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8215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道防洪堤设计规范篇一:河道防洪排涝规划XX河防洪治理旨在通过治导、疏浚、筑堤等措施,以期除患兴利,实现行洪、取水利用、生态景观之目的。XX河防洪排涝规划大纲防洪排涝治理的目标和原则 规划目标1.以打造天然生态河道为根本目的;2.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来面貌;3.通过河道疏浚、筑堤等工程措施,使河道满足设计防洪标准;4.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流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指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5.在河道治理中,基本保持现状河势,保护河道内现有的沙洲、深潭等,确定适应不同河道要求的防洪布局和水生态修复措施;6.工程措施与

2、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完善河道防洪体系。规划原则1.合理确定界河段的工程措施,避免因河道治理而造成两个县区的纠纷。2.河线应力求平顺,各河段变化应平缓相连,不宜采用折线或急弯。3.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并考虑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等因素。4.尽可能不扩挖河道,减少沿河两岸村庄、工厂、群众的财产损失;尽量避免因为对河道进行的裁弯取直引起的下游洪水位抬高。规划水平年及规划标准规划水平年20XX2020年规划标准根据XX省淮河流域主要骨干河道保护区内人口、耕地面积、工矿企业、城镇规模等各项指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确定各项防洪工程的规划标准。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河段划分

3、根据河段位置、地形和功能要求,河段断面划分为自然河段、景观河段、湿地河段和多自然型生态河段四种型式。1.景观河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规划将沿途穿越村庄的河段建设成天然水景观和绿色小品,村内是小桥流水,村外是广阔的田野。依托现状河势,河道蜿蜒曲折穿越城镇公园、绿地、街坊,断面以梯形断面和梯形复式断面为主,利用空地设置绿色小品,河水、边坡、亲水平台、绿化小景经过有机组合成各具风格的景观,形成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城镇生态河道。2.湿地河段在围滩河有条件位置扩宽河道修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同时在整个河道两岸水浅处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河道型湿地,净化水质、塑造景观。湿地的设计要作为水景观

4、中重要的一笔,充满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3.多自然型生态河道示范段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在禄海路桥下游河段建设多自然型生态河道示范段。利用自然河流的天然形态,保持河道岸线顺其自然,主河槽采用植石或埋石护底,水边栽植物,河槽内的深潭、高地精心配置,使河道成为多种水生植物的展示地,也为人们提供游乐、休闲的亲水场所。4.自然河段自然河段是指除上述三种河段以外的其他河段。河道基本保持现状断面,不满足防洪标准的河段自然疏浚扶堤,滩地自然生长的草皮、庄稼、垂柳、杨树等形成绿化带,险工段采用石笼、抛石等护坡,营造适应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河道。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特性收集整理XXX区水

5、文气象、地形地质以及各部门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等基础资料,研究XX区气象与洪水特性、历史洪灾及成因。 水文资料情况根据河段资料情况采取实测暴雨资料瞬时单位线法推算设计洪水、实测暴雨资料和洪水资料相结合的原则推求设计洪水等不同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设计暴雨计算1.设计雨期根据各水文站及雨量站实测资料及历史洪水调查分析,确定设计雨期及计算时段。2.由实测暴雨计算设计暴雨根据流域雨量站分布、暴雨时空变化和实测资料情况,选取代表性雨量站,以各断面流域内具体站点为控制,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各断面以上流域设计面雨量。分别统计各控制断面以上历年最大1、2、6、12、24h和3d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数据,采用固定时

6、段年最大值法,挑选各流域各时段最大面雨量系列值。最后进行频率计算,采用皮尔逊型曲线,取sv,经适线分析得到各断面不同历时的设计面暴雨量成果。3.由等值线图查算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法查算流域面雨量,系采用暴雨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点暴雨量,再根据流域面积查算点面折减系数后进行面雨量计算。4.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通过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设计暴雨进行比较,确定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下一步工作。设计洪水计算1.设计净雨计算降雨径流关系为充分反映流域下垫面条件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本次通过分析实测降雨径流点据与XX省水文图集相应关系线之间的差别,来综合确定XX河流域设计降雨径流关系。设计雨型

7、时程分配雨型:通常每次暴雨过程大多由几个降雨程度较大的“雨峰过程”所组成,雨强一般先由小到大,到达峰顶后再由大变小,两个雨峰之间往往具有持续几个时段的停雨或雨强甚小的间隙期。虽然每次暴雨的雨型特征有所差异,但通过综合可反映出一个流域的主要分布特征,从而归纳出流域设计雨型。鉴于单次暴雨往往缺乏代表性,地区综合雨型成果比较稳定,代表性强,故本次设计雨型采用流域的综合雨型。分别统计出最大72h、24h、6h、2h降雨量所占比例,以及主雨峰位置、雨峰个数等分布特征。筛选出时程分布特征较一致的九场实测大暴雨作为典型暴雨,将主雨峰位置对齐,进行设计雨型的分析综合。面分布雨型:采用“暴雨地区组成法”来处理暴

8、雨面分布问题,即干支流洪水组成问题。设计净雨及时程分配根据设计逐日暴雨和降雨径流关系,可查算得逐日设计净雨,通过设计雨型,得到设计净雨过程,用来推算设计洪水。其中设计前雨Pa第一天取45mm或50mm,第二天和第三天Pa值按下式计算:a,t+1max篇二: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71-96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管理司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 次1 总则2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 工程观测5 交通设施6 通信设施7 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8 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9 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附加说明 条文

9、说明1 总 则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为堤防工程正常运用、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创造条件,促进堤防工程管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l、2、3级新建、改扩建和堤防加固工程的管理设计。4、5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可参照执行。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与堤防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工程管理的基本建设费用,纳入工程总概算。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正确处理重点堤段与一般堤段、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按照程工等级标准、运行管理需要进行,应包括以下设计内容:(1)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3)工程观测

10、;(4)交通设施;5)通信设施;(6) 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7)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8)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改建、扩建堤防工程的管理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善。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的原则。并在管理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 本规范应与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配套使用,凡本规范未作规定的,仍须参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2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堤防工程应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一般应

11、确定以下内容:(1)按照工程隶属关系,确定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2)确定管理机构建制和级别。(3)确定各级管理单位的职能机构。(4)确定管理人员编制人数。 跨县级行政区划管辖的1、2、3级堤防工程,根据工程管理需要,一般可设置地及以下行政区划管辖的1、2、3级堤防工程,工程规模较小,一般只设两级或一级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或管理岗位,尽量减少机构层次和非生产人员。 堤防工程沿线每500-1000m堤段,应配备一名群众护堤员,担负经常性的维修养护和护堤任务。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为保证堤防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规划确定

12、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作为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的依据。 工程管理范围 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一般应包括以下工程和设施的建筑场地和管理用地:(1)堤身,堤内外戗堤,防渗导渗工程及堤内、外护堤地。(2)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包括各类水闸、船闸、桥涵、泵站、鱼道、伐道、道口、码头等。(3)附属工程设施:包括观测、交通、通信设施、测量控制标点、护堤哨所、界碑里程碑及其他维护管理设施。(4)护岸控导工程:包括各类立式和坡式护岸建筑物,如丁坝、顺坝、坝垛、石矾等。(5)综合开发经营生产基地。(6)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筑:包括办公用房屋、设备材料仓库、维修生产车间、砂石料堆场、职工住宅及其他生产生活福利设

13、施。 护堤地范围,应根据工程级别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1)护堤地的顺堤向布置应与堤防走向一致。(2)护堤地横向宽度,应从堤防内外坡脚线开始起算。设有戗堤或防渗压重铺盖的堤段,应从戗堤或防渗压重铺盖坡脚线开始起算。(3)堤内、外护堤地宽度,可参照表规定的数值确定。表护堤地宽胜数值表(4)堤防工程首尾端护堤地纵向延伸长度,应根据地形特点适当延伸,一般可参照相应护堤地的横向宽度确定。(5)特别重要的堤防工程或重点险工险段,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用需要,可适当扩大护堤地范围。(6)海堤工程的护堤地范围,一般临海一侧的护堤地宽度为100200m;背海一侧

14、的护堤地宽度为2050m。背海侧顺堤向挖有海堤河的,护堤地宽度应以海堤河为界。(7)城市堤防工程的护堤地宽度,在保证工程安全和管理运用方便的前提下,可根据城区土地利用情况,对表中规定的数值进行适当调整。 护岸控导工程的管理范围,除工程自身的建筑范围外,可按以下不同情况分别确定:(1)邻近堤防工程或与堤防工程形成整体的护岸控导工程,其管理范围应从护岸控导工程基脚连线起向外侧延伸3050m。但延伸后的宽度,不应小于规定的护堤地范围。(2)与堤防工程分建且超出护堤地范围以外的护岸控导工程,其管理范围:横向宽度应从护岸控导工程的顶缘线和坡脚线起分别向内外侧各延伸3050m;纵向长度应从工程两端点分别向上下游各延伸3050m。(3)在平面布置上不连续,独立建造的坝垛、石矶工程,其管理范围应从工程基脚轮廓线起沿周边向外扩展3050m。(4)河势变化较剧烈的河段,根据工程安全需要,其护岸控导工程的管理范围应适当扩大。工程保护范围 在堤防工程背水侧紧邻护堤地边界线以外,应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工程保护范围。堤防工程保护范围的横向宽度可参照表规定的数值确定。表堤防工程保护范围数值表 堤防工程临水侧的保护范围,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4 工 程 观 测 般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