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7426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稿山丹县清泉学校 史禄一、说教材: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的第一课时“家庭生活的变化”。本课以三个层面的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习,包括“家乡生活的变化” “家乡面貌的变化” “家乡人观念的变化”。这节课从最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入手,主要以“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在调查、访问家人,在图片、实物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到家乡今昔发展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立志勤奋学习,做出贡献的强烈情感。我认为本课应着眼于“变化”二字,不能误读为“我的家乡”“爱家乡”,这原本就是

2、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应着力于“体验”,而这一切的变化,并不是呈现或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他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情感。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带领学生先对文本研读领悟,再结合大量课外内容能给他们以启迪。2、课程的特色: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直观的兴趣引导,还有抽象的探究引领。本课有些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来体现的,这对学生来说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但要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发展变化就需要教师更多的搜集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二、说教学理念

3、:1以教材为范本,依托学生的生活,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2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参与热情,关注过程体验。3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引领学生自学学习、合作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编写意图与教学实际的需要,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看看家乡的现在,了解家乡的过去,从而感受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与发展。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对比,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家乡的巨变中,从调查、访问、参

4、观的活动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教学难点:体会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和发展。五、说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a多媒体课件;b 反映家庭生活变化的图片资料;c反映家乡山丹城市面貌、环境等变化的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访问长辈,了解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变化,并收集实物、图片等资料,完成我家的生活变化对比表。六、说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播放大美山丹视频短片。2同学们,看完短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也可以用一句话,赞美

5、一下我们的家乡。【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激情的开头,能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本节课开课教师通过播放大美山丹宣传片入手,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山丹来引入课题,通过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介绍,使学生置身于家乡山丹的美好情景中。通过欣赏怡人的风光、悠久的古迹、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形象,又进一步开启了学生的情感之窗,使学生入情入境,有了要急于抒发的情感,有了要急于表达的赞美,使课堂生机盎然,启动了学生的求知内驱动,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接受新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好情感铺垫。活动二:慧眼识

6、金依次出示山丹县城老照片,让学生了解老照片中描述的地方为山丹现在的具体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的学习,使学生从了解了当今家乡的整体面貌与时代特征,然而,通过本环节,瞬间将学生带入到上世纪中叶的山丹,感触到了古老、落后的家乡面貌。这些内容是经过较为曲折的途径,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整理得来的,是学生从书本上轻易看不到的,所以当学生看到这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时,心中一定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另外,选用的照片内容都是在当今能找到原型的建筑或地点,通过细心观察局部特征,学生是可以辨别出现在的地址,由此学生再一次将几十年前的山丹和现代山丹进行比对,明白家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过去相比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

7、的变化,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忍不住对这巨大的变迁发出感叹。与此同时,教师顺其揭示课题,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内容的主题活动中去。所以,此环节对于其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活动三: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自己家庭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将变化说具体一点。【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事先了解到的知识且善于表达的天性,在老师语言的归纳引导下,让学生对家庭发展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条理更清晰。活动四: 听老师讲那过去的故事教师课件出示反映过去生活各个方面的照片,师相机进行介绍。【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经过大量搜集图片资料,挑选贴近儿童生活

8、、浅显易于理解且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内容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以老师童年的回忆为主线,不失对过去生活的无限怀念和亲情的渗透。配乐、配词图片展示,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过去人们生活细节的同时,相机对学生进行珍惜当今幸福生活、艰苦朴素、不攀比浪费的情感教育,同样对于本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活动五:交流合作,对比分析1.学生自学课本54-59页内容,小组完成59页“过去和现在家庭生活对比表”,教师全班巡视,确定典型的资料进行展示。2.你们通过对过去生活和现代生活的对比,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以小组内交流的形式,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打开学生心灵沟通的大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使

9、他们乐于把自己课前作业的成果和自己家庭的变化介绍分享给小伙伴。在此基础上,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体现“以情激情”,自主认识的意图,这一环节有效发挥了教师的启迪、引导作用。活动六:凝神聚力、境界提升1.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确实感到家乡人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让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小组讨论。3.教师活动小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带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从票证的消失到市场的繁荣,这一切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体现了出来。【设计意图】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认识,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

10、生感受到,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而认识到今天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活动七:畅想未来,总结升华1.我们的生活发展这么快,大家试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2.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你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3.播放歌曲越来越好结束课堂。【设计意图】品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其归宿,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拓展升华,每位同学在参与畅想未来家乡的过程中,深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七、说板书设计: 家乡的发展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珍惜幸福生活改革开放富民政策衣用行住食

11、本课板书设计巧妙利用“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五个关键词依次排开作为手指,党徽作为手心,与促使家乡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结合起来,形成一只大手的形状,意在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要取得进一步的提高,离不开双手的劳动与创造。板书设计寓意深刻,主旨鲜明,对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八、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本着在情境中积淀情感体验,活动中引导情感体验,在交流中丰富情感的设计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力图在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合作交流,探究学习。1教材与生活相融回归学生生活是

12、品德课标的基本价值取向,这节课从课前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到课上的交流,展示,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衣、食、住、行、用”。学生走进充盈着现实生活的课堂,交流展示着自己家庭发展变化的情况,让学习从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代化教材,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课堂上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相互碰撞,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2多元的课堂,多样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策略多样化,有活动、有小组合作、有交流感悟、有自主探究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辨,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知识灌输”“教材呈现”和“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真正成为触动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培养学生能力,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学会学习。课程才真正成为促进其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