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120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篇一: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2.表达式:F=ma 或 a?F合m 用动量表述:F合?P t揭示了: 力与a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a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与a的定量关系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

2、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3)Fma中的 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 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4)Fma中的 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 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kg,a的单位是米秒2(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4. 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瞬时性 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力突变,a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独立性 F合产

3、生a合;Fx合产生ax合 ; Fy合产生ay合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因此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就产生几个加速度,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同体性 F=ma中 F、m、a各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局限性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建立直角坐标:其中之一坐标轴沿的方向 然后各力沿两轴方向正交分解 列出运动学方程或第二定律方程 F合=a合;Fx合

4、=ax合 ; Fy合=ay合用a这个物理量把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联系起来 在求解的过程中,注意解题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检验,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2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审题:解题的关键,明确己知和侍求,特别是语言文字中隐着的条件,看懂文句、及题述的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选取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寻找所研究物理状态和过程。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做功情况及能量的转化情况,画出受力或运动草图。 依对象所处状态或过程中的运动、受力、做功等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牛二、及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运用规律前:

5、设出题中没有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规定正方向等。 确定所选规律运动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 确定不同状态、过程下所选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组)代入数据求解结果。 检验结果,必要时要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结果是矢量的还要说明其方向。3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F合的方向决定了a的方向。F合与a 的大小关系是F=ma,不论速度是大、还是小、或为零,都有a 。只有F合=0加速度才能为零, 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 合力与加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向时,减速。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产生a的原因。即:力?加速度?速度变化

6、某时刻的受力决定了某时刻的a,加速度大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 a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区别定义式a=F合?v定义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决定式a?说明了a与所受的mtF合和m有关。4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a关键:分析清楚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题给物理情境,a是动力学和运动学公式的桥梁a5连接体处理方法:连接体:由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连接体。特点:各个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隔离体: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称为隔离体。整体法:连接体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求整体的加速度可把连接体视为一个整体。 隔离法:求连接体间的相

7、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出其中一个物体,对其用牛顿第二定律,此法称为隔离法。注意辩明:每个隔离体运动方向及加速度方向。两方法一般都以地面作为参考系,单用隔离法一般都能解决问题,但有时交叉使用,可使解题简捷方便。a篇二: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 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 知识要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进一步解决动力学问题。三. 重点、难点解析: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简图:标出物体的速度方向(由此可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加速度的方向(即合外力的方向)。(

8、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应用运动学公式列式。(5)解方程并分析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合理。2、处理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那道题目之后,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而初学者往往一拿到题目就想代牛顿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结果把有初速度的当作无初速度,有摩擦力的以为没有摩擦,多过程的问题误认为是单个过程,这样不但会解错题目,而且形成一种乱套公式的不良习惯。认真审题,弄清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确定了解题思路再着手解题,这是解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功。由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密不可分,所以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往往是同时考虑,交叉进行,在画受力分析图时,把所受外力画在物体上。3、

9、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方法:(1)分析研究对象有没有初速度,初速度的方向如何。(2)分析研究对象作什么形式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是匀减速运动。(3)从受力情况或从运动学公式,分析是否能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分清物体经历的是一个阶段的运动(a不变),还是连续发生的分阶段运动,找到各段之间存在的联系,判断相邻两段运动中哪些物理量必定相同,速度、位移还是时间等。【典型例题】1、一物体质量为10Kg,在4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物体的受力图。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g10m/s

10、2)如果在物体运动后的第5s末把水平拉力撤去, 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物体的受力图,物体又做什么性质运动?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计算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一共走了多远(g10m/s2)竖直方向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NG 所以F FN此时Fa1F ma1 /m20/102m/s2方向:水平向左物体又以第5s末的速度,以2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设水平向右为正,则a2m/s2 a12m/s2物体前5s的位移X15s末的速度 v1at2撤去F后物体的位移 X2竖直方向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NG所以FFN由图可知AB两物体在此过程中的位移差是B的长度L。对A受力如图竖直方向物体处于

11、平衡状态,FNG,所以FFN竖直方向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0。FF )/M(8020)/203m/s2则102NFFma1 a1(FF)/m(32)/15m/s2设初速方向为正则 a15m/s2经t1速度减小为0 则 0v0a1t1105t1 t12s2 2210m方向向右2s后物体反向加速运动,受力如图在第3s内F合FF321NaF合/m1m/s2第3s内的位移 X2 12第3s末的速度v2at21(1) 2变为2a C. 小于2a,大于a D. 大于2a A. 仍为a B.3. 如图2所示,一个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所受合外力的变化情况为(

12、)A. 速度一直变小直到零B. 速度先变大,然后变小直到为零C. 合外力一直变小,方向向上D. 合外力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4. 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用细线相连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B. 若撤去F1,则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变小D. 若撤去F2,则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变小5. 如图4,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则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A. 3g B. g C. 3g/4 D. g/2篇三: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

13、点总结牛 顿 运 动 定 律一、夯实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F=ma.理解要点:

14、(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4)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s2.)(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受力分析 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6)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解题思路图解如下: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