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9135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第3课上课用宋明理学1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思想历程 一、春秋时期:儒学产生 二、战国时期:蔚然大宗 三、秦朝时期:遭受重创 四、汉朝初期:逐渐复苏 五、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六、武帝以后:繁荣发展 七、?,第3课 宋明理学,阅读课文P12“三教合一”部分,思考儒学受到什么的挑战,具体表现是什么?,课程标准: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程朱理学理学产生的背景 1、思想上: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1)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儒学自身的缺陷:缺少思辨性和理论上不足,道教祖师王重阳诗云: 儒门释户道

2、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莲花是红色,荷叶是青色,藕根是白色,三者形象虽各不相同,而实际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儒释道三家就如同红莲、白藕、青荷叶一样,皆为一家之血脉。,理学概念,P12 北宋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的内容,二:宋明理学的内容,(一)程朱理学,1、创立:北宋二程 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程颢、程颐,思想主张: A: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B:伦理观: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体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特征。,

3、程颐像,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C:认识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朱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平生不喜为官,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朱熹死后不久,成为 “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2:成熟:南宋朱熹,思想主张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明道德 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A:宇宙观 B

4、:伦理观 C:认识论,为了重塑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而不是为了禁绝一切私欲,体现了朱熹什么思想?,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

5、外无物”“心外无理”,B,通过材料认识程朱理学的影响,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美丽”的三寸金莲,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影响:A:消极: a:用三纲五常维系了封建统治秩序。(本质) b: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不利于自然科学的长远发展。 c:明清以后日益阻碍社会的发展。,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 (1827

6、)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子家训,B:积极: a: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b:传到日本,朝

7、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 c: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A:简介(1139-1193)号象山,字子静,世人称存斋先生,又称象山先生 。 B:内容 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心”就是“理”) 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认识论: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心学,A:简介 又称王守仁,号阳明先生。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思想备受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等推崇。在日本甚至成为武士心中的圣经。 B:思想产生背

8、景 明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陷入危机。,C:主要内容,宇宙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理在心中) 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认识论: 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A,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心,格物致知,格心致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新儒学(宋明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世界本原于理,重三纲五常,轻自然欲求,重道德之善,轻科学之真,使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维护了封建

9、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1(2015新课标全国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

10、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 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

11、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 【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

12、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

13、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4(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 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促成这一变化的

14、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C项。 【答案】C,5(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考点】宋明理学心学 【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答案】D,6(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故答案为A。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