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135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篇一:必修三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5.了解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 (1)定义: 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可以度量的实体。(2)要素: 一般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3)划分: 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4)特点: 范围 范围有大有小、等级 等

2、级有高有低、边界 边界有显有隐区域内要素表现一致性区域间要素表现差异性 差异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的 相互联系2、区域差异: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1)方法: 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C.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呢?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地理环 境、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差异呢?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

3、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2、划分依据: 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3、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要素自然区 分界线 范围 气候 植被 土壤) (土壤) 地形 水文 外力作用 内部分异的课堂总结:“三山” : 400mm 等降水量线 大兴安岭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 横断山区以东 季风气候 森林、森林草原 多人工植被 多平原、丘陵 外流区、 雨水补给为 主,地下水丰富 流水沉积作用 气温 (随纬度变化) 3000 米等高线 内蒙古高原 河西走廊 新疆大部 温带大陆气候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多高原、盆地 多

4、内流河、咸水 湖,降水少 风力作用显著 干湿度( 干湿度(随距海 远近变化)青藏高原 阿尔金山 昆仑山 高寒气候 高寒荒漠、 草甸、 森林 高原、冰川 冰川广布,多河 流发源地 冰蚀作用显著 水热组合( 水热组合(随海 拔变化) 祁连山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1、区域的定义、要素、划分依据及特点2、简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高寒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 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东部季风区 人口密集,对环境影响明显; 多季风水田农业; 地形平坦, 开垦率高,多商品粮基地。 交通线路四 黑土

5、流失、盐碱化 通八达。 教育和文化水平 高 人口文化素质 高。 试 从 农 业 、交 通、文化、 教育 等方面, 谈谈我 国 三 大 自 然区 的差异, 并简述 差 异 形 成 的原 因和未来前景。注意: 季风区与 非 季 风 区 的分 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畜牧业灌溉农业; 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 旱地区 素; 荒漠化、盐渍化青藏高寒区 畜牧业为主;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 水分不足地形崎岖山高坡陡, 线路稀疏, 天灾不断 教育和文化落 后,文盲、半文 盲所占比例高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1、南北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

6、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约 34N 左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一月均温 0等温线(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3)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4)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5)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6)800mm 等降水量线(7)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南北差异 、(1)秦淮以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冷;河湖有结冰期;地形以大平原、高原为主;黑土、棕色土、黄土为主。(2)秦淮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无结冰期; 秦淮以南: 秦淮以南 地形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红壤、砖红壤。(二)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 耕作制度

7、 耕地类型 农作物 水果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 旱地为主 小麦、棉花、五谷杂粮 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 带水果南方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田为主 水稻、茶叶、蚕丝等 柑橘、香蕉、荔枝、柚子、菠萝、 芒果、猕猴桃、榴莲等2、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北方:多平顶屋(降水较少;节省建筑材料;晾晒农作物等)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排泄)3、对交通的影响 、 南方河网密集,内河航运发达。但均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 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复杂5、对工业的影响 、 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轻工业为主课堂总结:

8、第三课时复习提问: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讲授新课: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范围 、 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东部:12 个:辽、冀、京、津、鲁、苏、沪、浙、 16% 闽、粤、桂、琼中部:9 个: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 27% 鄂、湘西部:10 个: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 西南五省:川渝滇黔藏 57%思考: 思考:中国的沿海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都在沿海地区?3、区域位置差异的原因 -气候 地形东部地带 绝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

9、期,利 于农作物的生长 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地 理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 性和便利的海运,区 区位 位优势明显,社 会 近代工业起步早、工业基 础好,思想开放、竞争意 经济 识强,产业结构较为合 理,改革开放早等中部地带 距海较远, 不利 于开放, 区位条 件较差。西部地带 多属干旱区和高寒区, 不利于农业发展 多数地区海拔较高、 地 形崎岖,难以开发 距海远。比较封闭,区 位条件很差。工业基础较薄弱,思想观念保守,竞 争意识不强,第一产业比重大,文化 教育落后,改革开放晚,交通不便, 引进外资少等这里三个经济地带 的划分未包括港、 澳、台地区。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1) 东部与西部相

10、比,具有深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2) 改革开放:东部 1978 年;西北内陆地区 1992 年 )5、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 、四川盆 地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常年湿 润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地形地势 周围高山、高原环绕,东部为 平行山岭和谷地, 西北部为成 都平原,中间分布丘陵。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灌溉 人 工 河渠 农作物 水稻 蚕丝等西部大开发主要是 针对哪些省份针对哪些省份 西北五省 +内蒙古 西南五省 +广西吐鲁番 盆地周围山岭环绕,海拔差别大, 坎 儿 中部有东西向的山地。 井长绒棉 葡萄等课堂总结:课堂测验:1 划分区域的依据2 中国三大自然区名称 及其自然差异 填表3中

11、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填表4 东部季风区南北方的分界线 及其地理意义5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名称 及其划分依据6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课堂作业:填充图: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认识人类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不同类型的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学会动态的认识人地关系3、 培养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不同阶段陆地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方法教学过程:引 入 新 课 :区域地理环境是指一定地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可分为陆地地理环境海洋和岛屿

12、地理环境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采集和狩猎阶段(史前文明阶段)1、人类崇拜自然、极大的依赖自然;、“无神论”“环境决定论”;3、环境对人类活动起决定作用。(二)农业社会阶段(农业文明)1、人类利用、改造自然;2、生活:栽培作物、驯养家畜等;3、农业活动的自然基础: 平地、肥土、灌溉、降水、光、热等自然条件;4、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1)古代中国(黄河流域) ; (2)古印度(印度河流域) ; (3)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工业社会阶段(工业文明)1、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1)能源资源:煤、石油、水力等(2

13、)金属资源:铁矿、铜矿、铅锌矿、稀土矿等(3)交通状况:道路、机场、港口等2、自然条件影响工业布局 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组合状况影响工业布局 如东营市的工业发展胜利油田()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地理位置、海运阅读课本探索: 思考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 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 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 产生着影响,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四)后工业化阶段1.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2新技术产业要求: 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污染小3.新技

14、术产业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指向型为主4各国的“硅谷”二、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航海技术落后阶段:海洋不被重视航海技术进步以后:沿海经济超过陆地 资源开发领域拓宽2、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工业化前:经济落后工业化后:利用港口优势经济发达 利用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岛屿归属权引起重视课堂总结:了解课本上关于领海和 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课堂测验:1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及其特征2 山东东营市兴起的因素3 日本太平洋工业区的布局类型 及原因 4 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的自然条件 课堂作业: 填充图:篇二: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教案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执笔人:高 武第一课时12第二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