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8869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 要(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定本纲要。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

2、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学生探究、理解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提供特殊的机会。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性质如下:(一)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

3、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四)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五)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

4、制,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六)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研究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二、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开放的环境中促健康活泼地发展。(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

6、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三个维度。(

7、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共8项,代号Q)目标分类目标描述3-9年级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目标Q1珍视自我: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掌握各种避免危险的方法。了解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悦纳自我,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树立自信。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正确应对各种挫折与困难,珍惜生命。Q2融入集体: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养成合作品质。友好与他人相处,接纳与包容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融入集体,关怀他人,具有集体意识与责任感。Q3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形

8、成终身学习的兴趣与愿望。Q4热衷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形成热爱探究的习惯。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Q5热爱生活:融入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勤奋、积极、负责任的生活态度。Q6保护自然:欣赏与保护自然,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主动实践。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具备野外生活技能,提升野外生存能力,与环境作合宜的互动。Q7服务社会: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

9、度。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Q8国际理解:欣赏身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尊重与关怀不同的文化,并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处的方式。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展现自己对国际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二)能力目标(共8项,代号N) 目标分类目标描述3-4年级5-6年级79年级N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N1-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真实的问题;能将问题表述清楚,确立课题 N1-2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10、积极思考并提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能将问题简洁、明确地表述出来,形成课题N1-3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探索,提出较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能自主确立较为规范的研究课题,并尝试分解子课题N2团队合作能力N2-1能在教师帮助下,组建较小规模的小组;有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关怀团队的成员;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小组交流;能明确分工,努力并较有条理地完成自己的任务N2-2能自主建立较大规模的小组,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尽力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乐意帮助同伴,能主动承担公共职责;在小组内,能民主平等地参与研讨,友好地与小组成员交往,尊重关怀他人;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能

11、对自我、同伴作出合理评价N2-3能尝试通过自由招募等多种形式建立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接纳和包容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积极参与各项团体活动,与他人有效沟通与合作,认真完成份内的工作;能关怀他人与照顾弱势团体,具有服务意识N3组织规划能力N3-1初步形成有计划地解决问题的习惯,能构思一个完整的计划,计划应包括需要考虑的相关要素和情况;计划应表明事情的顺序并考虑资源的运用;能执行计划;尝试完善和改进计划N3-2初步养成自我规划的意识,能尝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常保持个人的整洁,维护班级与学校共同的秩序与整洁;积极参与家庭和班级事务的处理,能自主策划一些小规模的活动N3-3能系列化、结构

12、化地设计计划,突出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设计活动过程,能周密安排各种因素,计划清晰、可行;在执行计划中,充分利用好人员、时间、经费、物质和设备等资源;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完善方案,能对比计划评价活动是否成功N3-4能有计划、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学习等;对未来有一些模糊的规划与设想,能自主策划组织一些班级层面或更大规模的活动N3-5能制定主题明确、逻辑性强、突出重点、方法适切、操作性强的活动计划并执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计划,确定优先处理的事项,对偶发事件作出有效的应对N3-6展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方向,形成初步的生涯发展规划;能策划一些有创意、有挑战的活动N

13、4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N4-1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请教”、“阅读”、“观察”“上网”等基本方式收集研究信息N4-2会用“划重点”、“剪贴”、“摘抄”、“记观察日记”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能有目的地筛选提炼有效信息N4-3能运用手抄报、ppt等方式呈现信息的整理结果;能在信息中获得支持自己研究的依据N4-4能识别并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擅长从多途径挖掘和搜集资料,掌握资料收集的一些技巧,了解与认识不同的文献类型N4-5能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运用“统计表”、“柱形图”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N4-6能在资料中提炼出有助于解决研究问题的信息,并能通过“手抄报”、“电脑小报”、“幻灯片”等

14、方式灵活多样地呈现和运用信息N4-7熟悉信息收集的基本技巧,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主动搜索相关信息;用合适的方法收集信息,如在进行调查时可考虑样本问题;初步了解专业数据库和文献分类等知识N4-8能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信息,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N4-9在全面掌握资料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主题,能够形成个人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文字、制图、数据库以及表格程序等制作研究报告N5动手操作能力N5-1能比较熟练地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整理书包,洗涤衣物,简单的烹饪、维修等;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剪、切、划、折、接插、挖空、弧线

15、粘贴等等),并能运用技能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和实用功能的作品 N5-2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技能,比如缝纫、小木工、小泥工、小金工;当某运行系统需要修理时,能排除故障,或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能与小伙伴互助合作,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制作或改装,形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创意作品 ,并能考虑到作品的实用与美观 N5-3 能熟练运用动手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维修课桌,缝补衣物,家常菜的烹饪等;能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制作或改装出一些创意作品,可以从功能、审美、社会、经济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该创意的合理性N6沟通表达能力N6-1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用较清晰的语言,围绕主题,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口头表达;能自信地进行陈述,对听众的有关提问作出回答;能通过手抄报、讲故事、演讲、小品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N6-2能适当借助图片、图表、数据、ppt等方式有条理地进行交流,语言流利,围绕主题,内容精练、有重点,能对听众的提问做出适当的回答N6-3能用文字清楚地表达信息和要求;写作风格恰当,符合特定目的,如能完成信件、邀请函、电子邮件、宣传海报等;能以适宜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并能有效处理人际互动的问题N6-4能用合目的、有条理的方式自信地进行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