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130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篇一: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古代史第一单元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 (1)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权利:在诸侯国的世袭统治权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局限: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情形,周天子权威受到削弱。(2) 宗法制:含 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核 心:嫡长子继承制(也是其最大特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作 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2、早期政治制度的

2、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1. “始皇帝”的来历秦始皇规定最高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诸多规定形成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本质特征。2.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历史影响(1)措施: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左右两员);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郡县制形成和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构成 :郡县(少数民族地区的“道”)乡、里及亭(治安、公文传递)特点:中央垂直管理; 郡守和县令

3、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 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在岭南和西南夷地区设置机构或任命官吏修建直道、驰道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2)影响:形成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大大加强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

4、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考点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承秦制”(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中央:设中朝(内朝),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后期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逐渐演变为州郡县三级。2.唐:三省六部制评价: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有所分散,加强了皇权。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3.宋朝: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相当于宰相;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宰相的权力。历代帝王调整相

5、权,除了防范宰相擅权以外,也有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有时也是为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行省制。内容: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十行省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中央对行省的控制: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省官互迁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对地

6、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省制奠定了基础。5.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先秦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察举制”:汉武帝时创立的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度虽然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篇二:高中历史知识库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错误!未

7、定义书签。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 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二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6课 雅典民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课 罗马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三 近代西方政体.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现代政治制度、内阁制、政党制均起源于英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9课 美国共和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0、11课 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专题四 内有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14课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四次战争与反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5课 辛亥革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6课 五四运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与新民主主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8课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六 新中国的政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3课 一国两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4课 两极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5、27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