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9431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 摘要:园林艺术作品作为造园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客体,同时是造园艺术家展示观念、体现个性、实践审美理想所依赖的载体。园林作品如果具备了反映艺术美的形象,具有了创造者同观众在想象力上的对话,符合了公众的审美心理,并建立在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才具有创新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 艺术美学 意念 配色 引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

2、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

3、 景观园林的艺术美学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中。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利用艺术语言将他们的观念、审美倾向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转化成一件艺术作品,即我们常说的“营造了一座园林”,以供人们欣赏和利用。当人们留连于园林艺术这“第二自然”中”,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也正通过艺术语言的潜在隐性和外在表性两个层面感染着游人。所以,人们常形容在园林中的人景关系时,往往喜欢用“潜移默化”和“借景抒情”这类表达情境交融的词汇。2层面一隐性的艺术语言潜藏于造园艺术作品中,不直接诉诸观者的视觉,是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美妙。它影响着人的知觉方式,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如果说人类以认识的方式介入世界以获得真,以道德

4、的方式介入世界以获得善,那么这种以想象的方式介入世界获得的就是美感。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园林艺术作品作为造园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客体,同时是造园艺术家展示观念、体现个性、实践

5、审美理想所依赖的载体。园林作品如果具备了反映艺术美的形象,具有了创造者同观众在想象力上的对话,符合了公众的审美心理,并建立在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才具有创新意义。我们研究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艺术语言问题,首先限定的园林艺术作品是具体物态化的完整形态的艺术作品,继而才能探讨园林规划设计中艺术语言的规律。艺术作品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艺术语言的有意义、有秩序的具体展现与表达。例如:绘画就是以其独有的点、线、面、色彩等具体的绘画语言符号,被画家有价值、有意义、有秩序地运用表达,才创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具体绘画艺术作品的。艺术正是因拥有属于它自己的语言及语言系统,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把艺术家

6、在创造艺术作品时采用的一切有价值意义体系的表现符号和潜意符号,称为艺术语言。造园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绘画、艺术设计有着共通之处。造园艺术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为了反映公众的审美理想,在造园实践中自觉运用的一切表现手段;如平面布局所反映的点、线、面关系;植物配置所带来的色彩构成等,被设计师按照立意的要求,进行有价值、有秩序地展现与表达。我们把这些造园艺术家营造园林的手段,统称为造园艺术语言,它也是影响观众、游人对园林艺术作品鉴赏的客观存在。 景观园林的艺术意念 凡是语言,都有达辞表意的特征。细究起来,造园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独有的思想情感意蕴,我们称为意念,是隐性艺

7、术语言的首要因素。例如,在日本室町时代中期(1415世纪)盛行的禅宗思想,开始影响艺术创作,是形成日本枯山水造园风格的意念基础。意念操控着单体创作的内在精神走向,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它既是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动力,又是被艺术家在整个艺术创造实践过程中所追逐的目标。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哲学观念的差异,人们的生活方式、认识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具有着不同的艺术观和价值观,造园艺术的意念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雷同的造园意念,并不能造就园林艺术的精品,除了由于地形、水体等自然因素限定的的差异外,放到造园艺术史中,很快便会被新的作品所覆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来自于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

8、力。如果说艺术实践都比艺术观念慢半拍的话,要提高造园艺术的历史价值,首先得更新造园意念,因为美的标准是多重的,当传统的审美标准被继承的同时,审美实践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相对变化的审美标准,必有新的、相对长期的审美观涌现,敏锐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具有从时尚中产生新意念的可能,把握时代的审美观,乃至表现符号的时代特征是重要的。例如:昆明护国广场的叠水设计所体现的明快、简洁、节奏、对称等,是叠水台直线造型的特征,终究来自于我们这个时代对直线装饰性所赋予的 新含义,这种手段在营造苏州狮子林飞瀑亭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园林景观的配色艺术 当园林构图已经形成,在色彩的搭配应用上主要以色相为依据,辅以明度、纯度、

9、色调的变化进行艺术处理。首先依据主题思想、内容的特点、构想的效果,特别是表现因素等,决定主色或重点色是冷色还是暖色、是兴奋色还是冷静色、是华丽色还是朴素色、是柔和色还是强烈色等。之后根据需要,按照同类色相、邻近 色相、对比色相以及多色相的配色方案,分别产生不同的配色效果。同类色相配色相同色相的颜色,主要靠明度的深浅变化来构成色彩搭配,使人感到稳定、柔和、 统一、幽雅、朴素。园林空间是多色彩构成的,不存在单色的园林但不同的风景小斑,如花坛、花带或花地内只种同一色相的花卉,当盛花期到来,绿叶被花朵淹 没,其效果比多色花坛或花带更引人注目。成片的绿地,田野里出现的大面积的油菜花,道路两旁的郁金香,枫

10、树成熟时的漫山红遍,这些具有相当大面积的同一颜色所呈现的景象十分壮观,令人赞叹。 总结: 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因此,要去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达到园林艺术的顶峰。 参考文献: 1王?,曾俊.设计基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冬英,朱朝晖.园林中的植物色彩艺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5):47. 3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