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09678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矿小结第一章 钻井地质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水平井:井斜角在 85-120 读,并沿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很多口井(直井或斜井) ,这些井统称为丛式井。井斜角:测点处的井眼轴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井斜方位角:测点处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fai)钻井深度:用钻具长度计算的井深。测井深度:用电缆长度计算的井深。测深:测量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沿井轨迹测点处的实际长度。垂深:垂直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井筒测点位置的垂直深度。补心海拔: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海平面

2、的垂直距离。海拔深度:井筒中测点位置到海平面的铅直距离。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长度取心进尺:岩心归位:从最上的标志层开始,上推归位至取心井段顶部,再一次向下归位,达到岩性与电性吻合。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重点内容井别识别:哇塞岩心丈量和编号原则:丈量:清除岩屑泥饼等“假岩心” ,断面吻合,摆放,由顶至底用尺子依次丈量,单位厘米,自上而下做记号,红黑两平行线,上位红,下为黑,箭头指向钻头位置。编号:第几次取心,共多少块岩心,这是第几块。几又几分之几。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类型:含气实验,含水观察,滴水实验。岩心含有级别:根据储层特性不同分为:孔隙性含油:饱含油、富含油、油

3、浸、油斑、油迹、荧光。缝洞性含油:油浸、油斑、荧光。岩心录井图的编制: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录井综合图。综合:井深校正,岩心归位。岩屑描述内容与岩心描述的差别:岩屑描述的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差别:这。 。 。岩屑录井对缝洞储层中的判别:缝洞发育系数:次生矿物总量/岩屑总量。缝洞开启系数:自形晶矿物含量/次生矿物含量。钻井液显示的类型:油花、气泡,油气侵,井涌,井喷,井漏(碳酸盐溶洞好东西。 。 。 。 ) 。钻时录井优缺点:课件上没说啊。 。 。 。第二章 地层测试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Kh/每米采油指数:采油指数:单位压差下所采出的日产油量。每米采油指

4、数:单位厚度的采油指数。q=Jp(产能方程产量与生产压差的关系方程式) 。(第六章中每米采油指数定义:每米、每天、每兆帕压力下的采油量。 )绝对无阻流量:(Qjv)是指当气层所受的回压(井底流动压力)等于 0.1Mpa 时气井能生产的气量,即最大敞喷量。 (即井底流压等于一个大气压时对应的产量) 。钻柱测试成果压力卡片的原理及应用:压力卡片是指随时间变化的压力曲线,记录了整个测试过程的压力变化。二开二关:A 段:测试工具下井,压力升高至钻井液静液柱压力B 点:初始静液柱压力C1 点:初流动开始压力C2 点:初流动结束压力D 点:初关井压力E1 点:终流动开始压力E2 点:终流动结束压力F 点:

5、终关井压力G 点:静液柱压力H 段:测试器起出,压力逐渐降低应用方面:1、地层流动系数的计算。 2、非渗透边界距离估算。 3、原始地层压力推算。参数:地层流动系数 Kh/,地层系数 Kh自己补充:开发试井部分:开发试井中的产能试井黄总的自喷油井的产能试井,其试井资料的应用确定产能方程部分。气井试井部分:获得气井产能方程和绝对无阻流量。第三章 油层对比基本概念含油层系:为若干油层组的组合。同一含油层系内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基本一致。油层组: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非渗透泥岩作为盖层和底层。砂层组: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同一砂层组内油层岩性特征较为一致。

6、砂组间上下有稳定的隔层。单油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单油层间有隔层分隔,分隔面积应大于连通面积。(四级划分,五级划分中多一个单油层变成小层和单层)标志层: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具有等时性的岩层或岩性界面。分一级标志层,二级标志层。 (等时性:同期大范围的沉积。 )沉积旋回:在沉积剖面上岩性有规律的变化。 (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岩性组合:剖面上的岩石类型及其纵向上的排列关系。重点内容油层对比依据及等时性原理:油层对比原理:沉积成层原理: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和物源供应差异。依据:标志层,沉积旋回,岩性组合。 (有木有现成的考题?)等时性原理:这个。 。 。 。自己说说吧。油藏范围内地层发育模

7、式:(这个得问问涛哥!)油层对比的方法:(大作业)应用多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的方法,可能是大题1、 确定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典型剖面(油田综合柱状图)典型井:地层对比的控制井。位置居中,地层齐全,资料丰富,标志清楚。2、 确定地层对比方式(1)设计对比剖面 建立骨架剖面,从骨架向外通过辅助剖面控制全区。(2)选择对比基线 顶拉平对比,消除深度对地层的影响。3、 全区对比与闭合等时对比。 (1、2 、3、4 、5、6)4、 填写分层数据表区域分层数据表和小层数据表第四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基本概念井位投影:(在构造图编制那一节中)将不在剖面上的井投影到剖面线上。井位投影两种情况:1、剖面线垂直、斜交地层走

8、向:沿走向投影。2、剖面与地层走向平行:沿倾向投影并做标高校正。井斜投影:将斜井的井身沿地层走向投影到剖面上。井斜校正:(有木有考题?)井斜产生两方面影响:1、水平位移。2 、斜井井深大于铅直井深。不校正会导致地下构造形态的严重歪曲。因此,编制油气藏构造图时应消除这两方面的影响,即为井斜校正。任务:求取斜井钻达目的层顶或底界面的地下井位和铅直井深。步骤包括:1、地下井位的计算。 2、铅直深度的计算。(有空好好看看!)重点内容井下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识别的依据:1、地层重复与缺失(考题,看卷子怎么写的!)2、同层顶面海拔高程相差异常3、油水界面及石油性质的差异4、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特征(杂乱、

9、白模式)5、井间动态监测相应特征(无响应)断点组合的原则与方法:原则:1、各层钻遇的同一条断层的断点,断层性质应该一致。 。 。 。 。 (书上P148)方法:1、2 、3断层封闭性机理及研究方法:机理:1、2、3(P150)研究方法:1、2 、3、4 、5、6、7 (P152 )油气田构造图的编制方法:不会考方法吧?大题吧?(P155)第五章 油气储层重要概念(下面几个概念在第一节,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包括:1、储层分布的层次性(层系规模,砂体,层理,纹层,孔隙规模储层非均质性分类) 。2、储层分布的复杂性:(隔层,侧向隔挡体,夹层。分

10、别对应:多层储集体系,单层储集体与侧向隔挡体的差异分布,储集体内部单元与夹层的差异分布。 )层间非均质性:纵向上多个油层之间的差异性。研究规模:层系规模。平面非均质性:单一油层的平面差异性。研究规模:砂体规模。层内非均质性:单一油层内部的差异性。研究侧重单砂体内部差异。微观非均质性:微观规模储层性质的差异性。规模:样品规模。(它们分别的研究内容是不是有考题?有空好好看看!)(下面几个概念在第二节,储层分布)分层系数:指一套层系内砂层的层数。砂岩密度:指垂向剖面上的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隔层:指分隔垂向上不同砂体的非渗透层。夹层:指分散在单砂体之间及内部的、横向上不稳定的相对低渗透层或非渗

11、透层。夹层频率/密度:(夹层发育程度用夹层频率和夹层密度表示)夹层频率:指单位厚度岩层中夹层的层数。单位:层/m夹层密度:指单砂体中夹层总厚度与统计的砂体总厚度的比值。(下面几个概念在第三节,储层质量)孔隙结构:指岩石内的孔隙和喉道类型、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空喉配位数:()指连接每一个孔隙的喉道数量。流动单元:储层流动单元。是一个纵横向连续的,内部渗透率、孔隙度、层理特征相似的储集带。(下面几个概念在第四节,储层裂缝)裂缝: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裂缝组: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方向大体一致的多条裂缝的组合。裂缝系: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裂缝组。重

12、点内容岩心相标志:1、岩石颜色 2、岩石类型 3、颗粒结构 4、沉积构造 5、沉积韵律 6、单砂体厚度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有大题么?有空好好看看!)步骤:相类型的确定单井相解释井间相分析孔隙、喉道类型:孔隙类型:按孔隙成因分类:原生、次生按孔隙产状分类:如碎屑岩,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微孔隙、裂缝孔隙按孔隙大小分类:超毛、毛、微毛喉道类型:孔隙缩小型、缩颈型、片状喉道、管状喉道、管束状喉道、裂缝孔隙: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喉道:两个颗粒之间连通的狭窄部分。毛细管压力曲线分析:(标标准准的大题啊!)压汞法。最大连通喉道半径(rd) 、排驱压力(Pd) 、孔喉半径中值( r50) 、中值压力(P

13、50) 、最小非连通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储层性能优劣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大题)层间和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变异系数:Vk,每项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差的平方,求平均值再开根号,最后除以平均渗透率。Vk0.7,非强。突进系数:Tk,纵向上,最高渗透层渗透率与各层平均渗透率比值。Kmax/KTk3,非强。级差:Jk,纵向上,最高渗透层 K 与最低渗透砂层 K 比值。Kmax/Kmin(有定量指标么?)级差越大非越强,越小非越弱。储层物性控制因素:1、沉积因素(分选,粒度。 。 。 )2、成岩因素(压实,压溶,胶结,溶解)3、构造因素(裂缝)裂缝的地质成因类型:构造裂缝、区域、收缩、

14、卸载、风化、岩溶、层理缝(7 个)裂缝基本参数:裂缝的宽度、大小、间距、密度、产状、充填情况、溶蚀改造情况(7 个)第六章 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基本概念油气水系统:油气藏及其边底水的组合。 (气水系统、油水系统、油气水系统)分类:块状底水油气水系统,层状边水油气水系统。油气水边界:垂向上的油气水边界即为油水界面,是控制含油分布的最重要的边界。外含油边界:油水接触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含油面积的外界。内含油边界:油水接触面与油层底面的交线,内部为纯含油区。油水界面:油气与水体之间的接触面,称为油水界面。岩性边界:指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的分界线。垂向油水过渡段:此带内油水同产。实际的油水界面并非一个油

15、水截然分开的面。渗透性越好、密度差越大、构造倾角越陡、油藏形成时间越早,油水分异越完全,油水过渡段厚度越小。油层有效厚度:指油气层中具有产工业性价值油气能力的那部分储层的厚度,即工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层厚度。三维油藏地质模型:表征油藏地质特征三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预测模型: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地质模型。要求对控制点间及

16、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地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随机建模: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可能的储层模型。重点内容油气水系统分类特征:(大题考题!)块状底水油气水系统:厚度大,内部无连续性隔层;水体位于油层底部,油气水形成一个统一的水动力系统;含油气高度小于储层厚度。 (潜山,厚层砂岩油藏,生物礁)层状边水油气水系统:单油层厚度小,由多层油层组合而成,油层之间有连续性隔层;水体位于油层的边部;含油气高度大于储层厚度。油水界面的确定方法:1、 利用试油及测井解释资料确定油水界面。2、 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油水界面。3、 利用压力及流体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大计算!)岩性边界的确定方法:(是不是也会有大题?要理解!)先确定砂岩分布(砂岩尖灭线) ,再确定物性边界。物性边界的确定方法:砂岩尖灭线距有效砂体井点的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