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756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篇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学案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1)儒家:孔子(儒家创始人)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 B. 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 D. 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 年3月,由北京歌舞剧院排演的原创大型史诗歌剧孔子在北大百年讲堂首演,全剧包括“尼山圣晖”

2、“孔母教子”“杏坛讲学”“问礼老子”“周游列国”“孔子归鲁”“大爱无疆”和“万世论语”等场景,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孔子的伟大形象。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大爱无疆”这一幕可能展现的是孔子的哪些思想 () A. 有教无类 B. 仁者爱人 C. 因材施教 D. 克己复礼6.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孟子:“亚圣”,政治:提倡学说(思想核心),提出 ,成为中国早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人无有不善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 天将降大任于

3、斯人也 荀子:天人关系: “ ”、“制天命而用之”(尊天道、重民本);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握“”(主张重礼)。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2)道家:老子(李耳)哲学:“ ”是万物的本源,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8.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非常注重环境绿化。一次有一位同学贪图好玩折断了校园中一棵竹子,对此有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甲说:“损害公物是没有道德的表现,要好好对他进行(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顺应自然”、“ 而治”、建立“ ”社会;思想上的教育。”另一个同学乙说:“损害公物违反了学校的

4、规章制度,要严格惩罚。”你认为乙的观点庄子:“ ”乃世界最高原则、“齐物”、“逍遥”。属于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3)墨家:墨子:“兼相爱、 ”、“”、“尚贤”、“尚同” “节葬”、节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9. 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俭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法家:奖励耕战,实施 。韩非: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不法古(“事“大一统” “君舟民水”异则备变”)、遵循客观规律办事。A. B. C. D. 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10. 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他可以引用的

5、名言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孔子了儒家学派,孟子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11. 在评价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练习: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1.在20XX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数千名演员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朝想”具体是指闻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

6、思想家的思想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A.孔子 B.韩非子 C.荀子D.老子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下列思想对构建和谐社12. 20XX年四川大地震后,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会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是灾的人群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A. 高二(11)班儒家信徒汪洋 B. 高二(20)班道家信徒恣肆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爱人者,人恒爱之C. 高二(12)班法家代表落英 D.

7、高二(6)班墨家代表缤纷3.电影墨攻讲述了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演员不可能在剧本中1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看到的是()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C. 法家 D. 兵家A.墨家学派的人在使用铁农具耕作 B.“学在官府”导致墨家只能偷偷办私学C.当时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4.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

8、穿什么样一 百家争鸣二 儒学的兴起一、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2秦朝,“”,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1)原因: 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 制度,文化成为 的附庸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导火线:关于 与之争。 (2)概况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

9、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坑儒:警告文化人 (3)评价:实质: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消极:ab、使儒学走向低潮 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二、兴起的表现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 原因:(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 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与“”c、

10、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 ”:轻徭薄赋 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 ”特点:外儒内法 2影响:(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2)结束各学派 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 (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4)政府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 的进步。 B、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教育体制:(1)中央:汉武帝时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1)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的风气,有利于(3)对统治基础:打破 ,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

11、统治基础。(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 ,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C、科举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1选官制度的变化: 2确立: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以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4影响: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 促成持久的,有利于社会 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的原则 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导致古代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 的发展。1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

12、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2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3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第三节 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

13、与儒学复兴运动春秋产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1儒学的困境(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 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 ”。 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1)_; (2)_。 (1) ,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2) 时期, 、 两教兴起,直接冲击着儒学独尊的地位。 1、陆王心学的基本特征:(3)唐末五代之后,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1)强调2、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2)主张扫落枝叶。(1)表现:先声唐代中后期, 和 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2、心学的出现的意义:标志着重建 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掀起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运动3、南宋思想家:(1)地位:的开创者, (2)主张:“ ”和“华夷之辨 ”(2)思想: 其核心命题是“ ”,他用 对此予以印证。(3)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大变,重 、讲 、励的社 他认为“ ”和“”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会氛围逐渐形成; 应运而生。4明代思想家 :地位:心学的者(2)思想:_; 1、理学的基本思想特征:将提升到“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 _; 囊括 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_。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