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00054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新增的十二本必读书篇一:山东省20XX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 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

2、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

3、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整体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

4、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文

5、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

6、以为是时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的特征。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 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

7、的模糊性是缺失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

8、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

9、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的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

10、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4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5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

11、”的一项是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

12、的根本所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燕支为匈奴语,还可记音为“胭脂”“燕脂”“烟支”“烟脂”“焉支”。它最早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这种植物又名“红蓝”,因为其花色红,其叶似蓝。其花可用作妇女的化妆品。晋崔豹古今注云:“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谓为燕支粉?燕支花所染自为红蓝尔。旧谓赤白之间为红,即今所谓红蓝也。”燕支是西方土人对红蓝的称呼。按照崔豹的说法,燕支是“赤白之间”的一种红色。按赤与白混合调色,应该相当于今天的粉红色。燕支是一种由燕支草制成的、妇女用的面部化妆品,并进而指代一种颜色。如杜甫诗句“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

13、长”、黄庭坚诗句“端正楼空春昼永,小桃犹学淡燕支”等,诗句中的“燕脂”和“燕支”都是指粉红色,进而指代粉红色的花。燕支由西域引进,带来中原妇女面部化妆品的革命。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七“烟脂”条对此有讨论:“古者妇人妆饰,欲红则涂朱,欲白则傅粉,故曰施朱太赤,施粉太白。此时未有烟脂故?烟脂出自边地祁连也。”在燕支传入中原之前,女子脸上只能涂朱抹粉,要么太红,要么太白,很难调配。而燕支色正好介于赤白之间,可避免太白或太赤的审美缺陷。不过程大昌认为燕支产地为祁连山,却不准确。因为产红蓝之山,其实是焉支山,为匈奴故地。西河旧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

14、无颜色。”由此可知,焉支山是匈奴妇女化妆品的原料基地,是产燕支的地方。失去了焉支山,匈奴的妇女便没有往面颊施粉的东西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也说:“盖北方有焉支山,山多作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妇人妆时,用作颊色,殊鲜明可爱。”对于匈奴妇女来说,燕支是必不可少的化妆品。它在匈奴人生活中如此重要,以至于成为标识匈奴贵族妇女身份的符号。阏氏是汉时匈奴王妻妾的称号,而这一称号的来历和化妆品“燕支”有关。匈奴之妻非常美丽,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擦了燕支。按照文学修辞以局部代整体的原则,燕支便成为匈奴单于正妻及各王妃的通称。为了和化妆品的燕支区别开来,便写作“阏氏”。众所周知,王昭君嫁到匈奴,

15、成为呼韩邪单于的阏氏。王昭君变文中有两句诗:烟山上愁今日,红粉楼前念昔年。所写的是,此时此刻,王昭君来到焉支山上,身处他乡,想到昔年在汉宫的情景,悲从中来。按理说,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是向北,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而焉支山却是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两者不在一条路线上。王昭君变文中使用“焉支山”,纯粹是文学修辞的需要。用“焉支山”写王昭君此时所居之地,是因为它不仅是匈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地名,而且“焉支”的读音也暗示了王昭君的篇二:江苏省20XX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窗 外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在我的窗外大约三百米外的地方,有一座墨绿色的高树林:树叶和树枝形成的高山摇来晃去,好像随时都会倾倒下来。众多的高树,它们的树冠都倒垂向地面,形成一大片“液体”,仿佛不断波动的浪脊。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树林左右扭动,上下弯曲,然后带着高亢的呼啸声,重新挺直身躯,接着又伸展肢体,仿佛要连根拔起,逃离原地。不,它们不会示弱。倘若这些大树开步走的话,它们一定会摧毁阻碍它们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