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8552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盖板涵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设计规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盖板涵设计规范篇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设计规范设 计 说 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01-972、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 021-893、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2-85 4、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4-85 5、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XX 二、技术指标1、 净跨径:、米2、 斜度:0o、10o、 20o、30o、40o(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 荷载等级:汽车20级,挂车100; 汽车超20级,挂车120 4、 涵

2、洞净跨径、净空及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1、 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2、 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预制盖板宽度为99cm。3、 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 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 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 o角进行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35 o,土容重18KN/m。6、 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

3、行。7、 当涵洞跨径L=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8、 当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本图册水力计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9、 图册中涵洞洞口形式均采用八字墙式,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0、 使用本图册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11、 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本图提供了按1: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2、

4、本图册不能用于涵顶填土高度小于的涵洞设计,遇此情况需采用明涵标准图。 13、 涵洞基础按分离式和整体式二种形式设计,当采用整体式基础时,不设计支撑梁。五、施工要点1、 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进行脱模。移动和堆放。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支,不得将顶底面倒置。2、 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10号砂浆。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3、 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可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约。涂后不再另抹砂浆。4、 盖板的吊装设施本图未列入,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考虑

5、。5、 涵台支撑梁的施工应与涵台基础同时进行,石砌支撑梁必须与涵台基础砌石丁顺相间、相互咬码。6、 涵台台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涵长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涵台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 7、 凡是采用填石抬高地基上设置的涵洞,都应设置沉降缝。 8、 设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9、 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也可以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 10、 凡在

6、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11、 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可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不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12、 洞底和洞口铺砌采用两层,上层采用浆砌片石,下层采用砂砾垫层铺设。 13、 位于冻涨土地区的涵洞,两端自洞口向涵身2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冻土线以下。 14、 冬季进行混凝土或砌体施工时,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应要求注意防冻。 15、 涵台台后的填土应在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并应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碾压、对涵台较高,不易达到碾压效果的涵

7、洞,可采用在该范围内填筑碎石或砂性材料,并注意两边对称进行。 16、 施工中当涵洞填土高度不足厚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对涵顶上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篇二:盖板涵结构设计计算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一.盖板计算1.设计资料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环境类别:I类环境;净跨径:L0=; 单侧搁置长度:; 计算跨径:L=;盖板板端厚d1=40cm;盖板板中厚d2=40cm;盖板宽b=;保护层厚度c=4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轴心抗压强度fcd=; 轴心抗拉强度ftd=;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 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80Mpa;主筋直径为25mm,外径为27mm,共45根,

8、选用钢筋总面积As=涵顶铺装厚H1=15cm; 涵顶表处厚H2=1cm;盖板容重1=25kN/m3; 涵顶铺装容重2=25kN/m3; 涵顶铺装容重3=1kN/m3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q=b=/m 盖板自重g=1b/2/100=25/2 /100=/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a=车轮重P=280kN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

9、用 车轮重压强p=P/La=280/=/m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1=L2/8=/8=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1=L0/2=/2=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2=pLa=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2=pLa/L0+pLa /L0=/+ /= 3) 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 跨中弯矩0Md=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0Vd=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截面有效高度 h0=/2= 1) 砼受压区高度x=fsdAs/fcd/b=280/=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的规定:HRB335钢

10、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 xbh0=砼受压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 2) 最小配筋率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的规定:P=100As/b/h0=,不小于45ftd/fsd=,同时不小于主筋配筋率满足规范要求 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的规定:fcdbx=1000 =0Md=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4)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抗剪截面验算的规定:10-3fcu,bh0=10-36600=6380Vd=抗剪截面满足规范要求。

11、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规定:对于板式受弯构件,公式可乘以提高系数10-32ftdbh0=110001000=0Vd=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验算,只需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构造要求配置箍筋5.裂缝宽度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裂缝宽度验算的规定: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Ms=+=+=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Ml=+=+=受拉钢筋的应力ss=Ms/As/h0=/=作用长期效应影响系数C2=1+/Ms=1+/=裂缝宽度Wfk=C1C2C3s

12、s/Es/=1/105/ =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二.台身及基础计算1.设计资料基础为分离式,基础襟边C1=,台身宽C2=,基础宽C3=背墙宽C4=,搭接宽度C5=,基础高度为,铺底厚为涵洞净高H0=,计算高度H1=,基础顶深H2=,基础为2级扩大基础台身容重为25kN/m3,基础容重为25kN/m3,铺底容重为18kN/m3台身轴心抗压强度fcd=,台身弯曲抗拉强度ftmd=,台身直接抗剪强度fvd=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为180kPa,回填土的内摩擦角为30将台身简化为上下端铰支模型,取台宽b=进行计算2.台身验算 1) 水平力车辆荷载等代土层厚破坏棱体长度l0=*tan= 计算长度B=560/18=土的侧压力系数=tan2=q1=b18=18=/m q2=b18=18=/mA端处剪力=最大弯矩位置x0的计算=/m篇三:盖板涵设计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