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9598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成语故事汇总模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治成语故事一、立法1.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把关中各县父老乡亲英雄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乡亲英雄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2.大明法度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提出“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的思想。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众建贤才”,即革掉守旧平

2、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他认为,国家是否富强,天下是否安宁,关键在于有没有法度,法度是否合理,是否有优秀的治世之才。王安石把法度和贤才的作用统一起来,认为法治和人才是治国理政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行政、执法、司法1.执法如山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从人准备强行运往京城,归为己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阻拦,将此事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紘(hng)那里。李元紘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和尚。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紘的顶头上司雍州刺史窦怀贞,窦怀贞一向趋

3、炎附势。他即刻命令李元紘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紘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欺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上书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坚决维持了原判。后世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了“执法如山”。 2.秉公执法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诬蔑徐有功(当时主管刑法的官吏)与叛逆分子勾结,并向皇上呈报徐有功的罪状,经查,徐有功并没与叛逆分子勾结,武则天特地为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法律制度公正地来处置他,有的人向徐有功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那是私仇,我是坚持公正执法的人,怎么可以因为

4、个人的恩怨而去影响公正判案呢?”这就是秉公执法的由来。3.赏罚分明春秋时期,曹国的僖(x)负羁曾救过晋文公的命,因此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如果有违反的人,就要处死刑。大将魏平和颠颉却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这件事被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依照先前的命令处罚。大臣赵衰(赵国君王的先人)向文公请求:“他们两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不免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吧!”晋文公说:“功过不能相抵,赏罚必须分明,才能使军士服从命令。”于是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职,又将颠颉处死。从此以后,

5、晋军上下,都知道晋文公赏罚分明,再也不敢违令了。 4.法不徇情墨家有一位领袖名叫腹(黄享),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对腹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只有一个儿子。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腹回答道:“墨家的规矩杀人的人就得处死,伤人的人就得处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的事件发生。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都应该遵守的大义。大王您虽为我儿子开恩命令官吏不杀他,我却不可以违背墨家的法行事。”腹不听惠王的劝解,还是杀了儿子。5.大义灭亲石碏(x),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长子姬完、次子姬晋、三子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

6、作。石碏曾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常与州吁为非作歹,石碏非常愤怒。卫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与石厚,杀害卫桓公夺位。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非常担忧。石厚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石碏早想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见周王说情。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

7、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下令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石厚,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羊肩到陈国后,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

8、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6.诛不避贵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先后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在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中,他提出“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的思想,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7.以身试法西汉时期,有个名叫王尊的人,通过努力实践增长才干。公元前48年(汉元帝

9、初年)升迁为西虢(gu)令,兼美阳县令。当年春天,派人当众用乱箭射死奸淫妇女之人,鞭打不赡养老人的人,在全县引起轰动。汉元帝刘奭(sh)路过西虢,发现王尊的才能,提升他为太守,王尊上任后行文所属各县,官吏们奉公守法,谁干出违法犯罪的事,一定严加追究,后来,王尊查出五官掾(州郡的属官)张辅知法犯法,大肆侵吞钱财,便将张辅逮捕入狱,没收财产,处以死刑,并将张辅以身试法的罪行公诸于世,使全郡震动。8.铁面无私有一年,开封发大水,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包拯十

10、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公”“包青天”“包龙图”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说。9.明镜高悬传说包公临死时,怕后任官员贪赃枉法、残害良民,就命人把宝镜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才放心地闭上眼睛。百姓中流传一首民谣:“包青天,坐南街,铁面无私执王法。龙虎狗,三口铡,百姓高兴奸人怕。”不知过了多少朝代,有个叫钱如命的人,

11、花了五千两银子活动买了个开封知府的官当,打算干个三年两载,发一笔横财。他一上任,就遇上开封庄的弟兄俩为争家产打官司,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升堂问案。他不问青红皂白,一拍惊堂木,怒喝道:“为了蝇头小利,忘却手足之情,来人呀,各打四十大板!”弟兄俩苦苦求饶。钱如命沉吟着说:“看你们怪可怜的,四十大板权且记下,给你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就看你们两个谁通情达理了!”说罢吩咐退堂。哥哥回家一想,钱知府话中有话。他悟出其中奥秒,连夜从后门溜进府衙拜见钱如命,递上一张帖子说:“小人的冤枉全部写在状纸上,请大人过目!”钱如命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三百两银子的银票,不由捋着胡须笑了。第二天一升堂,钱如命就对弟弟怒喝

12、道:“你目无兄长,贪婪成性,是个不打不开窍的东西!”他抽出竹签扬了扬,可又不往下扔。弟弟吓得仰面朝天,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忽然看见大堂之上悬挂着一面明镜,上面映出哥哥给知府送银票的情景。他恍然大悟,连忙叫道:“大人,请再给我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钱如命便说:“你要及早醒悟,免得受皮肉苦!”便退堂。当晚,弟弟也以申诉为名,送去五百两银子。再升堂时,钱如命又对着哥哥瞪起眼睛,声色俱厉地说:“你身为兄长带头惹事,看来这顿板子是非打不可了!”哥哥心想,怎么一夜之间知府就变了腔调,他无意间抬头一看,宝镜里弟弟送钱给知府的事映的一清二楚。他连忙俯首叩头:“小人一时糊涂,也请给我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就这样,

13、你今天八百,我明天一千,弟兄两个展开了拉锯战。钱如命看看油水榨得差不多了,便决定结案。为了显示他的公正廉明,特地告示老百姓可以到衙内观看审案。这天府衙内外,人头攒动。大堂之上,钱如命板着一本正经的面孔,缓缓说道:“兄弟之间要以情义为重啊!房产一人一半,安居乐业,勿再滋事。本府宽厚为怀,不再追究,下堂去吧!”弟兄俩闹得倾家荡产,才明白上了当,齐声喊道:“大人,这官司俺不打了,快把银子退给我们吧!”钱如命想不到他们竟然当场揭底,脸上顿时变了颜色:“胡说八道,血口喷人。本府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谁收过你们的银子?”兄弟俩往上一指说:“明镜高悬,铁证如山!”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到大堂上面,只见宝镜又把弟兄俩

14、送银子,钱如命贪污受贿之事重演了一遍,顿时大堂内外炸了锅。钱如命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离座抬头观看,当他看到宝镜揭穿了他的鬼把戏,自己原形毕露时,不由胆战心惊,浑身发软,“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人。这件丑闻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全城,无人不痛骂钱如命。钱如命又惊又怕,从此卧床不起。那面宝境时刻在他眼前晃动,把他在开封府的丑行和劣迹一幕幕地重演出来。他闭上眼,就看见包公怒视着他,王朝马汉抬着虎头铡要来铡他。他惊恐万状,不管见了什么人,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地求饶:“包大人,饶了我吧”一天早上,百姓们在衙前发现钱如命披头散发,赤身露体,已经断了气。“死包公铡了活知府”,全城百姓人心大快,到处传唱一首歌

15、谣:“开封府,宝镜照,是人是鬼见分晓。阎罗殿,黑老包,贪官污吏不轻饶。”后来各个衙门的大堂上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三、守法、守信1.奉公守法赵奢是赵国负责收税的官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处治了他们,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家人。平原君恼怒,要杀了赵奢。赵奢劝说道:“您在赵国贵为公子,现在纵容您的家臣不奉行公事,法律就会削弱。法律削弱,国家就衰弱。奉行公事,遵守法律,全国上下就太平,国家强大,赵国就稳固。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个贤能的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的赋税,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而且国

16、家殷实。2.一诺千金秦末汉初,楚地有个叫季布的人,他性情耿直豪爽,只要是他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办到。楚汉相争的时候,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曾几次为项羽出谋划策击败刘邦。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下令通缉季布,当时很多人都因为仰慕季布的为人暗中帮助季布。季布曾化装到山东一朱姓的人家当佣工,朱家知道是季布便收留了他,而且还托人去向刘邦的老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夏侯婴对刘邦说,季布是难得的贤才,这样的贤才应该爱惜招揽来为自己所用,我听说楚地到处流传这样一句话,“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把他杀了会失民心,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从此,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了。季布的这个典故后来引申为成语“一诺千金”。3.言而有信曾参(前505年前435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舆,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一天早晨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