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9338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设计 佘宝旺摘要: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滨水区域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城市滨水区域的复兴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本文通过对城市滨水区域概念以及国内外滨水区域的分析,强调了滨水区域景观生态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与原则,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提供了一些启示。关键词: 滨水区域 景观生态 景观设计 1 城市滨水区域概念及发展概况1.1 城市滨水区域概念水滨(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

2、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王建国在城市设计一书中写道: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相毗邻的特定区域,它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具有自然、开放、方向性强等空间特点和公共活动多、功能复杂、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等特征。滨水区,意为水边、海滨、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它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

3、0分钟的距离范围”,并且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1.2 城市滨水区发展概况 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促使城市规模与功能不断拓展,由此引发种种矛盾,如工业人口聚集改变城市排水规模,城市滨水区防风防汛能力削弱,地基下沉,水体污染,水源短缺,城市滨水区绿化空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与保护城市景观风貌,满足人们游憩休闲的需求,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城市滨水区的潜力,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地段,是城市形象的窗口。世

4、界各地掀起了一场让城市重返滨水的运动:江河沿岸环境治理、历史水路的复兴、滨水开放空间及滨水建筑的开发与设计,并把城市滨水开发作为改善城市景观与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2.1 国外滨水区发展状况尽管人们对滨水区看法的认识转变在不同的国家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无论其涉及什么因素,都一致关注独特的,地方性的城市环境改善问题,并导致了具体的改造开发行动在英国的伦敦、利物浦,美国的西雅图、奥克兰和旧金山。滨水区规划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具体的开发则是从60年代初开始的。1989年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有90项滨水区项目正在实施。根据“滨水复兴研究中心的资料,在1993年,日本就有63个的城

5、市滨水开发实例”。近年来国外滨水区建设仍是城市建设的重点:美国有75个大城市,其中69个滨水城市中,几乎都有对滨水地区的重建开发项目。在欧洲,英国最早对滨海地区进行了开发重建,被认为欧洲最大城市改建项目的伦敦港区开发,从1981年开始,迄今仍在继续;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德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汉堡也有大规模的滨水开发区。在亚洲,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多所滨水城市的日本,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很重视,大坂、横滨等著名港口城市的滨水开发,无论是规模、设计、管理都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对滨水地区开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1.2.2 国内滨水区发展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海地区

6、的重要性,并已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地区的开发项目。较成功的如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天津的海河沿岸整治、南京的秦淮河仿古建筑群、合肥的环城公园等。我国拥有大量的滨水城市,近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量大面广,城市空间在经历了急剧的外延式扩展后,内涵式提高也越来越迫切,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尤其是滨水地带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造园追求的是“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意境美,而目前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却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很多己建或在建的海滨、湖滨广场,不论大小,均铲除岸边的杂草、采用超大尺度的花岗岩硬质铺地,气派的廊柱、亭台楼榭、下沉式广场、登泉流水以及大量的建筑小品并配以名贵的花草,刻

7、意追求平面效果的热闹和线形的流畅,使人感觉仿佛才走出城中钢筋水泥的城堡又步入了水边钢筋水泥的森林,其结果是虽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派,却少了若干自然的野趣,没有达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的目的。现在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1、对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比较系统的城市滨水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规划和建设,滨水空间被大量建筑所充斥,缺乏足够的开敞空间。2、用地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各种功能空间的综合性的组织和利用,很难满足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化的需求。3、不少地方水质污染还比较严重,护坡大多为石块、混凝土垒砌的硬质护坡,滨水生态绿地建设贫乏,水域无法亲近。4、土地利用的空间纵

8、深不足,更新往往只限于水域沿岸的表层,存在明显的片段化的趋势,与周围环境脱节。1.3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世界城市的发展正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生态城市的道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由对立正在走向融合、共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自然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水区域正在被人们高度的重视,人们逐步的把自然的生态的环境还给滨水区域,将城市滨水区建成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共同繁荣的美好家园已成为全世界的愿望和目标。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日趋成为滨水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对水体的简单利用,渐进为高层次的开发,形成了人口、经济向沿江、沿海聚集的倾向。工业的发展、经贸的

9、繁荣、人物的流动,在给滨水区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过度捕捞、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建设性的破坏。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河道堵塞、水域减少和过度的人工作用又使得滨水区生态结构失稳,最终致使城市整体生态系统失调;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功利的开发,侵吞着城市仅有的水空间,优美的生活岸线受到污浊的工业区的排挤,造成了人与水的疏离,行旅所至是千河一面、万镇一统,滨水区的特色景观丧失殆尽。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一个完整的城市滨水景观是

10、城市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同时由于环城的江河与城市发展有密切关系,城市滨水区中保留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因此可以认为,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2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设计2.1 现代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特点 现代滨水区域建设从空间环境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适用性功能上能满足城市和公众的多种需求,形式和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且对公众全年开放。2、多样性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限的滨水区内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开敞空间和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性。3、开敞性水边的空间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

11、和形式不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4、可接近性所有的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均可步行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和水体边缘,而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5、延续性林荫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且在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的延续性。2.2 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特征2.2.1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首先是对环境、生态的分析与理解 建造城市滨水带是为了更加美化这个城市,而不是掠夺性、侵入式开发湖、河地带,现代滨水景观理论尤其重视这点,提出了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主要分为保留与保护两大方面。2.2.2功能的要求与受大地艺术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大尺度倾向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

12、计原因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是要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同时,受60, 70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域空间中创造作品,即“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样决定了尺度的定量优先于局部的设计原则。2.2.3注重现代与传统的触合,体现地方色彩与文脉精神 即虽然在进行现代式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

13、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另一种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2.2.4受人文主义及亲水哲学思想影响的垂直、多层次设计理念 受现代人文主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将水体与人的精神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体现“垂直设计”原则,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较好的控制水的四季潮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2.2.5新材料、新技术对滨水设计的影响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

14、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2.3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通常由于自然条件较好而成为城市发源地,水陆生态系统交汇是这一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城市滨水区域是一个多元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生态系统,滨水区域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水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协调好人与滨水自然环境、人与滨水人工环境、滨水自然景观与滨水人工景观的

15、关系。2.3.1 系统与区域原则 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整体。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时,首先应该对江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使用而对重大水利和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市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市用地对江河的侵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做好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配套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保障。2.3.2 多目标兼顾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的整治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

16、河的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游憩机会,提高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以系统工程意识为指导,合理分区,提供多样化的景观结构,巧布观赏游览线,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要求。2.3.3 自然生态原则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2.3.4 文脉延续原则 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