展;二、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现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此形态下,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人类的全面的关系需求的体系;三、未来社会。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人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人们共有的社会财富上的人们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五、如何理解文化是具体、现实的社会历史? 文化在广义理解上被认为是蕴含人的主体因素的社会性活动及成果。因此文化即人化,本质上是属人的。并且文化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阶段作为人的具体生存方式形成的,因此是具体而现实的社会历史。另一方面,社会历史具有文化性,只有文化才能体现社会,历史在此基础上才不会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