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7116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规范(讨论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一、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基本要求1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2 论文(设计说明书)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等,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小括号注明原文。3 论文(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210mm297mm)大小的白纸单面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页面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边距和右

2、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4 论文(设计说明书)中的图和附表应有对应的图题、表题及编号。(1) 图: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等。图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与章、节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图时,仍应标为“图1”。图应有图题,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居中的位置;(2) 表: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如“表1”、“表2”等。表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与章、条和表的编号无关。只有一个表时,仍应标为“表1”。表应有表题,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3) 公式: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式(2-1

3、3)”、“式(4-5)”,其标注应于该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公式书写方式应在文中相应位置另起一行居中横排,对于较长的公式只可在符号处(+、-、*、/、等)转行。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5 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文档格式(1) 论文题目:3号宋体,加粗;(2) 目录:4号宋体,单倍行距;(3) 中文摘要:小4号仿宋,行距20磅;英文摘要:小4号,TimesNewRoman字体,单倍行距;(4) 关键词:小4号仿宋;(5) 正文标题:均加粗,段前后均0.5行。一级标题:小3号宋体,二级标题:4号宋体,三级标题:小4号宋体;(6) 正文:小4号宋体,行距

4、20磅;(7) 参考文献:5号宋体,行距16磅。6 学生应保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不存在抄袭和剽窃。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二、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包括论文(设计说明书)封面、目录、论文(设计说明书)题目、中英文摘要、引言、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 论文封面一律采用教学院统一印制的专用封面。封面内容均须打印,论文(设计说明书)题目为小3号宋体加粗,院(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等为小3号宋体加粗,日期为小3号宋体。2 目录 目录页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引言(或

5、前言),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3 题目题目是反映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要求如下:(1) 题目准确得体并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2) 题目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3) 题目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4) 题目应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4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明归纳,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6、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用语要规范,一般不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在300字左右。论文应附有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应明确、简练,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5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设计说明书)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和自由词: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加以规范化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

7、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间空格1个字符。6 引言(或前言) 引言又叫前言,其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言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范围和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等。7 正文 正文是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由于论文(设计说明书)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和结果表达方式等

8、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的撰写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应达到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合乎逻辑、符合学术规范,无重大疏漏或明显的片面性。其他具体要求有:(1) 主题的要求A. 主题有新意,有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B. 主题集中,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要使主题集中,凡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应涉及,不过多阐述,否则会使问题繁杂,脉络不清,主题淡化;C. 主题鲜明,论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论文的题目、摘要、前言、结论部分明确地点出主题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2) 结构的要求A. 不同内容的正文,应灵

9、活处理,采用合适的结构顺序和结构层次,组织好段落,安排好材料。章、节、小节等分别以“1”、“1.1”、“1.1.1”、“1.1.2”、等数字以树层次格式依次标出。层次一般不大于四级。B. 正文写作时要注意抓住基本观点。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均不应出现技术性的错误;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不弄虚作假。8 结论和建议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主要包含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或解决了什

10、么实际问题;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尚待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研究设想和改进建议。9 参考文献 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表示格式为:专著、论文及、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作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

11、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各类未定义类型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不宜作为参考文献。 10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为了体现整篇论文的完整性,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炼性,这些材料可以写入附录段,但对于每一篇论文并不是必须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A. 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

12、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B. 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C. 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D.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A”、“图B”;“表A”、“表B”;“式(A)”、“式(B)”;“文献A”、“文献B”;“图A1”、“表B2”、“式(B3)”、“文献A5”等。11 致谢 致谢内容应该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以对论文(设计说明书

13、)工作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表示感谢。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说”的氛围,为学生积淀“说”的素材,为学生创造“说”的情景和空间局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force (youth teams) and County party leaders, aimed at weakening the anti-Japanese forces. Zhuang Shaozhen was removed from Office a

14、nd to the underground revolution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the country, political parties were dissolved. Zhejiang comrades and thus losing a foothold in Wujiang basis points. To make them stay, jindapeng served as captain of the young workers through activities, make the political player-wise into

15、the youth team. Save a group of the backbone of the resistance, and gave the Communists . Commander Zhu Xi, led by Deputy Commander Wang Hesong, stationed along the junction of Jiangsu xincheng, Wuzhen. Zhu Xi troops KMT-CCP cooperation and anti-Japanese policy of solidarity, he moved to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Zhu Department times and day Army hand-to-hand combat made victory, grow has momentum, standing strict Tomb, and new Cheng of appeasement army giant Haru Brigade anyw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