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8089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fu yi),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

2、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A、作用:,C、地位:,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以上表格数据给我们什么启示?,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2、古

3、代科学技术独领风骚,A地位:,B特点:,C作用:,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都江堰的创建规划科学,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探秘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都江

4、堰工程至今犹存。,思 考,1、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 文化遗产 传统建筑 汉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归纳已学的“重要标志”,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精致淡雅,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5、。,3、具体表现: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热情奔放,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优秀的民族文学, 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体育项目,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蒙古族,朝鲜族,藏族,回族,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

6、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中华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从来也没有中断,靠的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而不可征服,靠的也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自强并不是自我封闭。老子早就说过“容乃公”(道德经十六章),意思是说能兼容才称得上是公,大公才能使天下归心。,请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7、是什么?,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中华民族在大难面前的表现令世界动容

8、。 美国媒体载文指出:在这场举国上下的民族行动中,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再铸民族之魂。俄新社则赞誉:“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第六课知识结构,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辉煌历程,汉字,史书典籍,见证,文学艺术:作用、特点、地位,科学技术:作用、特点、地位,原因,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具体表现,异彩纷呈,地位,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意义,包容性,含义,原因,作用,练一练,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

9、体现中华文化这一特点的是 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B. C. D. 2、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B,3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

10、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C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2012辽宁卷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 2012天津卷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

11、“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C,典题例练,【聚焦中医中药】 中医药乃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一直是广大华人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强大工具。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中医有它本身的疗效,亦有不少西药是从中草药中提炼出来的。中西医殊途同归,都是为救人,彼此配合乃是病人之福。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中西医彼此配合的意义。 (3)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如何推动中

12、华文化的发展。,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2)中西医彼此配合,有利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并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负文化发展的重任。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每个公民都应该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加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作业,归纳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