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9008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景观——长江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题编号zykc201107教学案例一:河流景观长江教学案例 一、案例情景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优美的世界河流风景录像和图片背景音乐由弱到强,导入长江的学习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让学生感受到河流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期待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想要主动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指出长江基本概况:源头、入海口、全长、流经地区、分段等。读中国政区图,说出长江流经省市名称。让学生熟悉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读地图、分析地图和归纳总结知识的

2、能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地理学科与旅游景观结合的教学过程。)以直观的三峡景观图、三峡游览图、话说长江的记录片引导学生学习三峡旅游景观。学生看图归纳三峡的起止点。(基础差的学生)学生看景观图,通过讨论总结各段峡谷的自然景观特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通过预习,概括三峡的人文景观。教师点拨:教给学生读景观图和专题地图的方法。通过中国古代诗词向学生渗透三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解释三峡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通过让学生填充地图的形式,将知识点的总结和读图、绘图的技能在一张地图上就完全体现出来。让学生掌握各种地理图的观察方法、阅读方法、分析方法、归纳总结方法。体现分层次教

3、学。通过大量三峡秀丽风光图片的展示和三峡记录片对其风景的深入刻画,使学生不仅从感观上感受到三峡的美,更从心灵上受到熏陶,从文学的领域接受陶冶,从自己层层深入的剖析中获得知识和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学会审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自主学习学习地理的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方法、技能。长江中下游的旅游景观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课堂资料,用学习三峡景观的方法分析、归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并从中领略到长江美的另一面。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后,陈述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学习河流景观方法的掌握。思想升华通过板书进行知识

4、点小结。用凝练精辟的语言对本节课的指导思想进行升华。强调对旅游景观美的感悟、学会对河流景观美的欣赏。课堂反馈扮演民航服务人员的角色,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所学内容,向乘客介绍长江三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情感陶冶播放歌曲长江之歌,配以话说长江的篇头画面。推动课堂教学达到高潮,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达到高潮。板书设计河流景观长江二、三峡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二、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理念被提了出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新课程的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这三大核心理念基础之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指导思想:将地理学与旅游紧密结合,处处渗透对旅游景观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表现和欣赏。2、本节课在教材和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河流景观长江这节课选自“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水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内容。河流自古被看作是生命的源泉和文明的摇篮,它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和精髓。我国是一个多河川的国家,河流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和灿烂文化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河流景观是我国水文景观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它充分体现了河流景观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精髓,在整个教材和整个旅游地理课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它水文景观不可替代的。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长江三

6、峡的景观特点。教学难点:(1)对河流景观特点的分析、归纳;(2)对河流景观美的欣赏。(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研究,结合航空专业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该专业学生的职业定向,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如下阐述:1、知识与技能:(1)识记水平:学生能够说出长江发源地、描述长江的流经地区、长度并识别长江上、中、下游等基本概况。(2)理解水平:u 学生能通过观察景观图,分析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和三峡的特点。u 学生能通过自己收集的学习材料,整理、比较、归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特征。u 学生能独立解说长江三峡的概况、解释长江水文特征的成因、说明长江的旅游景观。(3)应用水平:u

7、 学生能在地图上熟练指出长江的起止点、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和三峡的位置。u 学生能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u 以优美的河流风光图和壮美的音乐长江之歌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u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地理信息(地图、景观图、文字资料等)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地整理、归纳、总结新知识,从而对我国河流景观知识体系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脉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u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学生能从三峡的美看到长江的美,从长江的美看到中国河流的美,从中国河流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大自

8、然的美感受到整个世界的美,进而把这种对美的感悟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美无处不在,让美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灿烂。u 领悟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三)学情及学法分析1、学生特点: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一年级航空专业的学生,学生基础的个别差异较大,从整体看,学生普遍好动、好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2、学习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高一年级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将中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和该专业学生的上述特点相结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

9、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要针对以下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读图方法、语言表达、观察方法、归纳方法、综合分析法。(四)教学策略及教法分析1、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取其容量大、手段新、感官刺激形式多、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感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拓展学生地理知识的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2、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在教学

10、中抓住旅游地理中旅游景观美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对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重组,组合运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在地理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和谐美的心理氛围,通过对长江美的感受与体会,体验中国旅游景观的独特魅力,从而愉悦身心,发展人格,体现现代教学的素质观。3、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根据现代教学论: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教学程序,教师与学生在和谐、自然、愉悦的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

11、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多边互动。通过学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现代教育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要求。4、激励探究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听、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和实践的平台,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提供开放式的学习情景,

12、激发学生对旅游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观。5、以地理为主线的学科综合实践策略:教学以“长江旅游景观”欣赏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旅游地理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的多边横向联系,将其他学科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旅游地理学科中。同时,结合社会背景知识,加深对旅游景观美的理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扩大

13、学生的文化视野,并辐射到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艺术审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体现出现代课程的多元性。(五)教学媒体分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节课通过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flash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运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法,形象、生动、直观地创设出乐学的氛围,教师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要学的新知识有期待感。通过学生的欣赏、参与、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旅游

14、景观的美,进而感悟和谐美的重要性。三、案例启示1、改革与创新u “沟通”和“合作”“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我和学生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同时学生之间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学的呆板和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u 心灵的感悟:和谐美、和谐社会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听觉效果和我的语言

15、感染,以及师生对旅游景观共同的体验、理解去感悟美,感悟自然的美,感悟生命的美,感悟社会生活中的美。2、对本节课的几点把握u 以地理学科作为支撑点,诠释旅游景观的美:旅游地理这门课主要强调旅游景观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而地理学却从更深层次阐述了旅游景观美的原因,使这门课避免了流于肤浅地介绍旅游景观。地理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就是我这节课在教材以外要挖掘出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样,针对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职业高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结合其未来就业方向,深入浅出地诠释出长江旅游景观的美,进而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审美情趣,建立正确的审美观。u 强调在长江旅游景观学习过程中对所用的方法、技能的掌握。职业高中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更注意“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u 突出多媒体这一亮点。通过最直观、最震撼人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