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9343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生殖器官司发育异常不良因素引起的母猪不发精、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公猪性欲低下,甚至无性欲,弱精、死精等综合病理症状。可能导致母猪不发情的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子宫内膜炎、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瘟、(HC)、猪伪狂犬病及寄生虫病。其中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最多,带来的损失最大。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针对种猪群的具体情况定期拟定详细的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兽医的治疗方案。强化猪的饲养、 科学饲养 、

2、科学管理 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隔离制度。还可采取适当的刺激措施如:混栏 、运动、饥饿催情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病因 营养 管理 防治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生殖器官司发育异常不良因素引起的母猪不发精、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公猪性欲低下,甚至无性欲,弱精、死精等综合病理症状。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分类,一般根据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后天性环境因素对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影响程度和性质,通常可分为永久性的不育、暂时性的不育和低繁殖力三类。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可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人根据近几年临床经验,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简介于后

3、。1发病情况及经济损失我县X镇陈某生猪养殖场2006年因疫苗注射不及时不规范,全场30头母猪52头青猪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蓝耳病”)。死亡母猪6头青猪11头,其它24头母猪当年只有2头生育。经济损失15万元。我县X镇杨某猪场2010年4月私自从周边县引进母猪10头、仔猪23头。一天后发病,经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造成该场引进母猪一年半后才能正常产仔。经济损失16.5万元。2病因可能导致母猪不发精的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子宫内膜炎、圆环病毒病、母猪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血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胸膜炎)及寄生虫病。其中以猪繁

4、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最多,带来的损失最大。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广泛,造成的损失严重。该病常因引种不当传入,我县于2000年在忠县拔山镇洋三元种猪场首次发现此病,以后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生,种猪场尤其多见。2.11临床诊断要点 公猪表现厌食,精神差,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母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产后发情推迟,甚至不发情,怀孕母猪前期流产,后期产木乃伊胎和弱仔;产下的弱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几天内死亡。母猪发病后本身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但怀孕后期感染发病后死亡率较高。断乳前后的仔猪最易感

5、染,感染后体温升高,呼吸严重困难,呈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少部分仔猪皮肤发紫,表现出严重的渗出性皮炎,死亡率高达40%-100%;育肥大猪患病后发生鼻漏,呈一过性的厌食及轻度呼吸困难,耳、腹部深紫色,15天左右能自愈,很少死亡,但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2.1.2 病理变化 可视粘膜苍白,全身不同程序黄染,皮下水肿,死胎胸腔内存有大量清亮液体,病死的猪腔内存有大量清亮液体,病死的猪肺前叶边缘普遍有灰色肝变病灶,切开气管,内部充满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粘液,肺间质明量增宽,部分猪有渗出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个别严重者,肺边缘有红色肉变区;肝肿大变性,呈现棕黄色;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门淋巴结尤为明显

6、,切面有出血点;肾肿大苍白,表面有凹凸不平灰白色坏死灶,个别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脾脏肿大变软,个别呈蓝紫色;小肠粘膜有点状出血,结肠内容物稀薄。2.1.3防治疫苗预防: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50天、30天时各免疫一次,每次肌注1头份,应在其他疫苗免疫后再实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注射,以防免疫干扰降低免疫效果;经产母猪在每窝产后25天时,每头肌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1头份;仔猪在产下后20天时,每头肌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0.5头份;种公猪在每年的3月、9月各免疫一次,每次每头肌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1头份。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7、治疗。在排除猪瘟感染并初诊为本病后,应对发病猪作隔离饲养、严格消毒,在发病初的1-3天时,可在饮水中添加清肺止咳散和抗体维他,在日粮中增加青料。在3天后,再按以下治疗:采用肺炎咳喘停、菲克亭、长效土霉素肌注。在采取上述针对性治疗方法的同时,对发病猪可在饮水中添加清肺止咳散和抗体维他等对症治疗。对呼吸困难者,用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消除肺部炎症,解除呼吸困难,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2.2 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为单股线状DNA病毒。2.2.1 诊断 依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据实验室诊断,进行血清学检查(HI),采取胎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做PCR

8、及病毒分离、鉴定。本病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产出弱仔,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表现繁殖障碍现象,且无神经病状。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则以产木乃伊胎为主。2.2.2 防治 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常用血凝抑制试验,当HI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才能引进。对后备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1个月免疫注射。在该病流行地区内,可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因该病产生流产或木乃伊胎的同窝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对早期发病猪可采用聚能核肽、重症速效、变异红链康肌注,效果较好。2.3 猪瘟(HC)231病因 该病

9、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猪瘟病毒(HCV)主要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不同品种和年龄猪均易感染,幼年猪最为敏感。感染潜伏期一般3-8d。怀孕母猪感染HCV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弱仔等。该病毒是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仔猪多在生后几天内死亡。232 防治 疫苗预防:一般小猪猪瘟免疫剂量为1头份,商品猪2头份,种猪可用到4头份。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1次。后备种猪选留作种用时立即免疫接种1次,配种前半个月免疫接种1次。应根据本场中母猪、仔猪猪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以及是否来自疫区选用以下免疫程

10、序:种母猪于产后断奶或空怀时期免疫接种1次。非疫区、未受威胁地区仔猪于20-25日龄、50-60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在疫区或受威胁地区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进行超前免疫,免疫接种2h后方可哺乳;到50-60日龄时,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强化免疫1次。治疗:早期可采用巨能1号、抗体维他饮水,呼喘蓝康、巨能1号拌料同进肌注聚能核肽、重症速效、长效土霉素效果较好。2.4猪伪狂犬病该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又名猪疱疹病毒(PRV)所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可引起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猪高热病的病种之一,目前,本病在我县正在流行。2.4.1临床

11、诊断要点 1-20日龄的新生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升到41-42.5,运动失调,全身发抖、趴在地上口吐白沫,腹泻,同窝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21日龄以上及3-4个月龄幼猪患本病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前撞后冲或转圈,声音嘶哑或发生尖叫声,个别病例还表现皮肤奇痒,一般于病后4-6天死亡;4个月以上的育成猪发生本病时,仅见打喷嚏、咳嗽及体温升高等轻微症状,一般呈良性经过。公猪患本病时可引起睾丸鞘膜炎;母猪患本病时,伴发便秘、厌食、眼睑水肿、呼吸困难、产死胎和弱仔。2.4.2死尸剖检及病料送检 肺部暗红色,胃底部粘膜有炎症,肝脏和脾脏肿胀、充血,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1-2倍,肾肿大,表

12、面有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采病猪血液,分离血清送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作乳胶凝集试验(LAT)检测,呈阳性。2.4.3防治措施疫苗预防: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免疫: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肌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1头份,经产母猪在怀孕后70-80天时,肌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1头份,仔猪40日龄时肌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1头份。治疗:本病以预防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猪场感染本病后,对发病猪可采用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苗2头份/头紧急免疫接种,并用磺胺六甲和恩氟沙星按说明书用量配合治疗,可收到一定的效果。3 营养因素最常见的是能量摄入不足,脂肪贮备少,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的p2点膘厚应在18-20毫米;高能

13、量日粮使母猪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沉积脂肪,卵泡细胞变性,致肥胖性不育,如果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过于不足,可致母猪瘦弱,初情期延迟,不发精,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有些虽然体况正常,但由于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致使性腺的发育受到抑制;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调都会导致发情推迟或不发精,如饲料中钙含量偏高阻碍锌的吸收,易造成母猪不孕,有时引起流产,产死胎增多。4 饲养管理因素4.1 饲养方式对后备母猪而言,大栏成群饲养(每栏4-6头)比定位栏饲养好,母猪间适当的爬跨能促进发情。但若每栏多于6头,则较为拥挤且打斗频繁,不利于发情。若用定位栏饲养,应加

14、强运动。4.2 诱情很多猪场不注重母猪的诱情,没有采取与公猪接触或其它措施来诱导母猪发情,母猪发情不发情听之任之。4.3 发情档案有些猪场不建立发情档案,有的在7月龄以后才开始建立发情档案,超过8月龄不发情才开始处理,处理越迟效果越差,这样母猪淘汰时大多达10月龄。正确的做法是在160日龄后就要跟踪观察发情,6.5月龄仍不发情就要着手处理,综合处理后达270日龄仍不发情的母猪即可淘汰,时间太久则造成饲料浪费。4.4 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平时抓好消毒,搞好卫生,尤其是后备母猪发情期的卫生,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针对种猪群的具体情况定期

15、拟定详细的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兽医的治疗方案。5 母猪繁殖障碍性病症的症状5.1 发情障碍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母猪较长时期不发情。5.2 妊娠障碍母猪屡配不孕,或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仔不足和木乃伊胎。母猪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能很快恢复。有的母猪在妊娠期,部分胚胎在早期被感染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5.3 泌乳障碍母猪患了无乳综合症,母猪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大发硬,挤不出乳法,拒乳等症状。5.4 公猪繁殖障碍一般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量

16、减少,精液品质变差或死精,生殖器官炎症。5.5 仔猪成活障碍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哀鸣,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d死亡。5.6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5.6.1 强化猪的饲养 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猪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5.6.2 科学饲养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不易发生传染病。5.6.3 科学管理 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条件。5.6.4 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