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059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醉书摘记.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醉书摘记篇一: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6)第卷(27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刘守安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

2、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

3、方法都值得斟酌。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

4、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吗?如果我们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

5、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符。这是违背文字的本质规定的。汉字是一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与其表示的“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出的点画、结体、布局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

6、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的用途”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的“为艺术的艺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的产生与变化发展。1、第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是不全面的,其理由是:_2、第段,“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的“结论”是指_。3、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的审美相比。B.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C.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的艺术。D.个体汉字的字形,不具有

7、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4、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既是对其范围的界定,也是为其下定义。B.字体书法的形态,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C.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D.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的。E.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在文化结构中具有同等意义。5、请举例,谈谈你对书法作品文化意义的认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2分)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8、。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问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灸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以双著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

9、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垢,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

10、斋,曰“醉书”。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洁:干净B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记得C客或访余者,刺已人 刺:名帖D正恐旋誓且旋畔畔:通“叛”,违背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竹床一,坐以之挟泰山以超北海B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C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若属皆且为所虏D余惝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C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笔下的醉书斋与

11、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非常相似,都是面积狭小,陈设简陋。B作者爱书惜书,从不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书籍,婢女送酒送茶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书或不小心将书打湿,必受怒责。C作者读书极其专注,沉湎书中自得其乐,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因为读书而怠慢了客人,真可谓书痴一个。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第卷(123分)三(一)古诗文阅读(30分)10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

12、:“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注:咻:喧哗打扰。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3分)(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3分)(3)王谁与为不善?(2分)(4)用斜线(/)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13、断句:其 草 多 竹 其 鸟 多 竹 鸡 其 状 如 鸡 而 小 有 文 采 善 鸣(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114题。贺新郞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释湛湛:形容天色阴暗。 牛山:在山东临淄南。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俯视国都临淄喟然流泪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表示对生命流逝的感叹。 破帽:东晋孟嘉于重阳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人们认

14、为他意度从容,潇洒自在。 孤负:即辜负。11、九日重阳古人有登高习俗,词中却说“赖有高楼百尺”。诗人不登山而登楼的原因是_12、对“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白发书生老境凄凉,神州落泪,此泪不是牛山之泪。B、白发书生为凄凉神州落泪,但不为个人生死而流泪。C、白发书生为凄凉神州落泪,但不能面向牛山而落泪。D、白发书生老境凄凉,神州落泪,但不为个人而落泪。13、诗人写自己颇思作为,却梦幻破灭的句子是_14、词的末尾两句写得奇特,重阳已是中秋时节,鸿雁应是南飞,而词中却写道:“鸿北去,日西匿。”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诗人这样写的寓意。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4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1和2任选一题,第3题必须写)篇二: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江西卷)第一卷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宇,渎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证券 蜷伏 甲醛 怙恶不悛 B酗酒 畏葸 旭日 嘘寒问暖c纰漏 毗邻 譬如 匹夫之勇 D不啻 鞭笞 踟躇 持之以恒2下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