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797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反相机使用说明.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片对光的敏感度;低感光度指ISO 50以下的软片,中感光度指ISO 100200, 感光度对照高感光度为ISO 400以上。用传统相机时,我们可因应拍摄环境的亮度来选购不同感光度(速度)的底片,例如一般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的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而数码相机内也有类似的功能,它借着改变感光芯片里讯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改变iso值,但当提升iso值时,放大器也会把讯号中的噪声放大,产生粗微粒的影像。ISO50200为低感光度。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细腻的照片。只要条件许可,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只要能够保证景深,宁可开大一级光圈,也不

2、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ISO400800属于中感光度。在这一段,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要放大到什么程度,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使成功率提高。 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在这一段噪点明显,使用这样的设置,拍摄的题材内容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了影像的质量,毕竟有的时候拍摄的条件太差,拍到一张质量稍差的照片高感光度的优点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说到这里顺便导入一个概念噪

3、点,主要是指CCD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中的粗糙部分。那么噪点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要明白对于作为电子产品的数码相机来说,内部的影像传感器在工作中一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来周边电路和本身像素间的光电磁干扰,简而言之就是拍摄出的图片一定会存在噪点,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看到的只是程度的轻重而已。有时在光线情况复杂的情况下,相机的测光方式所得的测光结果并不能很好地表现拍摄者的意图,就需要对相机的测光结果进行人为的干预(即在相机的测光基础上进行人为的增加可减少曝光) 1、被摄对象亮度比较高时需作曝光补偿 比如说在拍摄风光照时,要是蓝天白云等浅色调内容占了较大面积时,就要考虑适当增加曝

4、光量,顺光至少增加半挡,侧光加一挡左右。同时看你表现什么内容,通常你想将画面中的细节也能相应表现的话,就要适当增加1.5-2挡左右曝光量,太阳越处于画面中心,就越要适当增加曝光量(当然也应注意避开有强烈光线的太阳,防止相机图像感应器受到损害。如没有发出强光的太阳,如雾气中的红日,朝日夕阳等,因为它们亮度低,完全不会对测光造成影响,则不必考虑曝光补偿问题)。 此外,在拍摄雪景、雾景等特定内容时,都要根据表现对象最后需以高调形式来显示的特点,酌情作曝光补偿。一般拍摄雪景最好补偿1挡到1挡半曝光量,不然你最后得到的雪不是白色的,而有可能因曝光不足而成为灰色;拍摄雾景最好补偿半挡到1挡曝光量,不然你得

5、到的雾景影调偏暗,接近夜景一般,显然不理想。 还有像拍摄白色的舞台,成群穿白色服装的人,医院或者环境亮度很高的实验室,大面积以天空为背景的飞机等比较特别的对象时,都要根据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作适当的曝光正补偿。 2、被摄对象亮度较低需作曝光负补偿 在处理亮度高的拍摄对象时需要作曝光正补偿,主要是为了防止相机将画面自动处理为曝光不足。同样的道理,拍摄深色调对象,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免出现曝光过度。 比较典型的是在拍摄城市夜景时,除了画面中建筑、街道或其他亮度较高的内容占据画面主要面积外,要防止曝光过度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个是使用点测光来对主要表现对象测光曝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曝光

6、补偿来适当减少曝光量。一般在拍摄的画面中(尤其是画面中间测光敏感部位)占据大面积天空时,往往需要减少2挡甚至更多的曝光量。 除了拍摄夜景,在拍摄其他风光类题材,如夏季浓密的树荫,逆光状态下的山脉等都要适当借助利用曝光负补偿来减少曝光量。还有拍摄身穿黑色服装的人物,拍摄深色调的纺织品等,都需减少曝光量才有可能获得正常的影调还原。因为数码相机也是通过测量被摄对象反射光来决定曝光量,在处理明显亮度偏低的对象时摄影者如果不作相应的负曝光补偿,最后得到的将是中性灰影调。很显然,将明显为黑色或者深色调的拍摄对象最后转化为中性灰为主调的画面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3、被摄对象与背景关系复杂时需灵活处理 这主要有

7、两种情况: A.背景亮度高,主体亮度低,需作曝光正补偿。这种情况在拍摄会议人物时常常会出现,有时候人物坐在窗前,而窗子的背后有阳光射入,背景显得比较亮而人物则明显偏暗,这时如不采用闪光灯作补光,就需作曝光正补偿,一般要增加1挡左右的曝光补偿,人物的脸部层次就会明显改善。还有在拍摄逆光人像时,如果背景包括大面积的天空、水面等亮度较高的对象时,也要通过正补偿或者采用其他辅助光等形式来改善反差,不然就会影响到主体人物的反映。即使后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提亮人物,也会因噪点明显而影响照片质量。 B.背景亮度低,主体亮度高,需作曝光负补偿。这种情况在舞台摄影中常常遇到,一般在舞台上一个或者少量演员演出时,

8、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常常会利用一两个追光灯照在人物上,这时舞台上其它背景因为没有直接受到光线照射,几乎呈现为黑色,所以两者反差极大,除非表演者恰好位于画面中心位置而你又采用了点测光模式,不然务必作曝光负补偿,否则容易出现曝光过度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人们对白色物体的变化最为敏感: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这就需要数码相机进

9、行色彩校正,以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白色物体因反射了全部的可见光谱,所以数码相机把它作为调定的标准,在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时,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一定范围内除了纯白色以外的其它色调调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因此称为白平衡调整。它分为自动和手动调整,手动更准确一些且调整范围更大。而传统相机则是靠使用不同的胶片(日光型、灯光型)或不同滤色片来实现正确的色彩平衡的。要想得到色彩还原更加正确的PP,就要在拍摄现场光源下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 ,具体操作

10、:如果拍摄现场有纯白色物体(如纯白色墙体),那么用镜头对准它充满相机取景器,调整手动白平衡(不同的机器调整方法不同,可参阅说明书,一般是按住手动白平衡钮1-2秒系统提示完毕即可),就可以了。看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单反数码相机不能即时看到调整效果)?如果拍摄现场没有纯白色物体,带一张白纸调白平衡效果更好,但一定要注意在被摄现场光线下进行。当然,也可以利用手动白平衡原理来设置我们需要偏色的效果。如:把相机对准蓝色物体(如蓝天)调整白平衡拍日出、日落等。 光圈优先模式 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光圈f值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可为精确无段式的快门速度)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

11、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 A ”代表光圈先决模式。光圈先决模式适合于重视景深效果的摄影。 由于数码相机的焦距比传统相机的焦距短很多,使镜头的口径开度小,故很难产生较窄的景深。有部份数码相机会有一特别的人像曝光模式,利用内置程序与大光圈令前景及后景模糊。光圈大小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背景虚化的程度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镜头的焦距,越长虚化越厉害,二是拍摄时选用的光圈,光圈越大(数值越小)虚化越厉害,三是拍摄距离,和被摄者越近后面的景物虚化越厉害,所以把你的相机的光圈用到最大,(有的小DC设有人像档,一般就是自动设到最大),变焦用到最长,尽量让人物和相机近一些,和背景远一些,做好这三点,基本就是你的相机所能达到的最好的虚化效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