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938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科院感规章制度篇一:口腔院感管理制度汇总目 录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消毒药械的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后附)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手工清洗清洗、保养流程(后附)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2、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验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并索取其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持有商的印章。

2、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4、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不得使用。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6、应有植入物、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购入时索取相关证件,有购入、使用记录,粘贴条形码,并可追溯。7、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消毒药械的管理1、医疗机构统一采购消毒剂。2、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4、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配制方法、注

3、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1、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方法。3、配有方便医务人员洗手的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使用皂液或肥皂,皂盒应有良好的滤水功能。4、医务人员当手部有污染时,应洗手。当不便洗手或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5、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接触患者粘膜、伤口、血液、体液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6、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洗手方法: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2)取适量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4、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内(见图)、外(图)、夹(图)、弓(图)、大(图 )、立(图A.6)、腕。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8、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方法同以上洗手图示。标准预防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一、局部处理1、锐器伤:依靠重

5、力作用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使损伤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75%的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必要时包扎。2、粘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二、检查及追踪1、报告机构负责人,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及追踪。2、被乙肝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如抗HBs 10mu/ml,加强注射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如抗HBs阴性,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一个月、六个月后完成第2针、第3针的注射。如抗HBs10mu/ml可不做处理。暴露后第1天、3月、6月进行化验。3、

6、被HIV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拨打:市疾控7245459 确认暴露级别,实施预防用药,并在暴露后立即、1月、2月、3月和6月后监测HIV抗体。4、被梅毒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青霉素或长效青霉素预防,并在暴露后第1天、1月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篇二: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XX编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一、建筑布局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布局合理。二、环境管理1、诊疗区域保证环境清洁、整齐、干燥,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二次,台面及地

7、面有污染要及时消毒并清洁处理;室内空气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一次;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2、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要及时消毒处理。三、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2、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3、医护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四、诊疗器械管理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有关消毒灭菌原则进行处理。1、以下器械必须灭菌: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器械如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

8、料等,使用前必须灭菌。2、以下器械必须中水平以上消毒:接触病人完整皮肤黏膜的口腔诊疗器械如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3、诊疗器械使用后应送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牙钻等不宜送供应室的由专人负责清洗,按照冲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的步骤清洗消毒包装后送供应室灭菌。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被淘汰的医疗器械。五、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工作。篇三: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布局合理,口腔

9、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设置。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 mg/l 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

10、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1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12、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

11、明消毒日期、有效期。13、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14、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15、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16、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回收记录本保存三年。丰镇市医院院感科20XX2.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