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 影像 设备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0889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9.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 影像 设备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核医学 影像 设备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核医学 影像 设备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核医学 影像 设备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核医学 影像 设备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医学 影像 设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 影像 设备(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医学影像设备,第一课,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出自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

2、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而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现代医疗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演化,利用科技手段超越了人体本身的视听等极限,进而更确切地对病理进行诊断。,一般生病了,我们常说要去“看医生”,其实这里的“看”字是一个被动词,意思应为“被医生看”,以前如果医生真的想要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病理情况,除了直接剖开(一般不到万不得已,医生、患者都不愿这样

3、做),医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医疗成像技术来实现。,可以说,有了现代化的医学成像技术,医生才真的实现了“看病”。,去医院看病的潜规则,核医学科究竟是干嘛的?核医学科在发达国家那是遍地开花,美国区区3亿多人口却有12000多台核医学设备,而在我们13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只有800台核医学设备,目前主要集中在500多家三级医院。,What什么是核医学?,核医学,简单说就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核医学影像是最重要分支之一,广义又称分子影像,就是深入到功能代谢与细胞分子水平来做诊疗,属于功能成像,可以比传统的X光机、CT等解剖成像设备早半年到一年发现病变,平时咱老百姓拍个胸片、CT,看

4、到的就像是地图的行政区域图,能看到身体里面有没有多长个啥病灶,而核医学影像看到的就像云图,能提前看到身体内分子水平功能的变化。,PET-CT融合示意图,CT图像 何处有病灶?,PET-CT融合示意图,PET图像 病灶在何处?,PET-CT融合示意图,PET-CT图像融合 病灶原来在这里,解剖图像,功能图像,融合图像,Why为什么核医学可以诊断早期病变?,所有病种的形成都是从细胞出问题开始的。 细胞出现问题组织出现问题器官出现问题生病了。 而核医学分子影像学,它的长处恰恰是可以洞悉到细胞分子水平的病变。,乔布斯,癌症如何扩散 对癌症扩散不太熟悉的人们可能会认为,癌症就像野火,一夜之间就会扩散到全

5、身,因为人们一直看起来很健康,但突然之间就会一身疾病。刚开始诊断出癌症时,人们会认为这还处于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治愈。不幸的是,这种美好的愿望是错误的。 癌症扩散的速度很稳定。早期的扩散是看不见的,因为癌症还非常轻微。这个时候癌细胞从一个分裂为两个,从两个分裂为四个,等等。这时候瘤体积加倍也是检测不到的,直到癌症肿瘤经历6年扩散后体积达到1毫米,包含100万个癌细胞。在经过10年的扩散之后,肿瘤直径增加到1厘米,包含10亿个癌细胞。到这个时候,肿瘤体积增倍就非常明显,10亿个癌细胞分裂为20亿个,下一次分裂就达到40亿个。因此,在癌症的前三分之二的周期,医生是检测不到的,这就导致病人的混淆

6、。得到这个增大周期之后,乔布斯癌症开始的时间就可以计算。他的癌症始于年轻时代,可能是24岁。,How这么神奇的核医学检查是怎么做到的?,核医学影像利用的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示踪技术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比如,在自然界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就是利用的示踪技术。科学家把野生熊猫抓住后,在它身上放上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人们在房间内通过仪器就可以探测到大熊猫的行踪,那个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 核医学检查用的示踪物不是无线电发射器,而是放射性核素。把微量的放射性核素连在某些化合物上(这些化合物通常被称为疾病“探针”,假如想找到肿瘤就可以把放射性核素标记到亲肿瘤的药物上),就成了放射性显像药物,病

7、人检查前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这些显像药物,这些药物参与体内器官和组织细胞的循环和代谢,然后核医学设备通过核素发射的微弱信号探测到这些探针的分布形态并进行成像,帮助医生更早的发现病灶。 对于常规放射影像检查不能发现或无法确诊的疑难疾病,尤其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性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方面,核医学影像优势大大的。,示踪技术,核医学是利用核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分支学科,它是核技术和原子能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典范。其基本原理主要是采用放射性标记的、并具有靶向性和安全性的微量药物,将其引入人体内,结合示踪技术和放射性探测与扫描成像技术来诊断或治疗疾病。诊断疾病时采用的放射性一般很快

8、就会经衰变而完全消失,不会对人体细胞起到杀伤作用。 如果携带的放射性具有杀伤和摧毁细胞的能力,利用这类射线就可治疗某些疾病,尤其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实际上,核医学最初的临床应用就是用于诊治甲状腺疾病,,近日,一条早已是“旧闻”的有关PET-CT辐射剂量的帖子又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中沉渣泛起。文章写得煞有介事,借专家之口渲染PET-CT辐射剂量之大“相当于正常人30年的辐射剂量在一天内承受”、“在福岛核电站爆炸后在其周边待一天”种种描述让人不寒而栗 谈“核”色变,认为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受到辐射损伤、致癌、致畸等,对接受核医学检查后的患者也退避三舍,担心受到有害辐射。,核医学检查真的那么“可怕”吗?,日

9、常生活中来自各种射线的辐射是无处不在的:自然界空气、土壤中存在着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使我们每日都要接受本底照射;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的居家生活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一次长途空中飞行所受到的辐射可能要比接受一次核医学检查高很多美国公众平均每年受到的自然照射本底为3mSv/年。目前国内采取对于公众的最小年剂量限值为1mSv/年。 其实,核医学检查是无创低辐射的检查,有些检查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只相当于普通的X线检查的一半或更低,如一次核医学肾脏检查所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仅为1.6 mSv,而一次胸部CT扫描所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6.9 mSv。,显像后患者对于周围人群的辐射剂量又如何呢?,核素注入患者体

10、内后随着时间会很快的衰减,同时加上药物从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一般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最多为2至3个小时。所以建议受检者在检查当日要尽量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的密切接触(相隔距离1-2米影响轻微)。 当患者检查结束之后体内的放射性水平已在相当低的水平,一般不会对与之密切接触的周围人员造成影响。因为核医学显像放射性药物的用量,都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的,不会对受检者及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害。,核医学检查安全吗?,非常安全! 目前临床用的放射性药物,都是标记的超短半衰期同位素,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就在体内完全消失了; 其次,做一次核医学显像所接收的辐射剂量与普通CT检查相当甚至更少。 简言之,核

11、医学检查无创安全、简单灵敏,最大好处是可以提早洞悉功能病变,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其它放射影像无以比拟的优势。,哪些病是要用到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主要是指核素显像检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ECT”检查,它主要包括SPECT、PET/CT两大类检查。其原理都是将标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引入人体后,通过探测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分析脏器功能和代谢状况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 ECT可以进行大脑、肺、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并能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有无淋巴转移、骨转移等情况。而X线、CT、MR、B超等检查则主要通过显示器官或组织的解剖形态学结构的变化来判断疾病

12、,尽管其分辨率很高,但不能显示功能代谢的变化。 李圆称,大部分疾病都是先从功能代谢异常再发展到形态异常的,所以ECT检查较传统的影像检查能更早地发现病灶,如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ECT比普通X线拍片可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核医学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核医学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被称为人体的“发动机”,不管是哪种甲状腺疾病,评价甲状腺的功能都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缺的。而核医学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于评价甲状腺功能。通过核医学甲状腺扫描成像或甲状腺摄碘率测试,即可评估甲状腺的摄碘功能,区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区分甲亢与甲状腺炎,评估甲

13、状腺结节的功能,区分“冷”结节、“热”结节与“温”结节,以及寻找异位甲状腺等。此外,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最初也是通过核医学放射性标记免疫技术得以实现的。 核医学技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则主要是应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相对于外照射治疗而言,碘-131治疗为内照射治疗。甲亢是甲状腺的常见病,碘-131治疗甲亢具有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等优势,尤其适用于甲状腺明显肿大者,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复发或内科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过敏者,甲亢妇女想尽早怀孕者,以及甲亢久治未愈者。患者通常只需口服一小杯含有碘-131的无色无味的药水,即可将甲

14、亢治愈。碘-131是目前治疗甲亢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效价比最高的方法,在欧美国家,碘-131已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甚至是首选方法。,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核医学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什么是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是利用特定的显像剂能对某种组织或脏器进行选择性定位的特殊性能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与CT、X线摄片等放射学检查不同的是:核医学检查利用的放射线不是来源于检查设备,而是来自特定的显

15、像剂。核医学检查前,须经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将相应的显像剂引入受检者体内。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的显像剂不同。 用于疾病诊断的医学影像检查多种多样。大家比较熟悉的医学影像检查有: 超声、CT、磁共振等。这些影像检查的共同特点是:提供的诊断信息以人体组织或脏器解剖结构为主。 核医学影像检查显示的诊断信息则以某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功能、代谢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并非肉眼可见。要捕获这类信息,必须借助合适的“媒介物”即:核医学检查所用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也被称之为“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什麽是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一般包括两部分:放射性核素和非放射性的普通化合物(药物),二者之间

16、借助一个特殊的“钩子”连接成一体。根据不同的连接方式,这类“钩子”的专业名称有所不同,常见“钩子”的专业名称有“配位键”和“共价键”。将某放射性核素与某非放射性普通化合物通过这种“钩子”连为一体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为“放射性标记”,所得产物就是“放射性药物”。,示踪技术,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核医学检查的原理 自发衰变是放射性核素固有的物理特性,放射性药物中包含的放射性核素也不例外。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特定能量伽玛射线。这类伽玛射线类似于普通照相机成像利用的自然光线。置于受检者体外的核医学成像设备ECT或PET的探头相则当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这种特殊“镜头”可捕获来自受检者体内放射性药物发出的伽玛射线并记录其空间位置,此后, ECT或PET探头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送/贮存到电子计算机内;最终经计算机处理成可供医生诊断的核医学图象。,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核医学检查项目及意义 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提供的核医学检查项目大多为肿瘤治疗前的分期检查(如:全身骨显像)。此外,乳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用于乳癌术前检查;肾动态显像用于肾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