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0874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 应用 案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应用案例,格式塔的基本理论,不要以为格式塔是一座建筑物,也不要认为 它是什么国外著名人物的名字;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的译音,意思就是“模式、形状、形式”。 格式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基于这个学派的 格式塔视觉原理还有一个小名:完形心理学。,总结成三句话: 人们总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去关注局部; 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不等于局部感受的加法; 视觉系统总是在不断的试图在感官上将图形闭合,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格式塔原理中的视觉关系,和谐 变

2、化 冲突 混乱,和谐,组成整体的每个局部,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趋近一致,并且排列有序,这时产生整体视觉感官就是“和谐”。,变化,在“和谐”的基础上,局部产生了形状、大小、颜色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改变所有局部的同一性质,这就是“变化”。变化来自和谐基础上局部的外观改变 。,冲突,在“和谐”的基础上,局部不仅仅产生了形状、大小、颜色的“变化”,而且产生了性质上的改变,与整体中的其他局部“格格不入”,冲突来自某个局部与整体其他部分性质的格格不入,混乱,整体当中包含太多性质不相关的局部,视觉系统很难判断出整体到底是什么,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混乱”。,大量局部互不相干,让视觉系统看不懂整体,无法接受整

3、体, 你能马上说出图中是什么吗?,格式塔视觉流程,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 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观看这张图的时候,你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了什么?,习惯性视觉流程: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导向性视觉流程: 常用指引、明暗、色彩等方式来 把握视觉流程,格式塔视觉原理的应用 格式塔学派最基本的规则是: 删除、贴近、结合、接触、 重合、格调与纹理、闭合,删除 删除就是从构图形象中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绝对 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视觉的简化。,去掉那些与保留内容无关的设计元素简洁来自于删除原理,视觉的删除来自对内容的精选;判断那些是必要内容,哪些是非

4、必要内容,保留与必要内容有关的视觉单元,其他的可以删除。,贴近 当各个视觉单元一个挨着一个,彼此靠得很近的时候, 可以用“贴近”这个术语来描绘这种状态,通常也把这种状态看作归类。,海报的设计使用贴近原理,让人感觉通透、 有条理、不拥挤将表达同一信息,或者意 义相近的设计元素,按照贴近关系进行设计;视觉系统可以非常容易的区分各个部分的内容,突出了整体中的小集合,让重点内容更被关注。,接合 在构图中,结合就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完全联合在一起, 无法分开。这可以使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将熊猫的黑眼圈与狼的脸结合在一起,实现异形同构 简单的说:“结合”就是把一块嚼过的口香糖用电熨斗

5、熨在衣服上,让它们无法分离。比如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异形同构: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 在视觉表达上自然而然地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接触 接触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无限贴近,以至于它们彼此粘连。这样在视觉上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统一的整体。接触的形体有可能丧失原先单独的个性,变得性格模糊。接触与结合的区别是:接触的两个视觉单元仍然是相对独立的,而结合的两个视觉单元再也无法分开。,溅落的饮料与杯子接触,融合为一个视觉整体 视觉设计中相互接触的不同形状的 单元形在视觉感受上是如此相近,在视 觉上融为一体(而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重合 “重合”是“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果所

6、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那么,区分已被联结的原来各个视觉单元就越容易;相反, 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一样的, 那么,原来各个视觉单元的轮廓线就会消失,从而形成一 个单一的重合的形状。 简单的说:“重合”就是把墨水滴进水池中,彻底完全的“结合”, 达到血浓于水的境界。,绝对伏特加的广告,将品牌与各种事物进行了视觉重合 重合各个不同视觉形象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这些视觉形象的总体外形具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轮廓,那么这样的重合成功了,格调与纹理 “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成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单元的大小或规模,除此之外,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这种

7、格调叫做“初夏的杨树林” 格调是视觉上扩大了的纹理,而纹理则是在视觉上缩减了的格调。因此,在不需要明确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同时解释格调和纹理。,这种纹理叫做“濒海红树林” 当数量很大,以至不能明显地看出单独视觉单元时,这种现象就可能发生,比如透过窗户看到的不远处的树林是足够大的,可以构成一种格调;但是,如果在飞机上俯瞰一整片树林,恐怕就只能将其作为一种纹理来看了。,闭合 有一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基于人类的一种完形心理:把局部形象当作一个整体的形象来感知。这种知觉上的特殊现象,称之为“闭合”。 简单的说:“闭合”就是不在视场中展现设计的全貌,而只给关键的局部,让人们通过完形去延伸和理解整体,比

8、如“一叶知秋”,使用了闭合原理的设计总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我们由一个形象的局部而辨认其整体的能力,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留有对这一形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的印象这一基础之上的。 如果某种形象即使在完整情况下我们都不认识,则可以肯定,在其缺乏许多部分时,我们依然不会认识。 如果一个形象缺的部分太多,那么可识别的细节就不足以汇聚成为一个易于认知的整体形象。 而假如一个形象的各局部离得太远,则知觉上需要补充的部分可能就太多了。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人的习惯知觉就会把各局部完全按其本来面目当作单独的单元来看待。,完形法则,1. 相近(Proximity)。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

9、 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3. 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 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完形法则的应用,拱桥的桥洞是半圆形的,参观者需要把桥洞同水里的倒影补充完整,这种不完整的设计增加了空间的动态感和趣味感。,苏州的拱桥,东馆,虽然此建筑中间是隔断的,但我们眼睛还是会自然把它看成梯形,这也是完形法则,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以下就是妹岛的一个作品,在表皮上 就很好地运用了格式塔法则,大家好好看哦。,本建筑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墙面很多窗口,但不会乱。有相近,有冲突,但也有和谐 这是因为作者应用了删除,贴近原理和完形法则。,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